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自己這身本領和韓信又有不同,單純撰寫兵書,恐怕隻能傳承三分之一,更多的經驗需要通過戰場上的廝殺,一點一點累積出來。
  原本他早些年就很看好陳直,武藝不凡,敢於沖殺,在通過戰爭的磨煉,可以完成蛻變。
  可大漢這些年實在太安穩了。
  處於上升期,需要平穩發展的王朝,簡直是有誌成為名將之人的噩夢時代。
  哪怕項羽出生在這個時間點,滿腹軍略同樣無法施展。
  直到現在,陳直才有了親自上陣沖殺的機會。
  原因其三。
  項羽這是為了設置一道“保險”,避免自己出現失誤。
  要知道戰場形勢千變萬化,他年輕的時候,自負可以洞察出敵人所有的薄弱,並且以最快的速度對軍隊進行調度,用閃電般攻擊沖垮敵人的陣型。
  現在的自己偶爾會猶豫和遲疑,而且持續前線沖殺,身體會吃不消。
  因此項羽需要在陳直來進行輔助,作出某些判斷。
  他借陳魯之口,去告訴陳直作戰計劃。
  等到了戰場上的形勢進展到相應的階段,那麼在前線沖殺的陳直自然會調整麾下軍隊的進攻側重,不需要後方一直作出調整,項羽肩上的壓力便減輕不少。
  諸多因素摻雜在一起,故而陳魯在行軍的過程中,基本上形影不離地跟在項羽身邊。
  回想著自己前幾夜與兄長的幾次討論,陳魯又開口好奇問道:“項伯伯,話說您之所以采用這條行軍路線,是早有預料叛賊不會安排重兵駐守舒城嗎?”
  韓信送來的那些地圖上,並非隻有一條建議。
  那未必也太小看兵仙的實力了。
  厚厚一遝地圖上,總得來說是提供了三個完全不同的大方向,以及零零散散十數條小策略。
  最保守的方案,乃是讓項羽據守壽春。
  按照韓信的判斷,逆賊北上,九江郡屬於必經之地,那麼項羽守住壽春,等於擋住對方揮出的拳頭。
  而且如果逆賊試圖繞行,楚軍可以用機動的騎兵去截斷他們的後勤,數次過後,那些逆賊隻能掉頭,回來重新攻打壽春。
  楚軍有五萬士卒,項羽在野戰都不怵那些逆賊,何況是守城戰呢?
  但之所以稱其為“保守方案”,是因為韓信建議項羽守城不出,等到周亞夫剿滅齊地的逆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兩人合兵後,再共同對付荊軍。
  項羽看完後,評價為“中庸將領之上策”。
  而韓信提出方案裡,偏向主動出擊的則有兩條。
  第一條是“圍魏救趙”。
  項羽率領楚軍逆淮水而上,接著前去襲擊江夏郡,包圍西陵城。
  江夏郡屬於荊國向外擴張和運送物資的重要樞紐,楚軍待在江夏郡內,等於是卡住了對方的脖子。
  前方廝殺的荊軍需要回防,留守後方的荊軍必須前去解圍。
  那麼楚軍完全可以圍繞著西陵城以及整個江夏郡進行設計,圍點打援,把那些逆賊派來的增援全部吃掉。
  而且韓信貼心地在地圖上進行了標注,表麵哪些地方可以進行伏擊,大概又能夠消滅多少敵軍。
  項羽仔細看完這個方案,過了好久,才出言評價為“淮陰一貫戰術,良策耳”。
  但他並未選擇這套方案,因為韓信提出來的另外一條方案更加激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