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大漢風雨飄搖的五年(上)
  當大漢十九年結束,無論朝野,眾人心態皆無比安詳。
  邊關無戰事,郡國皆豐收。
  每個人都自信地覺得在過去二十年中,今年是最好的一年,而在未來二十年中,今年大概會是最差的一年。
  可若是將天下比作大海,那麼平靜許久的水麵下,潛藏著潮汐牽引的力量,即將到來的接連不斷的風暴。
  而將天下比作太陽,那麼長久的穩定期過後,太陽風與太陽耀斑接連出現,迎來活動的高峰期。
  大漢二十年初,長沙王吳芮薨,報之長安,定謚號為文,敬直慈惠曰文,即為長沙文王。
  給了吳芮“文”這個上謚,雖然解釋不是最頂尖的“經天緯地曰文”,但也算得上是相當不錯的評價了。
  他這一生的功績放在漢初群臣中並不算耀眼,但不得不讓人贊其運氣之佳,每次生死攸關的時候,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在天下將亂時,吳芮靠著名望起兵反秦,擁有了一支屬於自己的隊伍。
  在諸侯伐秦時,他選擇投奔楚軍,並與項梁打過一些交道,算是結下善緣。
  等項羽出關時,見識對方的恐怖,吳芮果斷獻城投降,沒有死守抵抗,這讓他親信未有損失,且保住體麵。
  再到大漢建立時,因為他在湘楚一帶素有名望,加上有起兵反秦、主動投誠等功績,裂土封王。
  而南越北上時,吳芮沒有因為害怕影響到政績而隱瞞,主動上報,沒有導致出現嚴重後果,可謂是將損失和影響都降到了最低。
  長沙文王,名副其實。
  吳芮薨逝次月,其長子吳臣繼位。
  未滿三月,吳臣薨,報之長安,定謚號為悼,意為“中年早夭曰悼”。
  因此僅在王位上坐了三個月的吳臣,就有了自己的謚號,成為長沙悼王。
  其長子吳回繼位。
  而他的身體也並不很好,不少人覺得兩三年內,長沙王宮又將換一位新主人。
  頻繁地更換君主,必然會給國家帶來動蕩。
  短短一年不到,長沙國內連續兩名國君薨逝,葬禮和登基大典連續輪換進行,外加需要修建王陵,實屬勞民傷財,給當地造成了不小的震蕩。
  而且在這個年代,巫蠱之術盛行於湘楚地界。
  坊市間流傳著一種說法,說的是吳氏被巫女詛咒,導致陰德有損,故而兩代家主接連去世。
  當這樣的流言大行其道,官方竭力彈壓時,吳回薨於大漢二十年末。
  甚至這則消息送到長安的時候,朝堂上下都開始懷疑是不是吳芮陵墓風水有問題,弄得接下來兩位繼承人都在一年內下去陪他了。
  甚至因為“悼”這個謚號已經給了他的父親,吳回便隻能被上個更差一點的“哀”,作為謚號,意為“早孤短折曰哀”。
  短時間內,長沙國成了陰謀論者、叛逆勢力、古巫教徒匯聚的火藥桶。
  等到吳回的長子吳右繼位的時候,國內的情況已經較為糟糕,朝堂上分為文王老臣、悼王故舊、哀王親信再加新王心腹等數派勢力,可謂亂成一鍋粥。
  他們雖未在明麵上互相攻訐,但暗中會隱隱較勁,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這話不止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