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孔子拜少年項橐為師(1 / 1)

孔子看了看天,估計這雨不會小,也就不想多停留,準備叫仲由趕緊駛留此地。   項橐的父親此時道:“兩位先生,前方不遠處就是項村,何不去村子避雨?”   孔子大喜,於是就進了項村。   項父叫項母端上水來給孔子喝。仲由將馬車停在項橐家附近,將馬匹解下,牽到項橐家牛棚避雨。   此時雨還未下來,天空倒是驚雷連連。項橐望著天,突然問父親道:“父親,天上為何要打雷?”   對這個幾乎每天都要問十萬個為什麼的兒子,項父胸中那一點墨水早就用完了,無奈隻好胡扯:   “天上打雷,是因為天神往往會以雷劈懲罰凡間的惡人,每打一次雷,就要劈死一個惡人,這叫天打雷劈。   橐兒啊,你要記住,一定要做一個好人,不能行惡。否則,就要遭到天打雷劈的天神之懲。”   這是那個年代對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往往一般的小孩聽了便會信以為真。   但項橐卻是一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孩子,他想了想,問父親道:   “這就奇了怪了,往往隻有在夏天時才有打雷。難道天神隻在夏天懲惡,冬天惡人就可以亂來而得不到懲罰?”   項父頓時啞口無言。   孔子聽後大奇,他對項橐更加感起興趣來,心道小小年紀如此好學多問,如果自己能夠收他為弟子,此子長大後必然不凡。   孔子對項父作了一番自我介紹,表達了自己有意收項橐為弟子的意願。   項父這才知道原來這便是大名鼎鼎的魯國孔丘先生,心下大喜,立即對項橐道:“橐兒,這位夫子便是孔子!夫子學識之淵博,可謂是舉世聞名,橐兒何不拜夫子為師?”   孔子見項父同意,滿心歡喜。   誰料項橐將孔子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後,突然道:“夫子雖然名滿天下,但到底有多少真材實學,項某著實不知。這樣吧,若要收項某為徒,得接受項某考察,通過後才可以。”   眾人一聽,簡直哭笑不得。你一個小屁孩,居然還想考孔子這樣的大賢?   項父更是大喝道:“休得胡言亂語,敢對孔夫子無禮,看老子不打死你!”   孔子卻是越發喜愛項橐,他對項父擺擺手,對項橐道:“好,那丘就接受項小先生的考察。不知貢小先生想要如何考察丘呢?”   項橐道:“夫子出題項某答。項某若全答對了,就有資格考夫子,如何?”   孔子道:“好!但有言在先,如果丘答對了,而小項先生答錯了,那小項先生就要認丘為老師,不許反悔。”   項橐把小胸膛挺得老高,大聲道:“好!但是,如果項某答對了,夫子答不上來,那項某非但不拜夫子為師,夫子反而要拜項某為師。如何?”   仲由聽後大怒,正想發作,孔子卻沖著仲由一瞪眼,隨即道:“好,小項先生,那丘要出題了,你留神聽哦。”   項橐點點頭。孔子問道:“天有日月星辰,地有五穀雜糧。丘且問,日月星辰、五穀雜糧各有多少呢?”   擦!哪怕是用現代科學儀器,誰也無法說出日月星辰和五穀雜糧的數量!你孔夫子這分別是在刁難項橐嘛。   仲由洋洋得意,心道,小子喂,這你可答不上來吧?   誰知項橐隻是略微思考了一會,道:“天上有一天一夜日月星辰,地上有一年一茬五穀雜糧!”   妙!這應對簡直神了,孔子頓時呆住了。   這答案有問題嗎?   沒有。   孔子想了一下,繼續出題:“什麼山上沒有石頭?”   “土山。”   “什麼水裡沒有魚?”   “井水。”   “什麼門沒有閂?”   “無門扇的門。”   “什麼車沒有輪子?”   “用人抬的轎車。”   “什麼牛不生犢?”   “泥牛。”   “什麼馬不產駒?”   “木馬。”   “什麼刀沒有環?”   “柴刀。”   “什麼火沒有煙?”   “鬼火。”   “什麼男人沒老婆?”   “不娶妻的男人。”   “什麼女人沒老公?”   “嫁不出去的女人。”   “什麼天白天最短?”   “冬至。”   “什麼天白天最長?”   “夏至。”   ......   孔了一連問了十幾個問題,誰知項橐對答如流,孔子不由在心中大加贊賞。   當然,他也是有意問一些常識性的問題,並未問些禮儀方麵的內容。   孔子真的很喜愛項橐,他不想打消項橐的積極性。他隻想看看這個孩子的反應。   當然,項橐的這番作答,令孔子非常感慨。   仲由在一旁聽著,更是驚詫無比。   現在輪到項橐提問了。項橐早有問題在手,他問孔子道:“為何有人落水,沉而斃命;有人入水,卻戲水而遊?”   孔子不慌不忙,沉著答道:“未學遊泳者,落水而亡;學過遊泳者,入水而戲。”   貌似沒有任何問題,但誰料這正是項橐的伎倆,故意引孔子上鉤。因為項橐隨即跟上一個問題:“鴨鵝生而不學遊泳,卻為何能夠漂水而遊?”   孔子的汗一下就來了,他想了想,給出了一個自己不大確定的答案:“鴨鵝能夠漂水而遊,是因為其腳有掌且為方形。”   項橐繼續追問:“魚無腳為何亦能水中遊?鱉之腳有掌卻非方形,為何亦能水中遊?”   孔子一時窘迫,想了想,改口道:“鴨鵝有離水之毛,故而不沉。”   項橐笑道:“葫蘆無離水之毛,為何浮而不沉?”   孔子答道:“葫蘆圓且內空,故而不沉。”   項橐緊跟發問:“銅鐘圓且內空,為何卻沉而不浮?”   這一連串的問題,終於令孔子臉脹得通紅,一時答不上來。   項橐內心暗笑,道:“再問夫子,樹葉春綠而秋黃,鬆柏皆為樹,卻為何能夠四季長綠?”   孔子想了想,勉強答道:“鬆柏之葉之所以常綠,是因為其樹心結實。”   項橐步步緊逼,問道:“竹子空心,為何也四季常綠?”   孔子再次語塞!   見項橐還要繼續發問的樣子,孔子忙拱手施禮道:“老師在上,受丘一拜!”   仲由以及項父等人都愣了,仲由急道:“夫子,剛才乃戲言而已,怎麼可當真?”   孔子嚴肅道:“君子之約,童叟無欺。小項先生才高八鬥,丘心悅誠服。三人行,必有吾師也。今丘幸得小項先生為師,實乃平生所幸。”   這便是孔子拜項橐為師的故事。   我們感興趣的是,這位小項橐到底何許人也?   項橐,春秋時期莒國人,傳說中孔子的其中一位老師。   我們前麵介紹過,聖人孔子當然有他的老師,如他的母親顏征在應該是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師。   然後就是周王室的老子和萇弘這兩位大賢,以及郯國國君郯子。   加上今天碰到的項橐,孔子到現在已經有了五位老師了。   需要注意的是,項橐,年僅七歲!   雖然,在我們的故事中,項橐是與孔子一個君子約定,在互相提問中戰勝了孔子而成為孔子之師,用現在人的眼光看來,這可以說是一個玩笑而已。   但在孔子看來,做人必須講信義,自己是這樣教學生的,自己當然以作出表率。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為師者,當然得為人師表。講信義,不是隻對貴族人士而言,也並非隻對成人而言,哪怕對於平民奴隸,對於少年孩童,作為君子,必須講信義。   所以,孔子後來對弟子曰過很多話,包括“三人行,必有我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言而有信,童叟無欺”等等,都首先做到了身體力行。   這,就是孔子的風格!   那項橐呢?   據說,項橐是其中一個版本的中國古代十大神童之一。   之所以說其中一個版本,是因為對所謂中國古代十大神童的排名,並沒有什麼權威的說法。   還是那句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每個版本所說過的那些神童,都有其精彩故事,也有其歷史文化涵義。   項橐考孔子,並讓孔子心悅誠服拜其為師。後世的我們看來,這隻是一個趣事。但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這是一件大事。   畢竟,孔子後來太出名了,門下弟子三千,單是將這幫人拉出來溜溜,也是一個影響力極強的勢力了。   正因為如此,所以項橐就出了大名。   隻是,項橐貌似也就是在這一次出了名後,從此就湮滅於春秋江湖。   據說是天妒英才,僅僅過了三年,卻項橐在十歲後就死了。   至於是為什麼而死,各有說法。有的說是因病而亡,有的說是被吳國侵略者殺害。   也有的說法是項橐還有後代,甚至後世大名鼎鼎的項羽都被歸入項橐後裔。   可惜,資料缺乏太多,筆者是沒能力考證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