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孔子論秦穆公稱霸(1 / 1)

一路風塵仆仆的孔子和仲由,終於到達了臨淄。   馬車行走在臨淄大街上,看著繁華的市麵,孔子不由暗暗羨慕。   齊國,不愧為天下最富庶的國家。這都得歸功於齊國前相國管夷吾,就是管夷吾在齊國推行的改革,使齊國從此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   唉,齊國如果不是時不時內亂一把,憑著齊桓公的霸業基礎,此時早就應該是諸侯之長了。這一切,都是不遵守禮製所致。   這天下,如果列國諸侯、王公大臣、臣民百姓人人都遵禮守義,何來到處內亂,又何來烽煙四起?   師徒兩人直接到了高府,孔子命仲由遞上名貼。   齊國上卿高張聽說魯國名士孔丘來訪,忙親自出府將孔子迎進。   孔子對高張道:“魯國大難,丘自以為忠義,故不齒與季氏為伍,舍家出走。今走投無路,知大夫乃厚德重義賢相,特來投奔。”   孔子此時的名聲已經不小,高張剛剛重新獲得齊國卿大夫之職,總算將祖上世襲卿大夫之職給保住了,正需要人才。   聽孔子將來意一說,又誇自己厚德重義,高張心下甚喜。   高張對孔子道:“夫子暫居本府,且任張之幕僚。夫子之心意,張鬥膽猜測,定為魯侯而來。”   孔子點點頭,道:“丘雖不才,不敢忘聖賢之義。如今國君有難,丘雖有心追隨,然國君身邊自有賢臣相佐。   齊國乃諸侯大國,齊侯更是當世明君,丘心甚向往。倘若得大夫舉薦,丘有幸在齊國出仕,定可為齊國盡綿薄之力,亦可協助國君成功回國。   此乃丘之肺腑之言,萬望大夫成全。”   高張道:“此事不難。魯國之事,國君已有決策,前番更是拿下了鄆邑,供魯侯所用。   此時魯侯在鄆邑招兵買馬,更有齊國相助,不日魯侯定當回國。國君雄才大略,從諫如流,廣用賢才,不日張自當向國君舉薦夫子。”   作為齊國卿大夫,高張當然也並非是一個愣頭青。   高張一邊重用孔子,讓孔子參與決策了高氏家族諸多三重一大事務,一邊也在考察孔子。   幾個月下來,孔子表現出來的穩重、沉著、睿智、善謀、守信以及他的滿腹經倫,讓高張確信,這位以孝、禮、知、信、忠、義聞名的魯國名士,絕對是一位難得的治國理政大賢。   這樣的人才,必須推薦給國君。   國君雄才大略,為齊國製訂了宏偉的戰略目標,若得孔丘相助,必定如虎添翼。而自己憑舉薦之功,自然亦名垂青史。   想當年,鮑叔牙舉薦了管夷吾。如今,咱高張舉薦了孔丘!   齊國國君齊景公確實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諸侯,他做夢都想重回先祖齊桓公的霸業時代。   那個時候的齊桓公,不但有國、高兩大世襲上卿家族,手下更有管仲、寧戚、鮑叔牙、東郭牙、王子成父、公孫隰朋等一乾賢才,先是國內改革,再是九合諸侯,尊王攘夷,成就霸業。   如今的自己,論個人才乾,自己覺得絲毫不比先祖齊桓公差,甚至相貌都肯定要比齊桓公要好一點。   恢復了國、高兩大家族之世襲上卿之位,還有鮑、田兩大家族,以及梁丘據、晏嬰等一乾人才,更是重用武士,齊國霸業指日可待。   公元前516年,剛過了年,高張就向齊景公隆重舉薦了孔子。   聽了高張對孔子數月來在高氏家族的基本表現評價,齊景公大喜,立即宣召孔子。   孔子,終於得到了在齊國出仕為官的機會。   聽聞齊侯宣召,孔子激動萬分。他走出門外,仰望著藍天白雲,努力讓自己的心緒平靜下來。   是的,齊侯召見,得作充分的準備。這是考察自己的階段。   想當年,齊桓公任用管夷吾時,據說一開始並不看好管夷吾。但管夷吾在齊桓公麵前展示了經天緯地之才後,立即得以重用,被任命為相國。   那自己呢?   必須好好準備!隻是,不知齊侯會麵試自己什麼問題。   孔子有些緊張。   定了定神,孔子認為,如今的齊國,國富民強,與當年齊桓公任用管夷吾之時完全不同。   如今的齊國,要說還有什麼需要進一步提升的,其中之一就是官員生活奢侈、浪費嚴重。這也難怪,齊國太富庶了。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齊國經常爆發權力鬥爭,而權力鬥爭的根源,在於禮崩樂壞!   對了,這位齊侯胸有大誌,他最希望的就是恢復齊桓公時代的霸業。   齊侯需要霸業,自己能夠給他這份霸業的自信麼?   孔子認為自己完全可以,因為他相信,隻要齊國不亂,霸業自成。而齊國不亂,就需要周禮,需要上下有序!   那齊侯能夠直接任命自己為大夫嗎?要知道,齊國那些大夫,哪個不是出身顯赫甚至直接出於薑姓公族?   不,田氏家族就是外來戶。   如今的上大夫田無宇,其祖上就是來自陳國流亡公子田完。論祖上,自己的祖先還是商王哩,再近一點,還是宋國國君。   必須要讓齊侯把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理念給樹立起來,尤其是要重用來自國外的人才!   孔子心裡有了數,他準備了一下,在高張的帶領下進宮去見齊景公。   齊景公很直接,沒有多少虛禮,直接對孔子道:“夫子才識淵博,寡人甚為敬仰。最近寡人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當年秦穆公國小力微,四周強敵無數,為何能使秦國做到拓地千裡,稱霸西陲?”   齊侯之誌,在於稱霸!   孔子不禁感慨。   略微思考了一下,孔子道:“稟君侯,臣認為,秦國雖小,然秦人誌向遠大。雖偏西陲,然秦人堅守正道。   這兩點,是包括秦穆公在內的秦國歷代先君一直擁有的偉大品質。   到了秦穆公時,秦穆公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尤其是注重招攬重用他國人才,如騫叔、公孫枝、邳豹、百裡奚等人。   尤其是百裡奚,秦穆公為了得到他,四處查訪他的下落,得知其掩於楚國,用五張羊皮低調贖至秦國。   然後,秦穆公親自約談百裡奚,僅談了三天,就任用其為執政大臣。百裡奚受重用後,幫助秦穆公製訂國家發展政策,發展生產,鼓勵生育,改革軍事,選拔人才,秦國日益強大起來。   爵之大夫授之國政,何等胸襟!   所以,臣以為,象秦穆公這樣能夠胸懷大誌、廣納人才的國君,走的是真正的王道,稱霸西陲這樣的成就並不算大。”   齊景公聽後頓生感觸,自己原來想要的,是秦穆公如何加強軍事實力這樣對於稱霸事業最直接有效的措施,這位孔夫子卻提醒自己,任何政策的製訂與落實,靠的是人才。   是的,孔子的意思非常直接,你齊侯想要稱霸,不但要起用國內的人才,更要重用外來人才。   俺老孔,不就是一外來人才麼?   齊景公大悅。   他詳細詢問了孔子在魯國的情況,得知孔子在魯國有一大批學生,個個都是才華橫溢的君子,心道,如果自己重用孔丘,那孔丘的學生都將來投奔他,寡人豈不一下子擁有了一幫人才?   想起秦穆公任用百裡奚,談了三天。又想起先祖齊桓公任用管夷吾,也談了三天。嗯,寡人將要任用孔丘,必須也得談個三天。   齊景公又詢問了孔子對魯國局勢的看法。   孔子絲毫不掩飾自己對以季氏為首的三桓專權的憤怒,認為季氏驅逐國君乃大逆不道,定然失去人心,最終遭到覆亡。   對齊景公出兵幫助魯昭公回國一事,孔子更是予以了贊美。   “君侯胸懷天下,維護禮製,幫助甥舅之國,此乃正道,臣不勝敬仰。”孔子適時拍了拍齊景公馬屁。   孔子與齊景公的第一次會談非常成功。   孔子在齊景公麵前展示了自己的自信和擁有一堆弟子的實力,提出了重用人才的最基本治國理政理念,這讓齊景公對孔子有了極大的好感。   齊景公是一位好大喜公的國君,為了表現自己禮賢士人的良好形象,這次召見不久,齊景公又專程親赴高府看望孔子。   孔子非常高興,兩人就在高府會客廳裡茶敘,高張在旁相陪。   突然,宮裡有人匆匆向齊景公報告:“主公,天子行人已到,現在正在宮裡等候主公。”   齊景公非常不高興,早不來遲不來,偏偏這個時候來。   齊景公板著臉問道:“天子遣使來齊國,究竟何事?”   來人道:“據說是先王宗廟遭了火災。”   齊景公嘆了口氣道:“先王宗廟遭災,那趕快重修就是,何必非得到齊國來?”   孔子笑道:“齊侯應該高興才是。”   齊景公一愣,忙問道:“不知夫子此言何意?”   孔子道:“先王宗廟遭災,天子遣使列國告之,一是依禮而為,王室重大事項遍告列國。   二是求助列國。欲修宗廟,需大把錢財,王室衰微,正欲求助列國。   齊國乃富足大國,齊侯何不借機重禮奉之以示齊國風範?”   齊景公大悅,想起周王室日益衰微,不由輕輕嘆了口氣,自言自語道:“這次也不知是哪位先王的宗廟被火燒了。”   孔子微微笑道:“丘以為,必是周厘王之宗廟!”   齊景公哦了一聲,奇道:“周厘王宗廟?夫子怎麼如此肯定?難道夫子預先得到了消息?”   孔子搖搖頭,道:“《詩經》有曰:‘皇皇上天,其命不忒。’齊侯,天之以善,必報其德,禍亦如之。   上天是公平給予世人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如降下好事就是回報有德之人,降下災禍就是懲罰無德之人。   因為周厘王擅自改變文王和武王之製,追求色彩華麗的裝飾,修建高大巍峨的宮殿,享受奢侈豪華的車駕,生活糜爛,無可救藥。   故上天必然要將災禍降臨給他。如今先王宗廟遇火而毀,丘據此推測,應是周厘王之宗廟。”   齊景公有些不信,道:“依夫子所言,那上天應該要將災禍降臨到周厘王身上,又何必在他死後以火毀其宗廟予以懲罰呢?”   孔子淡然道:“這是因為周王室受文王和武王之蔭護之故,上天如果將災禍降到周厘王身上,那豈不是滅了文王和武王之後?   故上天所以降災到周厘王宗廟,正是彰顯了他的過錯。”   齊景公還是半信半疑,他問來人:“來使是否言明是哪位先王宗廟被毀?”   來人也張著個嘴看著孔子,吃驚地答道:“稟主公,正是周厘王之宗廟。”   啊?齊景公不由大驚,他站起來,朝孔子施了一禮,無比佩服道:“夫子真乃聖人也,此等學識,非常人可及。”   這兩次非正式場合的會麵,齊景公給孔子留下了謙虛隨和的印象,這樣的國君,一定是一位虛心納諫的國君,難怪象晏嬰這樣的刺兒頭都能得到齊侯的重用。   孔子信心滿滿,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得到齊景公的重用。   到時,自己將一展胸中所學,將以忠信孝義為核心理念的禮教文化在齊國全麵得以實踐,成就新時代管夷吾、百裡奚、子產等那樣偉大成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