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3方博弈,變故叢生(1 / 2)

  第355章 三方博弈,變故叢生

  議事殿。

  陳洛踏入其中,不由一陣恍惚。

  他上次站到這兒,要追溯到什麼時候來著?

  似乎是文帝朝初年,自己擔任代國國相,於年尾攜禮前來賀歲。

  距今已過四紀。

  而這間議事殿內的裝潢,相較曾經,亦是發生了較大的改變。

  如果總結它的發展變化的脈絡。

  那麼高祖朝為初級階段。

  這一階段隻搭建了宮殿的基本框架。

  畢竟大漢最開始的那些年裡,要恢復生產,要鼓勵商貿,還要和匈奴、南越打仗。

  國庫裡麵每一串銅錢都是蕭何用日益稀疏的頭發換來的,用來大興土木,修築裝飾宮殿,實在讓人於心不忍。

  第二個階段則是惠帝朝和文帝朝,在這兩個時期,宮殿內偶爾會添加些必須用品,沒有發生過質的改變,故而它們可以歸納為同一個階段。

  劉盈在位的前幾年,一年在長安城內甚至待不滿八個月。

  何況他對於豪奢的裝飾沒有興趣。

  因此議事殿便一直延續了高祖時期的粗獷風格。

  至於劉恒,就更不用說了。

  連隻需要花費百金的露臺都舍不得修,將議事殿翻新所需花費的財物,十倍不止,他又怎麼可能花那些小錢錢呢。

  因此直到景帝繼位的時候,這間議事殿仍保存著最原始的“風貌”。

  不過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即景帝朝時期,這間議事殿終於開始發生了變化。

  大殿的主體屬於木質結構,經過幾十年的雨打風吹,有些地方多少會開始腐朽,即使不至於出現安全問題,但看上去多少會有些礙眼。

  而且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劉啟在位的中後期,國庫裡的銅錢幾乎快要堆滿。

  修繕宮殿需要的錢糧,可謂九牛一毛,不用背負太大的心理壓力。

  不過劉啟延續了阿父節儉的意識。

  哪怕他手裡有了足夠的錢糧,也沒有新建行宮與獵場,僅僅打算將宮城內部主要的十餘間宮殿給翻新了。

  不過有臣子提出建議,說長安乃是大漢的國都,宮城更是長安的心臟,作為大漢的象征,四方諸侯朝拜天子之處,需要有威儀。

  劉啟覺得頗有道理,於是令工匠在翻新的時候,順便增加了部分裝飾。

  距離上次翻新,尚未過去十年。

  因此陳洛再次踏入殿內,會有煥然一新之感。

  用眼角餘光打量了小會,他便隨群臣行禮坐下。

  自己這次過來,不是觀光旅遊,而是有正事要做。

  將膠西王定罪,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

  對方作為諸侯王,之前敢派人攔路截殺使團,沒道理在這最關鍵的時候,選擇擺爛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