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0作者:靈麓夜行 第388章與韓信最後的密談 正可謂花無百日紅。 這天底下就沒有不散的宴席。 哪怕韓信的壽宴熱熱鬧鬧地大辦了數日,最終亦會落幕。 從燕地來的使者坐著馬車重返燕地,從巴蜀來的賓客搭乘客船順江而上回往巴蜀。 至於陳洛,亦到了重返長安的時刻。 要知道他之前因為壽宴的緣故,脫不開身,沒能及時回京述職,選擇上書告假小段時間。 理由正當,且無法拒批,因此陳洛在外多逗留了兩月。 不過自己這次將賑災的任務完成得妥帖,又非畏罪方才未歸,並沒有什麼心理負擔。 而在正式離開淮陰前,陳洛想著再去侯府走一趟。 畢竟自己這次離開之後,就得開始按部就班地推行自己的變革計劃,短時間內恐怕就隻能待在長安,沒有回南方的機會了。 他明白這代表著什麼。 麵色沉靜地走到淮陰侯府前,陳洛剛想向門子表明來意,便見著側門那走出一人,正是熟悉麵孔。 “文卿兄。”陳洛出聲喚道,見對方望來,再拱手行禮招呼。 韓緯先是一怔,定睛分辨剎那,便笑說道:“是伯玉兄啊,我近日是忙得腳不沾地,倒是沒機會與你多喝幾杯,交流交流習武之事。” 前來給自己曾祖賀壽的賓客,數量遠超預期。 故而韓氏年輕一輩的子弟基本肩上都扛著不輕的任務,調度場地、迎接來賓、記錄保管禮物…… 若不是昨日壽宴正式結束,剩下那些沒那麼重要的事情交由仆役去管,韓緯得以稍作歇息,緩了緩這些天裡的疲倦,那估計他現在整個人的精氣神都會處於萎靡的狀態。 而休息半日之後,他則是把原本的計劃重新搬了出來,打算開始執行。 “習武?”陳洛捕捉到關鍵詞,微微瞇眼,接著問詢,“文卿這是有何打算?” 韓緯輕嘆口氣,“我們韓氏終究以軍功起家,曾祖留下的人脈底蘊亦多在軍中,因此家族子弟入仕,多走軍功一途。 而前不久由伯玉兄點醒,我這人實在沒有兵略上的天賦,到時候成為將領,靠指揮取得戰功,可能性不大。 可我又不願意走某些歪門邪道,所以我現在正打算去習武強身,將來在戰場上能有斬將奪旗先登之功。” 畢竟走軍功入仕,孝文、孝景二帝治下,沒有門路者主要是熬資歷來換取晉升的機會。 可淮陰韓氏不同。 韓信曾經是大漢軍方第一人,雖然已經隱退,但並未過世,多少高層將領都是他曾經手下的千夫長、先鋒官,故而影響力依舊存在。 因此韓氏子弟在軍方的晉升途徑,便不局限於最呆板的熬資歷了。 隻是他們縱使取巧,亦是走符合規矩的道路,不會有殺良冒功這類情況出現。 如果韓緯按照家族安排去走,參軍歷練五六年,分得些許戰功,再在合適的時機改換為文官,擁有治理數千戶百姓的權力,不算什麼難事。 唯一的問題是他心裡過意不去。 韓緯擺了擺手道:“不說這些了,伯玉這次來訪,所為何事?” 見對方興致不高,陳洛亦不再多提,隻是順著話頭往下答道:“我明日便要啟程回長安了,在離開之前,還想再來拜謁淮陰侯,以作告別。” “呃……”韓緯臉上露出幾分為難,畢竟這些天裡,來賀壽的賓客實在是太多了,而曾祖隻在壽宴前兩日露了個麵,其他時候便自己待在書房內不再出現。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私下求見的人數不勝數,除了少數幾位無法拒絕,簡單地見了一刻鐘外,其他人都被曾祖拒之門外。 而在他看來,陳洛之前是與陽夏陳氏一同前來,曾祖肯定會見,但現在單獨拜訪,那就說不好了。 想了想,韓緯答應道:“我可以進去和曾祖通報一聲,但見不見得著,那得看曾祖他老人家的意思。” “勞煩文卿了。”陳洛拱手言謝。 於是韓緯和門子知會一聲後,便帶陳洛入府,讓他先在前廳坐著,自己則向家裡的仆從問詢一番,得知曾祖所待的位置後,便穿過回廊,來到後院,叩響書房的木門。 “進來吧。”韓信卷起案牘上的地圖,有些疲倦地揉了揉眼,結果發覺腰背又有些酸痛。 嗬,真是不服老不行啊。 自己當年在長安能夠伏案整整一天,持續不斷地進行創作,沒想到現在坐了小半個時辰,便是倦得不行。 而且創作中斷太久,焚為飛灰的那版《淮陰兵法》已經是近三十年前的作品了。 按照時間線來算,無疑是讓一個人將要退休的時候,去回憶入職時撰寫的第一份工作報告。 不過韓信這些天重新查看前麵幾版《淮陰兵法》,勾起了不少回憶,外加這些年裡雖未創作新的兵書,但人生的閱歷與感悟卻在不斷增長。 因此他正在寫的這卷《淮陰兵法》,與其說是在回憶上增補,不如說是沉澱了二十餘載的又一次創新。 要說困難,隻有精力不足,腦子沒有當初靈活罷了。 “曾祖,您可是乏了嘛,要不要我喚仆從給你送點茶水吃食過來?”韓緯關切問道。 “不,算了,讓他們端杯茶水,送幾塊肉脯過來就行。”韓信猶豫片刻,還是決定補充體力再繼續手中的事情,接著他側頭再問,“你先說伱過來是何事?” 韓緯恭恭敬敬地答道:“陽夏陳氏陳珣陳伯玉要回長安了,想在走之前與您作別。” 如果換個人提出類似的要求,韓緯肯定不會轉述,那隻會惹來曾祖一頓臭罵。 隻是伯玉兄前些時日與曾祖相談甚歡,還答上了曾祖提出的問題。 故而自己才選擇試試。 “陳伯玉?”韓信腦海裡閃過那個氣質與江寧莫名相似的身影,於是開口道,“讓他過來吧。” “唯。”得到答案後,韓緯退出房間,在去往前廳時,順帶找上仆從,讓對方按曾祖的要求準備些吃食送去。 半炷香的時間過去。 韓緯再度回到書房門口,隻不過他身後多跟著了一個陳洛。 “伯玉兄,曾祖在裡麵等著,你進去便是,我演武場約好了時間,便先過去了。” “好,多謝文卿幫我問這一趟了。”陳洛點了點頭,接著推門,進到書房之中。 此處的布置與記憶裡相比,仿佛沒有產生什麼變化。 畢竟按照韓信習慣整潔,各類物品被整齊有序地擺放起來,地圖按區域、比例大小歸類,書冊整齊地磊在箱中。 “見過淮陰侯。”陳洛行了一禮,默默坐在韓信對麵。 韓信和藹地笑著,點頭回道:“這次伯玉過來,是想問問兵書的撰寫進度嗎?我這人老了,東西寫得慢了,這些時日一直待在書房裡思考,但也就寫好開篇千餘字。” 畢竟兩人現在聯係不多,最可能的交集便是自己所寫的兵書。 因此他把陳洛當作來催稿的讀者,實屬正常。 甚至他內心還一陣恍然。 當年你曾叔祖父,也就是江寧,似乎同樣是這麼“催稿”的,休沐日的時候裝作閑逛,跑到府上來說要請自己喝酒,結果興高采烈準備動身的時候,再問一句“兵書寫得怎麼樣了”。 若是自己沒有動筆寫什麼,那江寧便是“惡狠狠”道:不寫兵書還想喝酒?等你寫好了我們再去。 說完這話,那混蛋就跑到項羽那去耍了! 自己當年太老實了,居然真留在府上兢兢業業地繼續撰寫兵書,為了下次再被問到的時候,能夠理直氣壯地應對。 後來幡然醒悟,想提袖揍人的時候,已經回到淮陰,對方則身居代地,鮮有相見共飲的機會。 直到如今,韓信寧可再被騙一騙。 卻沒有機會了。 陳洛倒不知此時韓信內心正在如此感慨,隻是他抿了抿嘴,沒想好該如何回答對方的問題。 自己這次過來,並非是想向韓信表明身份的。 畢竟對方年紀大了,心臟受不了一驚一乍的刺激,要是說完之後,給驚出了個好歹,那就是自己的責任了。 歸根到底,其實他也沒想清楚為何在會在離開前,選擇再來見見韓信。 或許是因為不想讓壽宴上的匆匆一眼,成為最後的印象吧。 當然,這個理由無法直接說出。 於是陳洛思索一瞬,想出了個分外合適又合理的答案。 望著韓信,他誠懇開口道:“淮陰侯,我此去長安,想做大事,不知能否得到韓氏相助?” “伯玉想做何事?”韓信反問。 要知道淮陰韓氏已經有上百口人,自己作為掌舵者,要對家族負責。 何況麵前之人隻是陽夏陳氏子弟,不是江寧本人,他沒有無條件支持的理由。 深吸了口氣,陳洛開口講述起自己的構思。 一時間內,屋內隻剩他滔滔不絕的激昂之聲。 其中講述的很多結癥,韓信同樣粗略地意識到過,但並未思考過解決方案。 但陳洛的想法。 可行! 不過韓信最終決定答應下來,另有理由。 對方那股意氣風發,昂揚向上的氣概,自己很久沒有見過了。 上次有這樣的感受,是大漢建立之初的江寧,在朝廷上抨擊奸佞,問罪貪腐。 待到後來時局變化,江寧再南歸陽夏的時候,已近不惑之年,身上自然不再有少年意氣,更多的是老成持重。 孩童向往著長大,少年向往著成熟。 待到孩童真正成長為大人,反倒明白成長帶來的並非自由,而是責任。 而少年歷經磨難,心智成熟老練,卻是羨慕起曾經一往無前的自己。 現在的韓信,有家族的羈絆,老態龍鐘的軀體亦如囚籠,限製了他內心的沖動。 但是又見到了少年熱血,且不是純粹的沖動,而是針對時弊有思考見解,他不希望現實將其吞沒。 待到陳洛講述完畢,韓信緩緩點頭應下:“講得不錯,我願意答應你的要求,明日我會修書一封,讓人送去長安,喊我家裡的那些後輩去支持你的想法。” 這個承諾很重。 有韓信出麵,等於淮陰韓氏的支持。 即使淮陰韓氏並不能直接代表整個軍方,但他們在軍中的影響力舉足輕重,至少可以確保軍方不會有人直接跳出來為難陳洛。 因此這份承諾,等於掃平了陳洛未來三分之一障礙,如果再加上劉徹的支持,改革的推行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問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至於如何贏得劉徹的支持,那是自己回到長安之後的事。 “多謝淮陰侯。”陳洛認真地點了點頭。 韓信擺了擺手說:“不用謝我,是你剛才的準備打動了我,如果你實在要謝,就謝你的曾叔祖父吧,在朝堂為官,就得學他那般有八百個心眼子,別被那些臉上笑瞇瞇的老狐貍給騙了。” “好,我明白。”陳洛恭敬地點了點頭,內心則是默默吐槽,說誰八百個心眼子呢,我不在就誹謗我是吧。 本就是才寫了小半個時辰的兵書,韓信感覺有些乏了,“伯玉可還有其他事要說?” 聽出對方語氣中帶有幾分疲倦之意,陳洛接話道:“我想說的事情已經說完了,還請淮陰侯保重身體,未來晚輩回陽夏後,一定再前來拜謁。” “好啊,我等著你。”韓信笑瞇瞇地應下,“現在離飯點還差一小會,若是想在府內用餐,就讓仆從帶你去院內逛逛,到了飯點再帶你過去。” “不用了,我這邊明日便回長安,還要準備收拾收拾,就不再在府上多留了。”陳洛推辭道。 自己確實還有事情要做,而且韓信並不會去聚在一塊吃飯,韓旭去練武了,估計一時半會都回不來,他與其他韓氏子弟又不熟,留在府邸內一起吃飯多有不自在。 對方也沒有勉強強留,隻是笑著接話,“那伯玉就先回去吧。” 與韓信告辭,陳洛退出書房,離開淮陰侯府,不過他沒像來時那樣坐馬車回到住處,而是選擇步行,一路慢慢走回去,順便舒緩心底紛雜的心緒。 (本章完)
第47章 與韓信最後的密談(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