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審判劉端倒計時
  距離第二次朝會商議膠西王之事還有四日。
  劉徹親自前去長樂宮,拜訪竇太後。
  待到宮女匯報完畢,他便跟在侍從身後,進到殿內。
  竇太後端坐在廳堂內,手中捧著一杯清茶。
  “小彘來了啊?”她瞇著眼睛瞧過去,哪怕剛才宮女已經匯報過一遍,但親眼看見才好正式確認。
  劉徹恭恭敬敬地行禮問好。
  自己這個祖母,地位高得離譜,何況後宮乾政在大漢並非什麼禁忌。
  高皇後在惠帝朝初年治政,不就將天下管理得井井有條嗎?
  而且呂太後去世之後,權力又平穩過渡給了孝惠帝,沒有發生什麼意外。
  時至今日,呂家在長安亦算得上是頗有勢力的家族,有不少族人擔任京官。
  有著這般先例,再加上此後的孝文帝又需要借助外戚的勢力去對抗功臣集團,孝景帝則需要保證朝堂上的製衡關係,故而後宮乾政並未被明令禁止。
  何況文景二帝都沒有感受過太後乾政的麻煩與痛苦。
  劉恒的阿母早早去世,太後之位還是由他追封。
  而劉啟在登基的時候,已經及冠,竇太後則沒有乾政的理由。
  連皇帝都沒有表達任何意見,臣子更不可能上書言說了。
  這好歹屬於家事,旁人指指點點,縱使屬於好心,一樣會被猜忌。
  到頭來,便是苦了劉徹。
  竇太後的親族在景帝朝不斷發展壯大,但因為劉啟的存在,隻敢偶爾逾越規矩做事,大部分時候都老老實實。
  但劉徹繼位之時,離及冠還有兩年,之前朝堂上一直由竇太後主事,宛如孝惠帝之舊事。
  直到自己年初及冠,竇太後才讓他開始行使天子的權力。
  不過在關鍵事情的決策上,劉徹都必須前來長樂宮請示,無法獨自決斷。
  如果自己的思路與祖母相悖,便會被一票否決。
  頓了頓,他關切地問候道:“大母,您這些時日胃口可好?上次庖廚送來的那批密果合不合您的口味?”
  “都好,都好。”竇太後笑瞇瞇地點了點頭,神色和藹,“小彘你這又長個子了,有你阿父當年的風範了啊,當皇帝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你大父每次要做出重要的決斷,前夜都會整宿翻來覆去,思考問題。”
  “我明白了。”劉徹同樣麵露微笑,“我會向大父學習,將大漢治理好,不過……有件事情,我不知該不該問。”
  竇太後抿了一口杯中的清茶,緩聲道:“是端兒的事情吧?”
  “是。”劉徹神色鄭重,“他雖然是我的兄長,但他……”
  竇太後將手中的茶杯放下,然後擺了擺手,上揚的嘴角驟然放平。
  她嘆了口氣道:“小彘啊,這天下看似太平,實際可能經不起幾次折騰,伱大父治理國家的時候,就是求穩求安,不想勞民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