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彭城破(2 / 2)

  一日過去,城墻上的守軍是從原本的對罵,變得漸漸沉默。

  三日過去,他們大多心虛地低下腦袋。

  五日過去,漢軍到達,在彭城西麵城發動了一次進攻,這使得城內大部分人動搖起來,與同伴頻繁地交換起了眼神。

  七日過去,彭城南麵城墻上突然爆發一陣躁動,傳來兵戈交擊之聲。

  聽到親衛匯報,陳洛是趕忙派人指揮楚軍,齊聲吶喊:“繳械投降不罪!”

  待到一刻鐘後,這麵城墻上的動靜降低下去,逐漸平息。

  城外楚軍屏氣凝神地注視著,緊張地等待最後的結果。

  片刻後,緊閉著城門發出“嘎吱”一聲響,緩緩洞開。

  原本寂靜的天地,剎那是爆發出巨大歡呼。

  不戰而勝!

  “傳令下去,我軍速度進入,接管彭城,若無持械反抗之意,不可傷人。”項羽讓親衛去傳達軍令後,自己同樣是策馬向前。

  陳洛見狀提醒道:“羽兄切莫大意,小心伏兵。若他們是將我們騙入城去,再將城門關上,那會使得我軍傷亡不小。”

  “江寧你多慮了。”項羽搖了搖頭,笑道,“這扇城門處並無甕城進行緩沖,那我軍進入一千人。他們便失去城門控製權了。

  若他們真敢起什麼歪心思的話,那是後果自負。”

  如此一想,陳洛覺得還是頗有道理,不過為了穩妥起見,還是喊住了項羽,讓他和自己在先鋒軍真正控製城門後,才進入彭城。

  待到外城逐漸被接管,牢牢掌控住後,項羽和陳洛對視一眼,明白對方的意思。

  這座城市內最重要的目標,是絕對不能丟失。

  讓熊心逃出城去,哪怕沒過幾天他便死在郊野,那都可以讓他們之前所做的努力稱得上是功虧一簣。

  畢竟熊心是經過加冕儀式的楚帝,名義上的號召力其實不小。

  他若是死在暗處,那就如同靖難後失蹤的建文帝,以及從康熙年間活到嘉慶年間的“朱三太子”,恐怕將來楚地有人想要為非作歹,都得借用熊心的名號。

  “合圍宮城,誅殺獨夫。”項羽當機立斷地拍板下來。

  ————

  在秦國滅亡之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楚帝熊心分封的十多位諸侯王處於微妙的製衡狀態,暫時可以保持一定的平衡,維持穩定。可惜他假借“狩麟之亂”,出兵伐齊,主動選擇打破了原本的政治生態格局,使得天下再度陷入混亂。再加之其本人平庸的軍事能力,是衡山地區與九江地區數次被漢軍打得大敗,以致於後續項羽率軍長驅直入,他根本沒有布置戰線防禦的能力。

  因此,筆者認為熊心最終失敗的原因,是源於其政治上的短見與軍事上的平庸。——《秦漢興衰史》(第一版)

  ————

  關於熊心的失敗,筆者經過數年深入研究,發現並非單純是政治或軍事原因。

  究其最根本,是因為當時鐵器出現,生產力得到發展,熊心依舊采用不符合時代潮流的分封製,試圖以“共主”的名義來掌控天下,而在楚國內部,他是沿用舊製,大量封君,而那些封君在項羽率軍進入楚地時,往往不做抵抗,率先投降。

  因此熊心的失敗,不單單是他個人的失敗,更是一種落後製度的失敗,而新的製度在勝利過後,將帶來一個嶄新的帝國。——《秦漢興衰史》(第六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