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大漢局勢,種種矛盾
  陳洛在大殿中和身旁的徹侯們交談的同時,不忘用餘光掃視著殿內,觀察那些徹侯。
  當今大漢的局勢相比十年之前,發生了不少變化,有了很大不同。
  尤其在蕭何去世後,屬於重要節點,在此之後,朝堂和地方上的水逐漸渾了起來,各個方麵的矛盾浮出水麵。
  從蕭何去世後,初代徹侯和二代徹侯的區別愈發明顯。
  繼承酂侯爵位的是蕭何的長子。
  比起他的丞相父親,蕭祿這個人的才華一般,而且缺乏乾練,總是在一些瑣碎的細節上糾結數日,未能進展,不過他沒有什麼大誌向,在長安擔任閑職,立不了什麼功績,但也不會犯錯。
  隻是這樣的酂侯,顯然無法成為二代徹侯們的領袖。
  那些年輕人們可是自信滿滿,覺得自己站在更高的起點上,能夠立下超越父輩們的功績。
  安逸摸魚的蕭祿,反倒像是異類。
  對於那些心高氣傲的二代徹侯們,陳洛沒有鼓勵,亦不會出言打擊。
  畢竟有誌氣做事總是好的,若一味想著魚肉百姓,鬥富攀比,這些二代算真廢了。
  隻是打下一片基業難,守住一片基業更難,想要將先輩留下來的基業發揚光大,難上加難。
  二代徹侯可以完完整整地將封國傳到自己的後輩手裡,陳洛就覺得他們做的很不錯了。
  真可以成為大漢肱股之臣的,寥寥數人耳。
  自己特意觀察的周家那小子,目前看上去倒是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不過比起他那飛揚跋扈的哥哥,還是賢明了不少。
  這些雄心勃勃的二代徹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會從他們的父輩手中接過朝堂的部分權力。
  當然,絕對的繼承是不可能的。
  現在的大漢還沒有腐朽到那一步,亦未成為絕對的門閥政治。
  因此沒有真才實學,絕對不可能進入高層,也不可能進入軍隊和廷尉手下。
  畢竟這倆一個是軍事,一個掌刑律,瞎搞真的會死人。
  至於財政經濟方麵的職務,塞幾個人進去完全不影響大局。
  何況大漢當下的基本國策是休養生息,賦稅較輕,且不會進行改革,沒有什麼值得過分關注的地方,哪怕貪墨,他們都沒有太多空間。
  初代徹侯中最年輕的就是自己和韓信了,但他們都已經接近不惑之年,留在長安內的初代徹侯有些已經病亡,有些已經開始打算辭官就國安度晚年,有些哪怕還想多發揮餘熱往上走,亦是想給後輩多留幾分基業。
  在這樣的環境下,二代徹侯們開始進行權力過渡,在朝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乃是必然會出現的事情。
  剛才陳洛觀察殿內的情況。
  那些二代徹侯的分布區域,主要在那位新酂侯邊上,他們圍著一臉生無可戀的摸魚人蕭祿,以他為中心議事。
  哪怕自己遠遠望去,都能察覺得到蕭祿滿眼的不情願,二代徹侯怎麼可能察覺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