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見陳洛,議劉交(1 / 2)

  第271章 見陳洛,議劉交

  自從見了一見那些故友,劉邦沒有再移駕出宮,亦未微服出行,就那麼悶悶地待在沛宮之中。

  那日會宴的情況僅有隻言片語傳出,大多成了巷陌間的雜談趣聞。

  比方當年城南賣酒的武負和王阿婆,願意常給陛下賒酒喝。

  因為當年劉邦喝醉得伶仃大醉,臥倒在地時,兩人見他身上有真龍出沒,不敢生起討要酒債的心思,方才那日宴會上他們得十到兩黃金的賞賜,是劉邦賞他們二人慧眼識珠。

  除了這種半真半假的傳言外,沒有別的可靠渠道能得知那日會宴的情況。

  畢竟宴會上的天子故舊就那麼幾個人,偷偷派手下過去找他們打探事情,實在太過顯眼。

  沒有聰明人願意冒著這種風險,去承擔被發現後,遭受劉邦猜忌的結果。

  不知宴會的具體情況,哪怕陳平和陳洛都猜不透劉邦如今內心所想。

  他們想不出為何一場平平無奇的宴會,居然讓劉邦生起了些許倦意,近些日子是對華服與美人都提不起興趣。

  陳平猜不到劉邦當下的憂愁,主要是他一直圍繞著權術進行著思考,所以想不出剛剛北拒匈奴,南定南越的劉邦有什麼事值得憂慮,明明大漢盡數在其掌控之中,且剛剛抵達個人權勢的巔峰。

  至於陳洛沒有想明白,純粹是他沒產生過類似的煩憂。

  無論前世還是現在,自己都未有為身體衰老而長籲短嘆的經歷,實在不會往這個方麵考慮問題。

  不過劉邦僅是待在沛宮之中,並未有其他舉動。

  因此眾人關注漸漸淡了下來,各地的徹侯源源不斷地進入沛縣,新的忙碌轉移了他們的注意力。

  外加前來的徹侯們不斷前去沛宮拜見劉邦,似乎讓他的心情再度開朗,偶爾會留人在宮中陪飲,隻是不再召開大型的宴會。

  直到最後一名受邀的徹侯風塵仆仆地抵達沛縣時,代表著那場盛大的宴會即將召開,所有人都安靜地等待著沛宮中傳來新的旨意。

  臘月三日。

  許久未有動靜的劉邦傳出旨意:“臘月十二,沛宮會宴,追憶往昔,思念故人。”

  原本前些日子心底壓著疑問的陳洛,見到這道簡短的旨意,赫然明悟。

  他之前思維上存在局限。

  算計人心,往往隻需要把握住欲念與恐懼這兩項即可。

  它們並不復雜。

  絕大部分人擺脫不了對權力、名聲、美色、財貨的欲念,去除不掉對至親離世、疾病纏身、刀劍血腥的恐懼。

  隻是由於年齡的改變,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的欲念與恐懼會發生相應的改變。

  青年人追求財貨,恐懼別離;中年人渴望權力,恐懼生活的重壓;老年人想要名望,恐懼疾病纏身。

  唯一不曾有改變的,大概是所有時期,人都會對美色抱有欣賞,會對至親離世感到痛苦。

  陳洛意識到劉邦已經是個老人了,鬢角滿是華發,臉上肌肉鬆弛,布滿深深淺淺的老年斑,不再像當年,再能那般肆意和自己坐在馬車上暢快對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