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便是站在帳外,模糊的的人影輪廓被日光印在門簾之上。 心中轉過無數思量,陳洛還是先出聲應下道:“我們都在裡麵,有何事進來說吧。” “見過楚將軍,見過陳司徒。”進來的那人恭敬行禮道。 不動聲色地打量了對方一番,陳洛隱隱記得這人似乎屬於楚王熊心的親信。 被打攪到喝酒的項羽有些不耐:“有什麼事可以平時議事的時候匯報。” 那人搖頭說:“項將軍,我不是來匯報的,是來向二位大人傳達王上的旨意。” 果然如此。 自己之前在心中做出的推斷沒有出錯。 這人進來之前再到現在,舉止一板一眼,無比正式,如果不是替楚王傳話,完全沒有必要這麼拘謹。 陳洛側過頭安撫道:“羽兄,讓他先將事情說完,我們再喝酒同樣不遲。” “陳司徒,恐怕這酒您是和項將軍喝不成了,出兵前需要禁酒。”那人接著道,“魏王、齊王派來信使,說秦兵兇殘,希望我們派兵前去救援……” “這些我都知道,叔父不是暫時拒絕了嘛?”項羽皺眉打斷。 那人接著道:“項將軍,這是唇亡齒寒的道理,當年秦軍東出,就是因為六國並未合為一心,才使得秦軍將諸國蠶食攻滅。血淚教訓,我們不得不吸取啊。” 項羽將手中的酒杯放下:“要打也不該是現在打,前幾日才下了一場雪,道路仍然濕滑,天氣寒冷,士卒在這時行軍怎麼受得了?糧草供應又怎麼能夠跟得上?” 那人平靜回應:“項將軍,我隻是來傳達王上旨意的,王上已經決定出兵前去救援魏、齊兩國了,至於您提出來的那些問題,相信您能克服的。” “這不是胡鬧嘛?”項羽猛然站起,怒目而視。 那人被嚇得一哆嗦:“項……項將軍,這是王上的旨意,武安君也同意領兵出征了的。” “行了,旨意我們收到了,你先回去復命吧。”陳洛出言下了逐客令。 “是,陳司徒、項將軍告辭。”他尚未從驚嚇中緩過來,拱手辭別時腿還微微有些發抖。 待此人走後,陳洛望著項羽:“你先坐下來吧。這人好歹是大王派來傳信的,這麼給他一嚇,小心他回去在王上那告你的狀。” 項羽坐下,嗬嗬冷笑:“告就告唄,沒了我們統兵,難不成王上自己親自上陣去砍殺秦兵不成?” “不過這旨意確實有些胡來。”陳洛揉了揉眉心。 就算他對兵事不算內行,但哪怕稍微有些常理,都能知道在冬季出兵是大忌。 “江寧啊,王上似乎另有自己的想法,在這個時候多出另外的聲音,對起事不是什麼好事啊。”項羽心直口快,接著舉起手中的耳杯,將當中的酒一飲而盡。 陳洛笑了笑道:“這實屬正常。何況近兩月我們這裡的人越來越多,現在項氏在軍中掌握絕對的話語權,而不少人又想獲得更大權力,自然會盯上坐在最高位子上的熊心。” 隨著隊伍不斷擴大,心思不一的人自然就多了。 想從項氏手中奪取權力的話,最合規矩,並且最為迅速的辦法,當然就是歸附於楚王熊心去做事。 項羽冷哼一聲:“他這才當上楚王多久就認不清自己是誰了?當初叔父要立他為楚王的時候,我就覺得會有麻煩,現在果然應驗。” “話不能這麼說。”陳洛輕吐出一口氣,“這些天裡我們地盤穩固得很快,來投靠的人數量眾多,這是借著王上是楚懷王之孫的名聲做到的。” 打著楚王的旗號做事,他們能名正言順地接收楚國故地,以及向秦朝復仇。 因此在熊心成為楚王後那兩月裡,陳洛是見到好幾位秦末歷史上響當當的人物前來。 比如前些日子與自己有過一麵之緣的陳平。 當時他投奔過來見到自己時,那眼神似乎是將自己認出來了,但對方不前來搭話,陳洛同樣不主動點破,隻是在心裡感慨一句對方記憶力真是不錯。 還被所陳洛熟悉的人物就是英布,因為受過黥刑,經常冷著個臉。 而他又是跟著吳芮一同投奔過來的。 在歷史上,吳芮是第一個響應秦末農民起義的秦吏,後來漢朝建立,受封為長沙王,長沙國也是在漢初異姓王大逃殺中,唯一幸存下來的獨苗。 值得一提的冷知識,吳芮乃是江西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記載的傑出人物。 不過陳洛感到有些遺憾的,是他沒能在軍中見到韓信,不知這位兵仙現在正流落何方。 對於陳洛的說法,項羽思考片刻,發現確實如此。 他嘆了口氣:“江寧你這話確實是有道理的。隻是王上剛下達這道旨意,執行下去太過困難了啊,可沒想到叔父居然已經同意。” 其實陳洛對此同樣有些不解。 按理來說,作為合格的將領,項梁肯定能夠看出現在過去救援魏、齊兩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應戰秦軍,完全是讓對方以逸待勞地作戰啊。 項羽意興闌珊地將手裡的酒杯放下,說道:“江寧,這酒算我欠你一次的。我得去問問叔父到底是什麼情況。” “我跟你一起前去吧。”陳洛同樣起身。 兩人走到主帳,項梁正在裡麵和後勤軍官商討糧草調配的事情。 見到兩人進來,項梁讓那幾名後勤軍管先離開,接著說道:“你們的來意我大概知道,是想問我為何同意出兵的吧?” “嗯。叔父,現在天寒,如果是堅守城池,保衛故土,士卒尚會有鬥誌。可長途奔襲過去救援他國,一路饑寒交迫的,實在是勝負難料啊。”項羽麵帶憂色地勸阻。 項梁點了點頭:“羽兒,你說得確實有道理,但是我們現在士氣正盛,又是前去解救友軍,士卒們不會有太多怨言的。更何況最重要的事,這是王上的旨意。為將者,自然是要用手中的利劍斬開王座前的荊棘。” 項羽還想繼續說話,項梁擺了擺手道:“羽兒,這事已經定下了,你到時候獨領一軍,這是對你的歷練,你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出去做好準備吧。” ———— 秦末漢初時的人們,仍然保留著春秋戰國的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作為領兵的將領,效忠於自己的君王,願意為王前驅,去執行哪怕危險與不合理的任務。 這便能解釋當時作為楚國實際掌權者的武安君項梁,為何會在那道完全不合理的旨意下達後,仍然選擇領兵出征。——《另一種角度看歷史》
第19章 出兵(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