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孔子拒絕陽虎(1 / 1)

其實,雄才大略的陽虎對孔子是很關注的。   早在二十多年前,具體就是公元前535年,那時年僅17歲的孔子有意赴季氏家族安排的宴士活動,卻遭到了當時就已然成為季氏家宰的陽虎的阻撓。   陽虎不同意孔子參加季氏家族組織的這次宴請魯國士族子弟活動,這讓年輕的孔子對陽虎從此不再有好感。   要知道,孔子是接到了季氏家族發出的邀請函後才去赴宴的。   當時孔子已經因為孝禮而有了一定的名聲,季氏家族則不斷通過組織這樣那樣的活動來吸納人才,孔子作為前魯國勇士叔梁紇之子,當然也被季氏家族的獵頭作為人才給獵到了。   所以,當時生活極其困難的孔子,有意通過參加季氏的宴士活動而在季氏家族謀個職位。   但是,孔子疏忽了一點,他當時正在為母親戴孝,按禮是不能參加宴會的。   母親去世後,為了讓父母合葬一處,孔子在五父之衢停棺,四處打聽父親的墓地,最後終於將父母合葬。   這樣的孝舉,使孔子在整個曲阜名聲大振。   陽虎當時就對時任魯國執政上卿的季孫宿建議要關注孔子,這才有了季孫宿宴請曲阜士人時,孔子也被邀請。   但陽虎卻有些失望,因為他不希望孔子戴孝赴宴公然違反喪禮規定。   如果孔子真的赴了宴,那孔子必然會被將禮儀視為頭等大事的魯國人所看不起。   陽虎站在季府外,對孔子一頓譏諷,阻止孔子赴宴。   孔子雖然知道自己違禮,但在現實生活麵前,當時的孔子真的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以養家糊口。   也許那個時候,孔子認為,禮儀真的很豐滿,但現實卻很骨感。   直到三年以後,即20歲時,孔子才開始在季氏家族擔任委吏,管理倉庫,那是因為他已經娶妻生子,而且在19歲時已經服滿了喪禮。   其實,當時正是作為季氏家宰的陽虎認為,季氏可以啟用孔子了。   而且,令陽虎和季孫宿欣慰的是,孔子的確才能出眾,履職勤勉。所以短短一年以後就得到了提拔,擔任季氏乘田,負責管理畜牧。   隨著季氏專權,以及屢屢作出違反禮法的事,孔子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禮教思想,生活上也有了一定的保障,故辭職專門搞教育。   再到後來,魯國內亂,魯昭公流亡齊國。孔子赴齊國謀仕,無功而返後,一門心思搞起了教育。   但一直以來,孔子認為,學而優則仕。   能夠出仕為官,為國家效力,是孔子一直來的追求。   如今,歷史走到了公元前502年,孔子已經50歲了。   五十歲的年齡,在春秋時期也算不容易了,孔子曾對弟子們說,五十而知天命。   是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都到了這個年紀了,隻求努力去做,但不要過於追求結果。   孔子曾一心想要出仕做官,也曾為此而努力追求,但一直沒有機會。   其實,兩年前,即公元前504年,孔子是得到了一個天大的機會。就是這一年,剛剛成為魯國執政大夫的陽虎,熱情邀請孔子出仕。   陽虎確實是一位深謀遠慮的政治家,他憑一介季氏家臣而入魯國朝堂成為執掌魯國權力的執政大夫。   但陽虎深知自己的政治根基甚淺,自己要順利執政,必須籠絡人才,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政治勢力圈。   才華橫溢且知名度、美譽度都極高的孔子,當然成了他的首選目標之一。   陽虎更看中了孔門弟子。當時孔子雖然還未曾有所謂弟子三千這樣的盛況,但門下弟子已經很多了,許多還是當時知名的賢才。   如果將孔子招攬於麾下,那陽虎就一下子得到了大把的人才!而且,從孔子當年毅然離開魯國奔赴齊國之舉,讓陽虎相信孔子有意出仕。   於是,陽虎派人帶了重禮去拜訪孔子,誠懇請孔子出山。   陽虎給出的官職是魯國上大夫,參與魯國政事。   也就是說,隻要孔子肯接受陽虎的邀請,那孔子就可以直接進入魯國最高層,列席魯國卿級班子會議,參與研究製定魯國國策。   這樣的高位,孔子動心了嗎?   動了,而且動的是比小兔子心跳還厲害那種級別。   但孔子忍住了。   因為孔子很清楚,自己一旦答應陽虎的邀請,那自己就完全摒棄了自己所宣揚的禮教文化思想!   陽虎,畢竟隻是季氏家臣,但如今卻控製季氏家族,進而通過季氏控製魯國朝政。   這與謀逆造反又有何異?   但孔子卻非常渴望能夠在魯國當官,從而一展胸中抱負。   他相信自己擁有非常人所有的治國理政能力,而且,他更相信自己的那一套理論,一旦實施起來,必定是國家大治!   麵對陽虎的熱情相邀,孔子非常矛盾。   他將自己關在房裡,思想鬥爭了整整三天!   三天了,仍舊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   仲由對孔子很尊敬,他見孔子煩躁,小心問道:“夫子是否因陽虎之邀而煩躁?”   在仲由麵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孔子擺出了一副高大上的麵孔。孔子道:“此等邀請,丘不屑矣,何憂之有?”   仲由心道,那你煩毛線啊。   嘴上當然不能這樣說,仲由道:“既如此,那夫子何故心煩?”   孔子閃爍其詞道:“來而不往,非禮也。陽虎送禮,丘得回禮,但丘實在不願見陽虎,故憂如何回禮也。”   仲由愕然,為這點破事?   嘴上卻道:“弟子以為,夫子如果為此而憂,那是庸人自擾也。”   孔子不悅道:“子路!何意?”   仲由哈哈笑道:“陽虎差人送禮,未見夫子。夫子差人回禮,亦勿需見陽虎。”   孔子心道:你小子知道個毛線啊。嘴上卻誇獎仲由道:“子路亦有一智,丘心甚慰也。”   於是,孔子命自己剛收為弟子不久的宓不齊赴陽府回禮。   宓不齊比孔子小三十歲,約出生於公元前522年,字子賤。自拜孔子為師以來,宓不齊言談舉止溫文爾雅,待人處事無不合禮,多次被孔子表揚。   仲由有些不高興,問孔子道:“夫子,為何非得派子賤去?”   孔子道:“子賤,君子也。”   仲由心頭直罵娘,心道,難道老子就不是君子了?   但仲由嘴上卻不敢多說什麼。畢竟,宓不齊對誰都很有禮節,仲由也挺欣賞他。   隻是,仲由本想自己赴一趟陽虎,然後大罵陽虎一通,警告陽虎不要來騷擾孔子。   孔子卻心道,如果派你子路去,那你這火爆脾氣一上來,說不定陽虎就一刀跺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