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博弈,將權力關回籠子裡(1 / 1)

2024-03-06作者:靈麓夜行 第424章博弈,將權力關回籠子裡 輕盈的白雪落下,隨著微風在空中舞蹈,將整個世界渲染得晶瑩剔透,仿佛沒有任何汙穢存在。 不過屋外的風雪再冷,嚴寒亦是被高墻隔開。 此時此刻,陳洛正端坐於案牘前,仔細聆聽著趙綰的傾訴。 待到室內重歸寂靜,他輕嘆了口氣,微不可聞。 半個時辰前,趙綰冒著風雪乘車趕來,自己最初還以為對方懷有雅興,想要賞著初雪,小酌兩杯。 結果沒想到他說出來的第一句話,就把陳洛給驚到了。 “伯玉,陛下想讓我來擔任丞相,還請你來教我該怎麼辦。” 這還真是大事。 而且此事充滿著疑點。 劉徹選擇讓趙綰來擔任丞相,甚至不惜打破自大漢開國以來,一直維持著的“非列侯不能任丞相”的潛規則。 究竟出於哪般考慮? 論起合適的人選,趙綰在擔任丞相的順位中,排得不算靠前才對。 可劉徹卻直接了當地告訴趙綰,就是要他來擔任這個丞相。 霎時間,“中外朝製”這個名詞從陳洛腦中冒出。 歷史上的漢武帝時期,無論是官方的文書,還是律法、詔令之中,都沒有出現過中外朝製一詞。 但這並不能說明劉徹沒有刻意引導“中朝”這種形式出現的意思。 要知道歷史上漢武帝統治大漢五十餘年,手底下一共換了十三名丞相,但為大眾所知者,幾乎沒有。 提起武帝朝的丞相們,除了公孫弘有著些許名氣外,李蔡、趙周、石慶等人,連看著他們的名字,都生不起絲毫印象。 這些丞相的名氣被同時代的武將遠遠壓製,完全比不上衛青、霍去病、李廣、張騫…… 甚至要論文臣,世人亦是更加熟知桑弘羊、東方朔。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一位丞相沒有做出與他職位相匹配的功績,那或許是個人能力問題,但十餘位丞相都沒做出與其身份相匹配的功績,那還能說是他們的能力有問題嗎? 排除了這些丞相身上存在的問題,那麼就要換一種思路了。 如果說劉徹不想讓他們做事,采用製度進行限製,繞過他們去直接和其他的臣子商議國事,再在下達詔令的時候具體安排給某一位專門的臣子負責。 這樣一來,丞相便成了朝堂上的擺設。 故而這些丞相哪怕有獨到的想法,但沒有機會將自己的思路轉為實際,那麼史書上寥寥幾筆就將他們的政治生涯寫完,似乎就顯得頗為正常。 思路豁然開朗的同時,陳洛再把目光放在限製那些丞相做事的製度之上。 那就是“中外朝製”。 這樣的製度成型之後,對於皇權無疑是極大的加強。 畢竟大漢的丞相具有特殊性。 看似官職名稱相同,但它與秦代的丞相不同,與後世那些王朝的丞相,亦有差別。 在劉邦在打天下時,蕭何編戶齊民、製定律法;曹參為王前驅、攻城拔寨;陳平屢獻奇謀;外加還有陳洛這個彌合楚漢的存在。 他們算得上是共定天下。 故而在權力分配上,劉邦不可能獨吞全部的勝利果實。 那麼丞相這個職位則屬於歷史背景下,客觀現實的真實反應,屬於功臣派獲取利益的典型代表。 從蕭何到陳洛,再曹參、陳平,雖然沒有明言,但實際上一直延續著這樣的思路。 “非侯不可出任丞相”的潛規則,便是因此產生。 孝文帝重用賈誼,便是試著打破這樣的政治生態格局,不過他沒有做得太絕,在賈誼出任禦史大夫時,便借著功績先將他封侯,減少阻力。 不過七國之亂的出現,倒是讓劉恒功虧一簣,丞相之位又重新掌握在功臣派的手中。 現在皮球傳到了劉徹手裡。 目前丞相位置上的衛綰,已經是近些年來能力最弱、最好對付的丞相了。 他顯然是想趁此機會,把趙綰抬到丞相的位置上,使其成為首位“白衣”丞相。 這打破的不僅僅是原本的政治潛規則,更是可以將丞相給牢牢控製在自己手心之中。 無論是之後暗設“中朝”,亦或是架空丞相,劉徹都不會遇到無法抗衡的阻力。 看清楚這點之後,陳洛內心陷入猶豫。 自己是否要阻止劉徹?

用“中外朝製”規避掉丞相對於皇權的限製之後,無疑是減少了中間的扯皮環節,加快了政策的實施速度。 劉徹早上在中朝商議完的想法,下午就可以傳到具體的大臣手裡,讓他們去著手落實。 極高的政治效率,讓大漢在對匈奴的戰爭中,成了一臺高速運轉的緊密機器,最終碾壓草原。 可它同樣是把雙刃劍。 “中外朝製”提高了效率的同時,將“關押”皇權的籠子,撕開了一個極大的口子,在朝堂上無人再能製衡得住。 要知道這至高的權力,在漢武帝手裡是成為了刺向匈奴的利劍,斬平了草原給諸夏帶來的威脅。 可換成其他皇帝,能做好平衡嗎? 哪怕是高祖劉邦以及後期的武帝,都是做出了不少荒唐的決定。 不過劉邦的權力受到臣子節製,並未釀成大錯。 而老年劉徹決策帶來的錯誤,確實是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影響。 在這樣的情況下,再放任劉徹攥取到無法節製的權力,似乎是對整個天下的不負責。 陳洛抬起頭來,望向趙綰,目光深邃。 “趙兄,我接下來的這番話,可能有些不太中聽,你若是不願意聽的話,那我也不想傷害我們之間的情誼。”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醫者可以擔保那苦口的藥汁可以治療病癥,但卻無人能確保那刺耳的話語就真是正確的言論。 因此逆耳忠言,遠遠比苦口良藥讓人難以接受。 趙綰猶豫了一瞬,很快下定決心道:“伯玉請講吧,有些事情我必須知道,畢竟我真擔任了丞相,在這個位置上,我就需要對整個大漢的百姓負責。 比起你等下的話語,我更不願意以後讓百姓在背後戳我的脊梁骨,讓史官在史書上咒罵我毫無作為。” 畢竟自己是想名留青史,而非遺臭萬年。 雖說想要達成後麵的成就,實際上比前者還要更高,但萬一自己真給整出來了,恐怕死不瞑目。 聽完趙綰的回答,陳洛輕聲緩緩道:“那我便實話實說了。 依我看看,陛下之所以選擇趙兄出任丞相之職,並非看中了伱的能力,亦不是欣賞你的態度,隻是因為你沒有家族支持,亦沒有顯赫的功勛,便於掌控罷了。” 謊言不會傷人,真相才是快刀。 陳洛哪怕用了較為委婉的措辭,但言語仍舊是猶如萬斤重石,可以將脆弱的心靈砸得粉碎。 換成其他不熟的人,怕是早就憤而起身,拂袖而走,甚至性子激烈的人聽完,說不定會視陳洛為仇寇。 不過趙綰隻是麵色一白,卻沒有出現什麼應激反應。 他在路上早就思索過無數種可能,陳洛的這番話聽上去很不客氣,但卻非常有道理,甚至可能就是事實。 自己想要去其他人競爭丞相的位置,確實沒有足夠的底氣。 那麼陛下堅持要把自己扶上去,除了伯玉所言,自己好進行掌控之外,莫非還有別的可能嗎? 趙綰感覺一陣胸悶,伸手揉了揉眉心,“伯玉,那我想知道,陛下讓我擔任丞相,除了好掌控之外,還有別的目的嗎?” 他接受了陳洛的說法後,倒沒有選擇擺爛,而是想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得知真相。 陳洛沉默一瞬,沒想好要不要把自己的推斷全盤說出。 畢竟任誰知道自己成為工具,內心都不會好受。 但劉徹在侵奪相權,加強皇權的過程中,始終是會處於主導地位。 哪怕現在趙綰不配合,那麼他同樣可以找到另外的人選。 除非…… 陳洛抿了抿嘴。 趙綰順勢擔任丞相之後,卻不按照劉徹的規劃去走,繼續對皇權進行限製,把它牢牢關在籠子之中。 劉徹的計劃第一步便是失敗,就算他再想采用新的方法,恐怕難以找到像現在這個合適的時機了。 有時候機會往往就隻出現在瞬間,錯過了它,想要再遇到同樣合適的機會,或許要等數年,或許一輩子都不會再遇見。 想明白這點後,陳洛盯著趙綰,一字一句地鄭重道:“趙兄,陛下恐怕不止是想掌控你,還是想架空整個相權,讓丞相這個職位失去原本的權力。 我相信陛下這麼做,不過是更好的推行政策。 但以後的皇帝呢?

若是出現胡亥那樣的統治者,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那恐怕就會是漢之桀紂了。 因此我希望你能繼續擔任丞相,並且在出任丞相的時候,繼續履行原有丞相的責任,以酂文侯、陽夏文貞侯為表率。” 之所以選擇實話實說,將內心的猜測全盤說出,那是因為麵對趙綰,隱瞞反而會壞事。 如果想要按照自己的安排走下去,那麼趙綰就必須得了解實情,不然根本無法推行整個計劃。 因此最開始將一切全部坦白,無疑是最為正確的決定。 趙綰陷入了沉默,低頭靜靜思索。 他的權力欲望不算非常強烈,這其實也是被劉徹選中的原因。 畢竟真要是渴求權力的人,登上了丞相之位的話,那麼皇權想要壓倒相權,將丞相徹底架空,那無疑要經過不小的鬥爭。 可正也是趙綰的權力欲望不強,讓他得知劉徹想要自己擔任丞相的時候,沒有被驚喜沖昏了頭腦,反倒陷入進自我懷疑中去。 因此趙綰選擇來拜訪陳洛,想探究劉徹此舉的深意。 得到這麼一個的答案,他深感意外,卻又覺得無比合理。 這也代表自己該做出選擇了。 要知道如果按照劉徹的安排去走,那麼自己可以得到相位,坐上這個一人之下的位置,哪怕被皇權侵奪部分,那也是群臣之中,權力最高的一個。 甚至可以憑借擔任丞相,謀求侯位。 但這會帶來什麼後果呢? 趙綰微微閉眼。 自己卸任後,那些想乾實事的繼任者恐怕會對自己破口大罵吧? 本該手握權柄的丞相,卻因為自己成了擺設,完全沒有了百官之長的樣子,哪怕想要辦實事,那都得看皇帝的臉色,想要為百姓謀福祉都做不到。 而且現在坐在帝位上的劉徹乃是明君,可不代表以後大漢每一位天子都會是明君。 如果遇到了昏庸的君主,丞相手中又沒有權利。 那對天下百姓簡直是一場災難。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想到這裡,趙綰仿佛看見後世史書上,記載自己無所作為,責罵自己庸碌不堪的詞句了。 字字如刀。 “伯玉所言,我可以辦到,隻是我害怕自己沒有酂文侯、陽夏文貞侯那樣的能力,最後誤事啊,與其如此,我還不如告病辭官,回鄉結廬讀書,免得誤了蒼生。”趙綰抬起頭來,沉聲應答。 他是想好了。 自己可以在史書上不留下名字,但絕不可以在史書上留下壞名。 這輩子本來就沒有什麼太大的追求,總不能把這丁點兒追求抹殺掉,再徹底變成反麵吧。 在這樣的情況下,逃避並不可恥。 看出了趙綰的糾結,陳洛緩聲道:“若是擔心自己有沒有能力做好,其實沒有必要。 你不會一個人麵對所有問題。 麵對難境,我會與你共同麵對,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 自己許下這般承諾,並非隻是口頭說說而已。 與陳洛對視數秒,趙綰看出了他眼中的誠意,深吸一口氣,鄭重問道:“我這麼做的話,青史之上,大概能留下個不錯的名聲吧?” “一定可以。”陳洛愣了愣,接著重重點頭。 趙綰咧了咧嘴,“那就成。” ———— 終漢武一朝,名將、賢臣輩出,引得後世無數人津津樂道。 上一期節目裡呢,我們是講過了衛青舅甥二人受到陳伯玉的欣賞入仕,有了功名在身。 今日我們來講講漢武一朝,首位“白衣卿相”趙綰,這位頗為傳奇的人物。——《百家講壇·漢武風雲》(主講人:長安大學歷史係教授陳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