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魯襄公暴斃(1 / 1)

有人說,為什麼叔孫豹不去找國君魯襄公商議此事?   非得要找季孫宿和仲孫羯商議,結果碰了壁,這也是活該。   這個真的不能怪叔孫豹。   因為春秋走到這個時候,魯國的國君不再是主角,主角完全是三桓了。   國政悉數出自三桓,而魯襄公這樣的魯國國君,隻能是一個形式主義者。   用後世人不客氣的說法,整個就一提線木偶。   魯襄公對自己祖先周公旦建立的國家已經沒有任何掌控權了,當然,三桓也會說自己的祖先也是周公旦。   隻是,如今公室這個大宗撐不住了,三桓這樣的小宗卻枝繁葉茂,完全掌握了整個國家。   前麵我們講過,魯襄公第一次去楚國朝見,當叔孫豹等人因楚國大喪被困於楚國時,魯襄公還挺享受在楚國的日子。   因為在楚國,魯襄公是真正被楚國人當成一國諸侯對待的。   倒是在自己的魯國,魯襄公整天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生怕自己哪裡犯點錯,就分分鐘被自己的公卿大夫們給乾掉了。   所以,魯襄公很不願呆在魯國,隻要有機會,他寧可呆在國外。   在楚國的幾個月,可能是魯襄公最放飛心情的幾個月。他被楚國宏偉的宮殿建築深深打動了:這才是一國之君應該享受的生活。   從此,魯襄公把一切都交給了三桓,一切按三桓的要求去做,在做事的過程中,他隻要把握好程序不違規即可。   魯襄公隻對三桓實力最強的季孫宿提出了一個要求:允許寡人修建一座宮殿吧。   季孫宿同意了,這幾乎是一種施舍,是臣子對國君的施舍。   當叔孫豹忙前忙後在列國諸侯之間奔波時,由季孫宿親自審批、魯襄公親自過問設計的一項建築工程就開工了。   這是魯襄公完全按楚國宮殿的樣式,以一比一的比例修建的。   魯襄公從楚國回來,是公元前544年5月,現在已經到了公元前542年5月了。   魯襄公這兩年內,幾乎什麼也沒乾,他就督工建造楚國式宮殿。   春秋史料記載這一年魯襄公建設宮殿,但這可能有誤。   我們都知道,宮殿這樣的建設工程,沒有一兩年怎麼可能完工?   所以我們要說的是,魯襄公自楚國回來就開始張羅建造宮殿,整整兩年的嘔心瀝血,如今終於完工了。   執政上卿叔孫豹一直反對這項工程建設,但他在卿大夫中的分工是外事,內務是由季孫宿全權負責的。   因為這項工程建設問題,叔孫豹與季孫宿也互相有些意見。   現在,工程完工了,魯襄公終於搬進了新宮殿。   叔孫豹看著這氣勢不凡的魯國新宮殿,長嘆一聲道:“國君看來很懷念在楚國的日子啊,這才非得要修建楚國樣式的宮殿。”   是的,叔孫豹一語中的。   魯襄公這兩年憋著一口氣,就想著快點將這楚國樣式的宮殿修好,自己隻要一住進這宮殿,仿佛就如同兩年前在楚國一樣。   在楚國的歲月,是他最懷念的日子了。   所以,這兩年魯襄公為了宮殿建設親力親為,甚至到了夜以繼日嘔心瀝血的地步。   現在一件大事了了,魯襄公整個人都放鬆了下來。   這下出事了,一個人長時間神經繃得緊緊的,突然放鬆下來,整個身體機能就會有各種不適應。   於是,剛住進新宮不久,魯襄公病了。   而且,這一場病看來很厲害,魯襄公一病不起。   曾經一道去過楚國的大夫叔仲帶好幾次來探望魯襄公了,魯襄公也很信任他。   因為在那年一起赴楚國朝見楚王時,聽聞楚國大喪,正是這位叔仲帶大夫,提議不要半途而廢,繼續到楚國去,這才使魯襄公在楚國享受了將近半年的幸福快樂日子。   隻是令魯襄公沒料到的是,這位叔仲帶來探望魯襄公隻是幌子,他看中了魯襄公的貼身寶貝,一隻大璧!   史料記載,叔仲帶偷走了大璧。   而且,怎麼偷走的過程都記錄了下來:   叔仲帶將大璧從魯襄公那裡解下來,然後交給自已的車禦。車禦將大璧偷偷藏在懷裡,然後這隻大璧就歸叔仲帶了。   可以相信的是,叔仲帶偷大璧時肯定沒人發現,極有可能是後來的後來,叔仲帶的車禦酒後失言,吹牛時將此事給抖了出來。   從此,整個魯國都沒人瞧得起叔仲帶這號人!   春秋時期,生個病意味著生命隨時終結,哪怕是感冒發燒這樣現在的人們看起來是小病,但在春秋時期卻是要命的病。   魯襄公生了什麼病我們不知道,但確切的消息傳來,魯襄公住進新宮不久就薨了!   公元前542年6月28日,年僅33歲的魯國國君魯襄公去世。   由於他不是在自己的路寢去世的,也就是說,魯襄公並非是在自己的正寢去世的,所以被認定是暴斃。   與暴斃相對的,是壽終正寢。   可惜,憋屈了一生的魯襄公,沒能享受到壽終正寢。   筆者記得曾經有一部電視劇,導演把魯襄公打扮成了一個花白胡子的老頭子國君,這應該是對相關歷史知識掌握不夠的表現吧。   畢竟魯襄公去世時年僅33歲,怎麼可能滿臉皺紋胡子花白呢?   按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我們應該評述一下這位在位長達三十一年的魯國國君,但由於魯襄公這一生實在太過於窩囊,筆者也就懶得綜述了。   但有幾件事,我們還是要提一提。   第一件事,魯襄公時代,是魯國轉向全麵由三桓說了算的年代。   當然,這個問題不能全算在他頭上,要算,也隻能算在他的太公頭上,魯桓公。   如果魯桓公不生下三桓的幾個老祖宗,即慶父、叔牙、季友,那魯國歷史上不存在三桓。   當然,這個說法是來搞笑的,因為春秋演進到了中後期了,諸侯國君們的君權被削弱,卿大夫們崛起,這是歷史的一個進程,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出現的必然結果。   沒有三桓,可能會有其他的勢力主導著魯國。   其他諸侯國也差不多,如超級大國晉國以及魯國最可怕的鄰國齊國甚至更慘,晉國是被非開國之君唐叔虞後代的卿大夫們控製,齊國則是被非開國之君薑子牙後代的卿大夫控製。   第二件事,魯國的三桓,徹底掌握了政權後,開始走向三桓內部家臣覬覦家族權力的時代。   三桓內部那些牛哄哄的家臣,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繼續著精彩的魯國春秋風雲。   第三件事,孔子誕生並正在茁壯成長。   魯襄公去世那一年,百世之師、儒家聖人孔子正好十歲。孔子的故事更加精彩,是不久的將來,我們重點講述的內容。   好了,魯襄公時代就算翻篇了,繼任的是魯襄公的其中一個庶子公子裯,史稱魯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