但春秋江湖真的不是真正就天下太平了的。 如這個時期,東南方向正有兩個國家打得不可開交,那便是吳國和越國。 當然這些是屬於吳越春秋的故事,這裡,我們還是主要講魯國的故事。 魯國參加了弭兵會盟後,看來日子要比其他諸侯過得更舒爽一些。 因為魯國與其他諸侯最大的不同,是魯國國內總體比較太平。 至少魯國的三桓貌似比較團結,而執政上卿叔孫豹又是舉世有名的賢臣,大家貌似比較服他。 但其他諸侯呢?嘿嘿,簡單一句話:各有內亂。 這種內亂,就是前麵講過的,列國諸侯國內卿大夫之間的互相兼並鬥爭,在接下來世界總體和平的大環境下,將成為春秋舞臺的主要戲份。 魯國的史官,看來主要是忙於記錄這些事。 如魯國最看重的齊國,迅速掀起了國內權力鬥爭。 這次鬥爭,是曾經鐵桿兄弟之間的鬥爭,是當權的左相崔杼與另一個當權的右相慶封之間的鬥爭。 如果說,這種鬥爭是光明正大真刀真槍的來,那不管誰輸誰贏,最終認命就是。 但偏偏是這一對齊國權臣的鬥爭,是崔杼被鐵桿兄弟慶封給暗害了。 大致的過程我們講一講。 曾經,崔杼因為齊後莊公胡作非為,不甘心自己被國君戴綠帽子,聯合慶封將齊後莊公給弒殺了,扶立齊景公上位,兩人共掌齊國政權。 齊國在一片血雨腥風後,迎來了崔杼、慶封執政的年代。 但崔杼在政壇上是牛氣沖天的,在家族治理上卻是一團糟的。 結果,三個兒子為誰為宗主繼承人起了矛盾。這就被有意獨掌齊國政壇大權的野心家兼陰謀家慶封給利用了。 慶封是在崔杼根本沒想到的情況下,對崔杼發起了陰險的進攻。 具體就是利用崔杼家族矛盾,挑去崔杼兒子們互鬥,自己跳出來收拾殘局,滅了崔杼的幾個兒子及重要家臣。 其中一個兒子崔明逃到了魯國。 崔杼發現自己被慶封算計時,已經無力回天,選擇自殺。齊國一代權臣崔杼落幕。 在這場齊國內亂中,有兩個人逃到了魯國,一個是崔杼兒子崔明,一個是齊國大夫申鮮虞。 這兩人的事我們後麵再講。 慶封大權獨攬,並對崔氏家族及其擁護勢力趕盡殺絕,齊國又陷入一片血雨腥風。 這使得一些崔杼舊勢力的牛人選擇反抗和報復。 這種反抗和報復被齊國政壇上的其他新興勢力如高、欒、田、鮑等家族勢力利用, 結果,僅僅過了一年,慶封就被齊國這些新興家族聯合給滅了。又一代權臣慶封落幕。 在結果是慶封齊國落幕這場齊國內亂中,跟魯國相關的就是慶封。 慶封在齊國這場權力鬥爭中落敗,本人逃到了魯國。 為了在魯國紮下根,慶封將自己一輛豪華大車送給季孫宿。 據說,這是全世界最豪華的乘車,整車鑲金嵌銅,其光澤甚至可以照見人影。 古時是以銅為鏡的,而慶封這輛車居然可以當鏡使用,史料的這番記錄足以說明此車的豪華程度了。 季孫宿收到這份重禮當然非常開心,在他的安排下,慶封算是在魯國有了一個安身之處。 慶封自以為得到了季孫宿的庇護,所以按理應該低調為人的他,在魯國表現得很囂張。 這下令不少魯國人對他心生反感。 魯國大夫展莊叔就對慶封嗤之以鼻道:“這種人,用以行賄的車子雖光鮮,人卻灰頭土臉,天生就是一個逃亡的命。” 執政上卿叔孫豹對季孫宿收下慶封重賄非常看不慣。 其實早在幾年前,叔孫豹就對慶封看不慣了,當時也是因為慶封這輛豪華大車。 史料記載,公元前546年,因跟著崔杼弒殺了齊後莊公的慶封被提拔為齊國右相,奉命赴魯國聘問。 一般情況下,一國派出去聘問他國的行人都是卿大夫的,齊國以前往往派出的是國氏、高氏這樣的世襲上卿赴魯國。 但這一次派來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慶封,所以魯國人都很好奇,看看這位仁兄是哪路大仙,一晃就擔任了齊國右相。 大家一看,慶封果然一表人材。但大家感興趣的不是慶封的相貌,而是他的那輛豪華大車。 以前,齊國來魯國的人,用的是一般的乘車,而慶封的那輛車實在太豪華了,反正是專人定製專業打造,全世界僅此一輛。 剛當上孟氏家族宗主不久的魯國卿大夫仲孫羯嘖嘖稱贊:“哇噻,這天底下居然還有這等豪車,其主人想必是一個相當有品味的人。” 叔孫豹本就對仲孫羯有點看不慣,正是這家夥害得魯國賢大夫臧孫紇不得不流亡。 此時見仲孫羯居然對慶封表現出來的那種羨慕忌妒勁,在心裡直搖頭:孟氏家族,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要知道,叔孫豹發此內心感言,是因為仲孫速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人。 想當年,他年輕時嘲笑魯國賢大夫季孫行父作為堂堂魯國執政上卿卻甘願過清苦生活,結果被父親仲孫蔑打了一頓,還關了七天的禁閉。 後來,仲孫速認識到了自己的思想錯誤問題,也痛改前非,崇儉拒奢,一時傳為美談。 但到了仲孫速兒子仲孫羯這一代,居然以追求奢侈為榮,這豈不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叔孫豹心裡想著,卻也不便對仲孫羯予以駁斥,隻是嘆了口氣道: “服美不稱,必以惡終。車子再豪華,說到底也隻是代步工具,又有什麼值得好羨慕的?” 叔孫豹說“服美不稱,必以惡終”的意思,就是再漂亮的衣服,也要看是誰穿著。 有的人是不配穿漂亮衣服的,如果穿了必定會帶來不良後果。 突然想起少年時,班主任老師曾講過這樣一句話:鋼筆插兩支,傻子當同誌。 他告訴學生,有的人根本就不是表麵看上去的那樣,別看衣冠楚楚,實質胸無點墨。 人,不可貌相。 他還說,有的人,明明家裡困難,卻硬逼著父母給他買進口鞋、高檔表,甚至汽車。 結果有的壞人就認為此人家裡有錢,就盯上了他,導致了一些不好的結果。 這話,相當於叔孫豹說的“服美不稱,必以惡終”那個意思。 當然,春秋時代,叔孫豹的意思卻是嚴格的依禮而言。 因為那個年代,什麼樣的人可以穿什麼樣的衣服是有規定的,不能亂來,否則就是攤上大事。 如鄭國曾經有一位公子,因為愛好羽毛,所以就將羽毛插在帽子上。 但這樣的帽子,不是他這樣的人可以戴的,這便違反了禮法,最終居然被當國君的父親給下令殺了! 那慶封呢? 此等豪華的車子,全世界唯有一個人有權乘坐,那便是天子! 連諸侯國君都不敢乘坐,你一個諸侯國內的卿大夫居然敢使用? 既然你要作死,那肯定得死。 這是叔孫豹對慶封作出的評判,或者說是叔孫豹的預言。 春秋史上,王室的大夫和魯國的大夫一般真不能得罪。 因為得罪他們就會搞預言,而春秋史料大量記錄了王室大夫和魯國大夫那些最終被證明成真的預言。 慶封,在陰謀害死了自己的鐵桿兄弟兼盟友崔杼後,僅僅過了一年,就被齊國人給拉下了馬,流亡到了魯國。 到了魯國,慶封把這輛豪車送給了季孫宿。 季孫宿收下了這份厚禮,對慶封當然很關照。 慶封自以為從此無虞,就在魯國飛揚跋扈起來,這使很多魯國人看不慣。 前麵說了,魯國大夫展莊叔就看不慣。 對了,這位展莊叔是誰?展氏家族宗主嗎? 是的,我們說過,魯國的各大家族中,有一個展氏家族,這個家族出了一位大牛人,和聖柳下惠,即展禽。 前麵我們講過柳下惠的故事,當然這個故事中,有許多是筆者為了連貫一些傳說和史料而臆斷的,如將盜蹠與柳下惠聯係起來,說他倆是堂兄弟關係。 到後來,筆者又將赴齊營犒師的展喜說成是柳下惠的族人兼學生。 必須承認,這些都是缺乏史料依據的。 如果按展氏家族族譜來說,展氏家族自和聖柳下惠之後,是展喜,展喜之後,便是這位展莊叔。 相信編撰展氏家譜的歷代先賢是經過許多考證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可信度強一些。 但令人有些懷疑的是,從歷史時期角度看,貌似有些牽強。 如柳下惠大約在公元前621年去世,100歲。 按男子及冠而婚,他20歲娶妻,那其子展喜應該是七八十歲了。 其孫展莊叔也應該五六十歲了,現在已經到了公元前545年。 又過了六十多年,毛想想好了,展莊叔如果是柳下惠的孫子,那得有一百多歲了。 這應該是不現實的。 而且,柳下惠雖然是展氏家族的前宗主,但由於他的名聲太大了,所以他去世後,其後人應該以他的封邑柳下為氏,而不再以展為氏。 那如果展莊叔是他的孫子的話,應該是柳下莊叔。 當然,這些都不影響我們講魯國的春秋故事。 我們還是接著講吧。 慶封在魯國奉獻了一輛豪華大車,但卻沒能繼續呆在魯國。 齊國得知慶封逃到了魯國,立即派人來交涉。 當時沒有引渡的概念,而且一國還要依法善待、接納他國流亡公子和大夫級別的人。 但由於慶封在魯國實在過於囂張,史料記錄了慶封在魯國人招待他的飯局上,飯前祭祀卻先於主人祭祀而失禮,在飯局中又以亂七八糟的話失禮,把魯國人惹火了。 最後,齊國一來交涉,魯國就直接向慶封表示,魯國這廟太小,容不下你這尊大菩薩。 於是,慶封無奈逃到了吳國。 最後,慶封在吳國又高調得很,結果被入侵吳國的楚軍給逮了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