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衛靈公不能說出口,他能說出口的是安慰祝佗之子,表態將尊重國老的意見。 但君夫人南子去提醒衛靈公:應該查查祝佗發生交通事故的真正原因! 南子早就在懷疑了,先是公叔發,再是祝佗,兩位四朝元老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這個時候先後去世,背後沒有人在搞鬼,鬼才信。 鬼不可能被揪出來,因為沒有任何證據。但鬼是誰幾乎誰都很清楚,那定是公叔戍! 衛靈公大怒,但他不敢下令緝拿公叔戍。 衛國國內不穩,而自己作為國君又要跟著齊國準備推翻晉國的黑暗統治,沒有真憑實據,他怎敢掀起國內政治風暴? 公叔戍家族,那可是衛國公族最近血統家族。 等搞定了晉國,寡人頭一件事就宰了你!衛靈公強忍著怒火,摔了兩個杯子後,決定暫時不動公叔戍。 但世子蒯聵很快得知了衛靈公有意除掉公叔戍的信息,這是他通過安插在衛國公室的親信得知的。 公叔戍可是蒯聵的得力乾將,蒯聵欲謀大事,怎麼能少得了這根重要臂膀? 蒯聵立即通知公叔戍,讓公叔戍早作準備,尤其是不要呆在帝丘,老在國君麵前晃,說不準哪一天國君被晃煩了,攤上一個死蹺辮子的下場。 公叔戍嚇慌了,立即離開都城帝丘,流亡去了魯國。 但魯國人貌似不待見他,盡管公叔戍非常富有,也拿出了大把的銀子去賄賂魯國三桓,但沒鳥用。 因為公叔戍是得罪了衛國國君的人,而此時的衛國是齊國的鐵哥們,齊國又剛把郈邑還給了魯國,魯國必須看齊國的眼色行事。 齊國國君齊景公為了圖謀霸業,已經公然打起了反晉旗號,頭一個鐵桿跟班,就是衛國國君衛靈公。 齊景公的眼色很快到了魯國,不許接納那個與衛侯對著乾的公叔戍! 於是,公叔戍隻好又逃離了魯國。 但此時衛國世子蒯聵的情報送到了:回衛國去,沒大問題,因為國君不敢拿他怎麼辦。 而且,公叔戍也有足夠的理由回衛國,因為父親過世,他得赴封地蒲邑守孝。 當然,公叔戍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再回帝丘,再去當他的公族大夫。 在衛靈公麵前晃著自己的人頭,那是極有可能分分鐘要被砍掉的節奏。 但不管如何,公叔戍離開衛國朝堂,這對欲謀求個人大事的蒯聵來講,相當於被砍掉了一條臂膀。 所以,蒯聵很鬱悶,他沒想到公叔戍這個二百五,不是說好了將孔丘在衛國出仕的事給黃了即可嗎? 現在居然把陰謀耍到了祝佗身上,祝佗還搞了個屍諫,那豈不是讓國君將蘧伯玉給請回朝堂嗎? 蘧伯玉一回來,那已經決定離開衛國的孔丘,極有可能會被再次邀請來到衛國! 更令蒯聵擔心的是,公叔戍一直與自己交好,一旦國君真正下令追查祝佗之死,極有可能牽連到自己頭上。 蒯聵相信,隻要以齊國為首的反晉聯盟取得最後勝利,那自己這位當國君的父親肯定會秋後算帳! 在復雜的權力鬥爭麵前,這樣的擔憂,讓蒯聵坐立不安。 蒯聵相信,有人肯定要對自己落井下石。 這個有人,當然是自己的政治對手南子夫人。 對於君夫人南子,蒯聵不得不佩服這是一個有能耐的女人。 懷疑祝佗之死,再懷疑公叔戍在搞鬼,就是君夫人南子的主意。 每每念及此處,蒯聵後背冒汗。 至少,有南子在,自己的世子地位真的不能保證。這樣的女人,真的很危險。 無論如何,必須得趁這個女人還沒有生下兒子之前,除掉這個女人! 既然馬前卒公叔戍暫時熄火了,那就自己站到臺前來吧。 蒯聵想著,除掉南子,必須提到議事日程。 蒯聵無時不在盤算著如何除掉南子,但南子受君寵太盛,這讓蒯聵對衛靈公心生恨意。 衛國,唯有自己坐在國君這張座位上,才是屬於自己的。 別看自己是世子,但世子之位,越來越虛了。 蒯聵心急如焚。 突然,他想到了孔子。 孔子一直是蒯聵重點提防的對象,一旦孔子在衛國出仕,那自己就真的沒有希望了。 雖然,此時的孔子,正帶著弟子們走在赴陳國的路上,但萬一孔子返回了呢? 蒯聵將孔子離開衛國的消息送到了蒲邑的公叔戍,指示公叔戍無論如何要借機除掉孔子。 隻要孔子死在衛國,那衛靈公就攤上大事了。 要知道,孔子是名動天下的儒家大佬,你衛國不重用孔子,反而讓孔子身死衛國,那國君責任大了去了。 國君一旦攤上此等大事,那自己的機會不就來了? 隻要到時自己在朝中的勢力出麵一攪,再加上公叔戍的叛軍一動,嘿嘿,說不定就直接驅逐了國君! 父親?這年頭,與君位比起來,父子之間的感情值個毛線! 公叔戍得到蒯聵的密報後,立即行動了起來。 他盯著衛國至陳國的路線圖,在匡邑畫了一個圈。 匡邑,離浦邑僅10公裡,當時屬於蒲邑管轄範圍。 派出刺客直接乾掉孔子? 不不不,這太冒險了,畢竟孔子名聲太盛。自己如果公然殺了孔子,那就是自碰南墻的節奏。 世子蒯聵的意思是讓孔子死在衛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責任卻由國君去承擔,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能與孔子之死沾上半毛錢的關係。 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動群眾,讓當地的百姓對孔子等人群起而攻之,讓孔子在被一群百姓圍攻中死於非命! 怎麼發動?製造謠言,製造混亂! 哈哈,公叔戍認定自己應該是這個時代最有謀略的人了。 於是,一則對匡邑人來講的重特大消息來了:那個萬惡的魯國佬陽虎又來了! 陽虎,曾經的魯國麻煩製造者,也是曾經的魯國執政大夫,曾經在魯國呼風喚雨,多次率魯軍挑釁鄰國,匡邑就曾經被其侵占過。 那是十多年以前的事了,匡邑許多人都還記得。當時,人高馬大的陽虎就站在戰車上,將長戟朝著匡邑一指,指揮魯軍攻城。 匡邑軍民浴血奮戰,戰死了多少匡邑勇士?但最終寡不敵眾,匡邑城墻被破,魯軍湧進匡邑,搶了多少東西?砍掉了多少樹? 甚至據說連水井都被填塞了不少! 陽虎這個名字,對匡邑人來講,可謂是人神共憤。 但後來,聽說陽虎在魯國搞叛亂失敗後逃到了齊國,被齊國人逮捕後居然又逃到了晉國。 如今,陽虎正在晉國中軍佐趙鞅門下擔任要職,而晉國與齊衛兩國正在打仗,陽虎不知奉了何命令來到匡邑,完全有可能。 匡邑全城緊急動員了起來,大家拿著武器聚集到了西城門口,關閉城門,嚴陣以待。 陽虎如要來匡邑,定從晉國過了黃河而來,那西門首當其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