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七國鼙鼓動地來
  漢家天下,承平四十載,自六年拒匈奴、破南越後,再無傾國戰事。
  至於邊關那些小打小鬧,無論是皇帝,亦或者地方官員,都不會持特別緊張的態度去關注。
  沒有精銳騎兵,軍隊想打到草原上去比較困難,但守衛疆土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哪怕諸侯國當中國力排不上號的代國,在抵禦匈奴方麵發揮得都相當出色。
  在文帝十七年,代國秋收時節遭受匈奴入關劫掠,損失不小,於是代王劉如意在次年組織軍隊,憤而出征,斬首敵人七千餘,打出了接近一比三的戰損比。
  雖然他們沒有碰上真正的匈奴精銳,但是也將依附於匈奴的兩個中型部族給打崩,帶回了不少牛羊和馬匹作為戰利品。
  而在南方,官府派兵清繳十萬大山中的“野人”和匪盜,這是常有的事。
  畢竟大漢商業開始復蘇,郡縣想要收取足額的關稅,那就得保證自己治下的官道的安全,不會頻繁出現行商被搶這樣有害聲譽的事情。
  當然,地方官府調兵,多則兩三千,少的話甚至就隻動用七八十人,連續幾場“大戰”下來,幾乎都是單方麵的虐菜,完全無法達到戰役的標準。
  正是由於和平維持得太久,讓很多人忘記了戰爭那猙獰的模樣。
  因此荊、長沙、城陽等七國同時發生反叛,天下震動!
  長安,宮城內。
  劉啟麵沉如水,案牘上散落著幾冊文書。
  “見過陛下。”晁錯剛被召來,語氣頗為小心,通過太子家令的那些年,他早已熟悉對方的脾氣。
  單單感受這殿內的氛圍,自己都知道陛下的情緒不好。
  劉啟拍案恨恨道:“那些逆賊,我就知道他們包藏著狼子野心,還才對劉濞老賊一個人動手,結果他們就全都不裝了。”
  哪怕沒有了賈誼相助,他在繼位之後,仍是按照原本的打算,開始推行削藩。
  實際上在針對荊國之前,劉啟就已經對好幾個小諸侯國下手,以各種理由將它們的爵位剝奪,或者將他們的封地進行大幅度的剝奪。
  當然,他根本沒有把那些小諸侯國放在眼裡。
  現實情況的確如此。
  那些小諸侯王收到長安傳來的旨意,一個個都被迫選擇接受,無論他們心底多麼絕望與無奈,都沒有選擇抗旨。
  畢竟人貴有自知之明。
  陛下勉強算給自己留了一份體麵,可若是拒絕體麵,那下場恐怕比監牢中的囚犯都要更加不如。
  而劉啟認為他的對手唯有荊國、長沙國這樣較為強大的諸侯國。
  於是拿幾個小諸侯國試手完,他就開始給劉濞找茬。
  在那些諸侯王們看來,完全是另一重意思。
  小諸侯國遭殃,他們尚且可以自欺欺人,覺得那幾位諸侯的確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可荊國受到指責,大部分的諸侯就坐不住了。
  陛下這是要溫水煮青蛙啊!
  他這才登基多久,就開始打算對荊王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