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劉宇就見到了何思源一家傾巢出動。 一家六口,何父何母都是三十歲出頭的年齡,最大的大姐也才十七歲,最小的妹妹竟然隻有五歲,比李虎兒還小上兩歲。 劉宇也不廢話,立即將六人分配好工作。 李虎兒領著何家的老三和四妹在河邊燒爐子,何母、何家大姐則是用模具製磚坯和草木灰球,何父、何思源則是在河邊挑黏土,劉宇負責將草木灰攪拌。 所有工序被劉宇分解為幾塊,每個人隻需要負責自己的工藝即可。 劉宇在一旁還觀察了他們的動作,糾正了不少錯誤的操作。 比如,何母認為用木勺製球速度太慢,想要用手捏,立刻就被劉宇製止了。 草木灰遇水呈現堿性,很容易傷手,這才是為什麼劉宇要製作木勺模具的原因。 而且何母和何家大姐的動作非常冗餘,製作一個草木灰球居然要反復擠壓勺子。 劉宇讓兩人隻用三個動作完成一個草木灰球,分別是:兩臂左右各手持一根木勺,分別舀起草木灰,然後用力往中間一扣,最後再兩息之後鬆開木勺,將草木灰球放在地上晾曬。 兩人一開始還不太理解劉宇為什麼那麼在乎她們動作的步驟,後來逐漸發現在劉宇的“三步製球法”下,草木灰球成形的速度大增,原本她們一分鐘可能也就製作十個草木灰球,但用劉宇的方法後,一分鐘的時間可以製作將近二十個草木灰球了。 劉宇使用的這種方法正是管理學的鼻祖——泰勒的科學管理方法,這種方法的核心就是將所有的生產動作都量化為一道道標準化的工序,並且通過科學的記錄和觀察不斷優化工序,提高效率。 說起來簡單,但是在明末,大部分人根本沒有標準化作業的思維。 這種思想理念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誕生於工業革命的時代,是現代工業管理理論的開端。 劉宇作為一名成功企業家,對於這種理論早就爛熟於心,融會貫通。 他非常明白,科學不僅僅是物質技術的進步,更是思想的科學化,將這種科學思想帶到明末比起任何槍炮都要來的強大。 有了幫手之後,劉宇的小工坊製造泥坯磚和草木灰砂漿的速度要快上了許多。 劉宇總共在河邊搭了二十個專門用來燒製泥磚的爐子,每個爐子都能放置五十塊磚用以燒製。 另外再起了十個爐子燒草木灰球。 一天下來,他們燒製了大約六七百個草木灰球。 泥磚的燒製時間稍微長了一些,需要一兩天的時間才能燒製成功。 晚上,劉宇和何誌源兩人輪流守夜,負責看火。 劉宇粗略計算了一下,如果需要蓋一個長六米,寬六米,高三米的房子,那麼他大概需要準備四千塊泥磚。 地上三千塊,地基一千塊。 他要打一個一米的地基,畢竟是給自己住的房子,不能偷工減料。 整整三天時間,村子裡的人大多都已經蓋好了土坯房,準備開荒了,劉宇帶著幾個人還在起早貪黑地燒著磚,不免引起了一些閑話。 劉宇自然沒有回應這些閑言碎語。 他雖然在兩村的村民麵前表現了一番,但是畢竟他還隻有十歲,要想有什麼主角光環,虎軀一震就一呼百應根本不可能。 而且劉宇是一個自我意識很強的人,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隨意改變計劃。 他認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完成。 燒磚第四天。 一大早,劉宇就動身前往南塘村履行他給村子的人義診的承諾。 這幾天以來,他在上山找吃的時也會留意山中的草藥,收集了諸如七葉蓮、八角楓、九頭獅子草等可以治療跌打損傷和毒蛇叮咬的草藥。 在南贑鄉邑之中,鄉民需要上山砍柴,往往多患外傷。 有的人甚至年紀輕輕就腿腳不便了。 劉宇帶來的這些草藥正好非常對口。 南塘村整體在孕龍南五裡之處,村民從九堡水引來數十條水渠作為生活用水,村落中心有一處約三畝地大小的池塘,正是南塘村名字的由來。 池塘用作村婦浣洗衣物,塘中還栽種了許多蓮花。 鐘正倫的宅院坐落在池塘附近,隔壁便是村子的鐘氏宗祠,規模龐大,入口佇立著一座高大的牌樓,上書“越國流芳”“太傅家聲”等字樣。 裡麵有好幾棟祠堂,為首一座祠堂陰刻三個大字“潁川堂”,其餘“餘慶堂”“孝思堂”不一而足。 也許是劉宇那日對南塘村民許諾義診之時讓他們印象深刻,他剛進南塘,才走到鐘氏宗祠門口,就被幾個村民攔住了去路。 劉宇還以為來者不善,沒想到那幾個村民竟是要拉劉宇回家給老人看病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劉宇執拗不過,隻好跟著他們挨家挨戶地訪問病況。 這一番接觸下來,劉宇不僅看了幾個病人,還大致了解到了南塘村的情況。 原來南塘村一共有近兩百多戶人家,約莫近千人的樣子。 這其中近九成的人都是鐘姓,其餘還散居著幾戶小姓,比如劉、賴、蕭、胡、許等南贑常見的姓氏。 雖然是不同姓,但是這些小姓也是奉鐘氏為主,甘做佃戶。 這些小姓都是以往逃荒的時候來到南塘,小姓的人口少,不會撼動鐘氏的主體地位,鐘氏宗族也樂得接收為佃戶。 這種以單姓為一大宗族、小姓依附於大姓宗族的村落便是南贑地區普遍的村寨組成方式。南贑宗族勢力根深蒂固,這種依靠血緣關係抱團的社會組織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舉足輕重,即使到了三百年後,也仍舊在村一級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有趣的是,鐘氏之中,又以鐘正倫一家為田主。 南塘上千畝地,有八百多畝地都是鐘正倫一家的。 村子大部分的村民基本上都是鐘正倫這一家的佃戶。 鐘正倫為人寬厚,在鄉裡各保之中有著樂善好施的美名,尤其是他的租子是承鄉出了名的低,因此村民們都比較敬重鐘正倫。 劉宇在治病之時,將所見所聞都暗中記下。 曾經有一位革命家說過,要想鬧革命,必須先搞清楚社會階級,知道社會中的主要矛盾是什麼,誰是可以團結、聯合的朋友,誰是應該反對的敵人。 顯然,鐘正倫似乎是一個可以聯合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