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劉徹的決定,自信的陳洛(1 / 2)

  第353章 劉徹的決定,自信的陳洛

  信使從關東而來,馬蹄掀起塵土,行色匆匆,直接沖入長安。

  書信上的內容簡短卻不簡單,如同被引燃的火藥,轟然炸開,震動了整個京城。

  “關東膠西國,行王令,致民生亂,民怒殺夷安縣令,後退去,未有反跡……”

  天下一統有七十餘年了,哪怕在高皇帝時期,九州尚未安定,都沒有發生過這樣惡劣的事件。

  大漢官員有於群雄逐鹿,在亂軍紛爭中被殺死的;大漢官員有在治安天下,被地方上的匪盜所殺死的;大漢官員有征討逆賊,被叛軍所殺死的。

  偏偏大漢官員沒有過被沖擊縣衙的百姓殺死的。

  膠西國出現的情況乃是首例。

  故而地方上完全壓不住這件事情,它飛速上報,傳去長安。

  ……

  宮城,偏殿。

  少年皇帝劉徹翻看著手中的文書,除了微微皺起的眉頭外,臉上沒有一絲多餘的神色。

  不過熟悉他的人,就知道這樣狀態下的劉徹,心情不太美妙。

  “趙大夫,王郎中,朕想知道你倆對這事有什麼看法?”輕輕放下手中的文書,劉徹語氣平和。

  事關重大,故而在正式上朝討論這件事之前,他選擇先和兩名親信先進行討論。

  百姓沖擊縣衙,殺死大漢官員的事情,可大可小。

  往小了說,這或許是當地官員處理事情的方式不妥當,導致百姓憤怒。

  畢竟大漢地方上遊俠之風甚盛,一言不合便拔劍的事情,並不稀奇。

  但往大了說,覆滅秦朝的導火索大澤鄉起義,不就是一起民殺官的事件嗎?

  焉知夷安縣的民變不會是關東大規模反叛的開始。

  想到這裡,劉徹感到不寒而栗。

  自己登上王位不到三年,對於這個龐大的帝國掌控力相對較弱,這讓他很沒有安全感。

  王臧先行站起,率先開口說:“稟陛下,地方上的官員亦是大漢的臉麵,多年來為治理地方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如果讓這樣的官員枉死於亂民之手,恐怕會寒了不少朝臣的心。

  故而臣建議先將參與此案的亂民全部抓捕入獄,再派專人前去調查,絞殺首犯,流三族於長沙,誅殺從犯中罪重者,餘者亦流放,以顯天家威嚴。”

  劉徹沒有表態。

  如果將這件事情放在朝廷上去商議,大部分朝臣估計都會是這個想法。

  膠西國亂民沖擊縣衙,殺死縣令,真可謂膽大包天啊。

  但他並不想這麼簡單地就定下處理方案。

  於是劉徹扭過頭去,望向趙綰問:“趙大夫,說說你的看法吧。”

  聽到這話,已經坐下的王臧麵露愕然之色。

  難道陛下不滿意我提出的處理方案?

  莫非是我說得太過保守,或許應該提議直接派兵前去圍剿才對。

  被點到的趙綰心裡同樣茫然。

  其實他剛剛的想法和王臧相差無幾,覺得圍剿亂民,以儆效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