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孔子論治國理政(1 / 1)

孔子知道,齊侯這次召見,無非是第一次見麵後的閑談,主要是互相認識。   那下一次召見,必然是事關政事。   自己必須一語中的,第一時間打動齊侯!   高張也很高興,畢竟孔丘是自己推薦給國君的。   如果孔丘能夠得到重用,那自己在朝中就有了一個可靠的盟友。諸侯列國的政壇上,政治盟友實在太重要了。   看來,孔丘在齊國出仕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既然如此,那就為孔丘做點實實在在的事吧。   高張決定為孔子鋪一鋪從政道路,具體就是建議孔子這幾天多多拜訪齊國政壇上的知名人物。   孔子滿心歡喜,他按高張的建議,仔細研究了齊國士大夫的基本情況,然後逐一拜訪,所攜之禮,一應由高張提供。   仲由也有些激動,如果老師能夠在齊國出仕,那在崇尚武力的齊國,自己有了用武之地。   隻是令仲由奇怪的是,孔子居然將齊國著名賢大夫晏嬰的名字從拜訪名單上刪除了。   仲由不禁問:“夫子,晏嬰乃齊國上大夫,輔政大臣,齊侯身邊紅人,更是舉世聞名的集智、廉、孝、禮於一身的賢大夫,為何夫子不去拜訪?難道夫子是想最後才去拜訪嗎?”   孔子搖搖頭,對仲由道:“子路,世人眼中,晏嬰乃君子。吾之眼中,晏嬰乃小人也。”   仲由驚得張大了嘴巴,這等怪論不要說自己很難接受,估計整個齊國乃至整個春秋江湖都難有人接受吧?   一旁的高張也搖了搖頭,對孔子關於晏嬰的評價表示了遺憾。   仲由立即反駁道:“夫子對晏嬰的評價,弟子不敢茍同!   不畏強權,敢與當時弒君的崔杼、慶封對抗;   廉潔奉公,清貧持家,多次拒賞,並廣施恩惠於百姓;   智慧超群,多次在外交事務中為齊國爭取利益;   為人極孝,為父守喪三年嚴格按禮製而行;   甚至,晏嬰對夫人都極其有禮,堅持不肯納妾,連國君強送給他的女人都不要。   這樣的人,在弟子看來,不但是君子,更有聖人之德,夫子為何要詆毀他呢?”   孔子瞪了瞪仲由,嚴肅道:“子路,汝好好想想,晏嬰事奉了三代國君,無論齊國政壇多亂,晏嬰卻能夠做到獨善其身,這是一個君子可以做到的嗎?   如果晏嬰不夠圓滑,不夠厚黑,那他又怎麼能夠在一次又一次的權力鬥爭中穩坐釣魚臺?   這樣的人,並不是真正的忠君,而是見風使舵,心誌不堅,能算君子嗎?   吾雖一介儒士,卻恥於與這樣的上大夫結交!”   孔子關於晏嬰的評價很快傳到了晏嬰耳朵,但晏嬰隻是微微搖了搖頭,並沒有向孔子興師問罪。   齊景公終於第二次召見孔子了。   孔子這段時間拜訪了許多齊國士大夫,又得到卿大夫高張的詳細介紹,對齊國政壇上的事更加了解,所以更加胸有成竹,邁著輕快的步伐入宮見齊景公。   果然如孔子所料,這一次,齊景公就問孔子如何治國理政的事。   齊景公道:“最近寡人手頭事務繁多,故冷落了夫子,望夫子見諒。今見夫子,寡人希望夫子如實相告,目前齊國最大的弊端是什麼?”   孔子略一思索,答道:“奢靡之風盛行!”   齊景公一愣,這是什麼新鮮提法?奢靡之風,難道寡人坐擁一國之財富,享受一點有錯?   見齊景公愣著,孔子道:“君侯,書雲:克勤於邦,克儉於家。齊國富庶,然上下奢靡,民眾日驕,不利霸業。”   齊景公有些不悅,問道:“依夫子之見,該如何?”   孔子立即道:“節約用度,集中財富,以濟百姓,以辦大事!”   齊景公略一思索,猛然省悟,但他隻省悟了一半。   孔子的意思是建議齊景公要將錢用在救濟百姓和發展軍事這樣的大事上,救濟百姓是為了獲得民眾擁護,獲得民心,這是霸業的基礎;發展軍事,這是霸業的眼前需要。   而齊景公隻看到了發展軍事、擴充軍隊、鞏固國防需要大把錢財。   是啊,寡人欲霸天下,需要辦很多很多大事,確實不能讓亭臺樓閣、鬥雞走狗、攀比炫富這樣的風氣漫延。   不但如此,寡人還要集中更多的財富!   齊景公大悅,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正式問孔子道:“請夫子不吝賜教,治國之要何在?”   孔子略一思考,道:“臣以為,治國之要,在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見齊景公在咀嚼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八個字,孔子解釋道:“君侯,一個國家,國君就是國君,要恪守為君之道;臣子就是臣子,要恪守臣子之心。   唯遵循君臣之禮,國家才會安定。此乃忠信。   一個家庭,父親就是父親,要身體力行,做父親應該作出的榜樣;兒子就是兒子,要遵循父親教導。   唯父子各遵其道,家族才能得以延續。此乃仁孝。”   孔子繼續道:“仁、義、禮、智、信,乃國之本;溫良恭儉讓,乃人之本。最關鍵的還是上下有序,這就是禮。   國君有禮,故不忘祭祀,勤勉理政,親善賢臣,虛心納諫,征伐有名,民眾服之,四海附之。   臣子有禮,故忠君愛國,克己奉公,積極履職,為國謀斷,國君信之,國家幸之。”   這套理論有些復雜,憑齊景公的智商,需要一段時間消化。   但齊景公聽得很明白,讓他最感興趣的,就是國君要有國君的樣子。   這個樣子包括權威不可侵犯,履職要積極勤勉,為人要善於納諫,處事要守信知義。   臣子要有臣子的樣子,再厲害的臣子,就是臣子,臣子就得忠君愛國,就得為國君出謀劃策,就得履行好臣子的主體責任。   這位孔丘先生,確實有幾把刷子。這樣的人才,寡人必須啟用。   不,必須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