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坐在馬車上的孔子正想著如何投奔齊國卿大夫高張,應如何讓高張不但錄用自己為家臣,更要贊同自己的政治主張,並能對自己委以重用,最後向齊侯推薦自己。 孔子信心滿滿,他相信自己的這一套以禮治國思想應該會有廣闊的市場,因為孔子一直在看世界,看歷史。 孔子看到了歷史進入春秋以來,包括王室在內,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在動蕩甚至發生了內亂! 因為內亂,國家越來越衰弱,百姓越來越困頓。 原因何在? 就是不遵守周禮! 為什麼不遵守周禮? 是因為周禮文化沒有得到好好推廣,讓天子以及列國諸侯都忽視了周禮這個治國理政法寶的重要作用! 自己為什麼要廣收弟子? 正是宣揚周禮! 孔子要通過來自世界各地的弟子,向列國諸侯宣揚禮教文化。孔子堅信,隻要上下都遵循周禮這樣的禮教文化,那天下不可能會有動亂! 這是孔子的思想,也是孔子的政治主張。 但如果自己的政治主張隻是停留在理論層麵,天子也好,列國諸侯也好,誰會來重視? 所以,如果這一次,自己能夠在齊國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並通過廣泛推行禮教文化,讓齊國大治,那天下肯定效仿! 孔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 孔子越想越激動,越想越興奮。 突然,仲由一聲長籲,緊急喝停了馬車。孔子一時沒來得及反應,整個人向前傾,差點就撞到了頭前的橫桿。 “子路!”孔子有些惱怒,正想喝斥幾句這個毛毛躁躁的家夥,卻發現馬車前方不遠處,正有一小孩蹲著擺弄一堆石子。 如果仲由不緊急停車,那就要出車禍了。 孔子忙將準備喝斥仲由的話給吞進肚了,轉而問道:“子路,下車前去看看。” 仲由下了車,走到小孩麵前。剛才的動靜很大,小孩也注意到有馬車駛了過來,便站了起來,盯著仲由上上下下地看。 仲由走到小孩麵前,和言悅色道:“小朋友,馬車要過來了,麻煩你讓一讓,好嗎?” 仲由自認為自己很有禮貌了,誰知小孩將頭向右一偏:“不讓!” 啊?不讓?怎麼可以不讓? 區區一介小孩子,占著官道玩耍,沒有一丁點家安全隱患意識不說,居然還敢不讓道?而且,還那麼不講禮貌! 看來,莒國這種東夷小國確實不講禮儀,連小孩的父母也不好好教養自己的兒子,一點禮貌也沒講。 脾氣火爆的仲由一下就火大了。他人高馬大,一臉絡腮密須,腰間佩劍,不知道他是孔子學生的人,一定會認為仲由不是強盜就是遊俠。 仲由一把拽住小孩胳膊,怒喝道:“小小年紀,不講禮貌,看來老子要替你家父母好好教訓你一頓才是!” 小孩卻是一點也不怕,他使著勁要掙脫仲由的手,大聲道:“不講禮貌的是你們,自己不懂得禮義,還想要教訓別人?” 坐在馬車上的孔子一看仲由這個架式,急忙從馬車上下來,一邊向兩人走來,一邊大聲道:“子路,休得亂來,快放手!” 仲由聽得老師的喝斥,忙鬆開了手。 小孩退了一步,對著仲由怒目而視。 孔子走上前,見小孩生著氣,摸了一把自己的袖套,卻發現沒帶一粒糖果,隻好問小孩:“小朋友,你說吾等不懂禮義,不知吾等哪裡犯了錯?” 小孩見孔子和藹可親的樣子,也就不撒潑,指了指地上那堆石頭道:“先生你看這是什麼?” 這是什麼,一堆破石頭而已。 孔子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看了一會,道:“一堆石頭。” 小孩有些得意,道:“這確實是一堆石頭,但經項某認真堆砌,此時已然是一座城池了。” 孔子和仲由這才發現,小孩確實是將這些石頭堆放成了一座城池的樣子。 孔子不禁覺得有趣,他聽小孩如大人般自稱項某,就問道:“小先生原來是項氏子弟啊,不知今年多大了?如何稱呼?” 小孩見孔子非常有禮,便恭敬施以一禮,道:“吾乃項橐,莒國人,今年七歲。不知先生如何稱呼?” 孔子問道:“吾乃魯國人孔丘是也,這位是丘之學生子路。小項先生剛才說,丘與子路不懂禮儀,請指教。” 仲由看著老師與一小孩互稱先生,一套各講文明禮貌的樣子,又好氣又好笑,插口道:“小朋友,不懂禮儀的是你吧?你擋著道,還不肯讓路,這是哪門子道理?” 項橐白了仲由一眼,指著石頭城池,問道:“既然汝等知道這是城池,那項某請問,馬車經過城池時,到底是讓城池避讓馬車,還是馬車必須繞行城池?” 孔子一怔,隨即哈哈大笑,道:“小項先生言之有理,丘知錯矣。” 然後,對著項橐施了一禮,命仲由立即繞道。 由於項橐的石頭城池正擺在路中間,這田間馬路又極其狹小,仲由隻好撥轉車頭,另覓道路。 這一來,孔子和仲由可謂是繞了好遠一段路,這才繼續前行。 突然,仲由見前麵有農夫在田間乾活,想想今天趕路有些累,便建議孔子下車休息一下,順便向農夫討點水喝。 孔子下車,見田間農夫在勞動,非常高興。他少年時也在田間勞動過,對農活略知一二。 仲由上前就與農夫搭起訕來:“先生好,先生在乾什麼呢?” 那農夫轉身一看,見是兩個趕路人。 眼看天上烏雲聚集,估計馬上就要下雨了,自己如果不趕緊將地鋤完,今天的活就完不成了。 卻聽那個黑臉密須的居然眼看著自己在鋤地,卻還要多此一舉問自己在乾什麼,心道這些貴族子弟就愛搞虛禮,自己可沒有閑工夫與你們瞎扯,於是隨口就道:“鋤地。” 然後,理也不理孔子和仲由,自顧自加緊鋤地。 仲由見狀不由火起,他見農夫如此無禮,看著他加緊鋤地的樣子,心道你不理老子,老子就偏要糾纏你一下。 仲由特意問道:“先生應該每天隻知道鋤地吧?先生肯定知道自己一天下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要揮幾下鋤吧?” 這簡直是無理取鬧,農夫無語了,他乾脆不再搭理,繼續自己揮鋤。 突然,從農地另一側卻站起一人來,孔子一看,頓時樂了,正是那位小項橐。 原來,孔子和仲由剛才碰到項橐,是因為項橐與父親正在農地乾活,項橐在休息之時,到了附近不遠處玩建城遊戲。 孔子與仲由繞了一圈,又繞到了此地,此時的項橐休息已畢,正在幫助父親乾農活。 此時,項橐又見到孔子二人,覺得這個自稱孔丘的魯國人非常講禮,也對孔子非常有好感。 見仲由特意糾纏父親,項橐就走了過來,張口就問仲由道:“您應該每天隻知道坐馬車吧?那您肯定知道一天下來,您的馬每天要走多少步吧?”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孔子不由大吃一驚,對項橐非常佩服,年僅七歲,才思居然如此敏捷,且天賦雄辯之才。 這樣的孩子,他日成人必將是厲害角色。 仲由被問了個張口結舌,孔子對項橐心生愛意。 那邊,項橐的父親見兒子與這兩個要瞎扯著浪費農時,喝斥道:“橐兒,快乾活,抓緊將活乾完,早點回家!你沒見,烏雲上湧,這天看起來是要下雨了?” 正說著,突然天空一個驚雷。 項橐父親嘆了口氣,他知道今天的活不能再乾了,如果淋了雨生了病,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於是,招呼項橐,收拾農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