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不見長安(1 / 2)

  第306章 不見長安

  代地。

  天寒地凍。

  這個時節縱使是南方亦尚未回暖,這兒離春天更是遠著咧。

  剛剛搖晃完枯枝的冷風又將白草壓彎了腰,接著它們稍稍抬頭,朝著遠處不遠處兩個人撲了過去。

  劉如意將手往袖裡縮了縮,抿嘴道:“國相,阿兄居然駕崩了。”

  在他的心目中,劉盈並未帶有皇帝的威嚴,更多的時候表現得與尋常人家的兄長無異。

  在阿父責罵時包庇自己,在閑暇時一同下棋飲酒,臉上常常掛著和藹的笑容。

  若是將阿父比作巍峨的山嶽,讓人仰視與敬畏,那麼劉盈更像是參天大樹,自己可以依靠,可以在他的蔭庇下安穩地歇息。

  山崩令人震驚,而大樹的倒下則會帶來無盡的悲傷。

  “你阿兄坐在那個位置上,實在是太累了。”陳洛嘆了口氣,語氣略帶惋惜。

  想要扛住帝位帶來的壓力,隻有兩種選擇。

  遍數歷史上的明君,他們靠著非凡的內驅力來鞭策自己,帝位的壓力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動力。

  始皇帝、明太祖這樣的“卷王”,每天處理的奏折是按箱來論,工作時間長達五六個時辰。

  他們非常享受這樣的壓力,與臣子鬥爭,與外敵鬥爭,與自己鬥爭。

  而如果選擇擺爛,那同樣不失為對抗帝位壓力的一種辦法。

  南唐後主、陳後主以及宋徽宗等人,就是擺爛派的典型代表。

  坐在帝位上之所以有無盡的壓力,那是因為要處理國事,平息天災帶來的損失,考慮對抗外敵不讓國家覆亡。

  但隻要將這些問題“視而不見”,專心於玩樂和享受,那麼他們身上怎麼可能還有壓力呢。

  雖然他們治下民不聊生,但他們本人過得是相當愜意。

  可劉盈的性格與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既不是擁有無窮野望的雄主,也做不到枉顧百姓死活而躺平擺爛。

  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崇禎。

  不過比起崇禎,劉盈倒是幸運得多。

  他不用對著烽煙四起的天下整日焦頭爛額,外敵匈奴剛被暴揍過,手底下的臣子都非常靠譜,不說大話。

  劉如意不解問詢:“難道阿兄不會想著自我開解嗎?”

  想了想,陳洛悠悠吐出一口氣答道:“若你阿兄受到的打擊沒有這麼密集,若你阿兄身邊有個體己人,若伱阿兄沒有那麼多政務需要處理……唉,可惜沒如果啊。”

  劉盈的結局能夠避免嗎?

  理論上可以。

  沒有接二連三的親人離世,劉盈的心態就不會徹底被壓垮。

  甚至說哪怕劉邦、呂雉、劉肥以及孩子接連離世,但曹皇後不出意外,那劉盈身邊至少還有可以傾訴的對象,來緩解心底的苦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