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當然知道,江忠源是大清的鐵粉,根本不可能投靠太平軍。石達開想的是乾死他,想的是把滿清官僚打翻在地,再狠狠踩上一腳! 根據大清記錄,江忠源簡直是聖人下凡,很明顯都是假的。 大清記載,江忠源生性剛直豪爽,重視經世之學,於1837年(道光十七年)考中舉人,後入京參加會試,可惜沒有中榜。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江忠源通過大挑(選官製度)被任命為教職官員,返回家鄉,並以兵法訓練鄉裡子弟。 江忠源發跡的履歷,要從1850年(道光三十年)開始。鹹豐帝即位,詔令部院九卿舉薦賢才。 江忠源在禮部左侍郎曾國藩的推薦下,入京朝見皇帝,但不久便因父親去世,辭職守孝。 1851年(鹹豐元年),大學士賽尚阿赴廣西鎮壓太平軍。江忠源也被征調到軍中,深受副都統烏蘭泰的器重。 後來,江忠源回鄉召集鄉兵五百人,組建楚勇,並由弟弟江忠濬統領,奔赴廣西。 當時,太平軍屢破清軍,兵鋒極盛,見楚勇剛剛成軍而且人馬較少,便出兵攻打。 江忠源起初堅守不出,後趁太平軍逼近,突然出擊,斬首數百,後累功至同知直隸州,獲賜花翎。 後來,太平軍攻陷永安(今廣西蒙山),不久被清軍圍困。當時,提督向榮主張圍城必闕的戰法。 而烏蘭泰則認為應用鎖圍之法,二人爭執不下。江忠源調解不成,知道此戰清軍必敗,便稱病回鄉。 1852年(鹹豐二年),太平軍突圍北上,進犯桂林。江忠源聞訊後,再次招募一千士卒,與劉長佑晝夜兼程,趕赴廣西。 這時,烏蘭泰戰死,欽差大臣賽尚阿認可江忠源,這才得以獨領一軍。他扼守鸕鶿洲,三敗太平軍,解桂林之圍,被擢升為知府。 太平軍離開全州城,準備拿下長沙,按照正常路程,預計三天時間就可以到達長沙郊外。 長沙此時僅有八千清軍,太平軍一鼓作氣沿湘江而下,隻要到了長沙,就現在太平軍的戰鬥力,拿長沙不費吹灰之力。 太平軍大約在五萬人左右,能阻止太平軍前進的,此時隻有江忠源的楚軍。 江忠源還是跟著走,率部千人前來救援全州,不過太平軍走的太快,他沒插上手。賽尚阿命令全軍追擊,讓他截擊太平軍。 江忠源和和春部一起抵達富塘鋪,兩人一見如故,十分聊得來。 江忠源和和春碰頭後,仔細分析了周邊地形,決定在全州城東北10裡外的蓑衣渡,打一場埋伏。 蓑衣渡的水流很深,往下三裡遠的水塘灣,湘江在這裡急轉向東,水不深但水勢湍急,江麵狹窄、地勢險要。 江忠源將大炮對準江心,又打樁攔在江心,阻止太平軍船隻通行。 他人手太少,隻能占據西岸,另請和春占東岸夾擊。 和春繼承了清軍傳統,慢慢悠悠,還沒率軍趕到東岸,戰鬥就已經打響。 6月6日太平軍兩三百艘小船,沿湘江而下,先頭部隊在水塘灣拐了個彎,就筆直沖進了江忠源的木樁區,一下發生了擱淺。 江忠源看到時間正好,楚勇居高臨下,趁機朝船隻發炮。 蕭朝貴這次恰巧在前隊指揮,他命令前隊棄舟上西岸,但楚勇準備充足,太平軍陷入苦戰。 太平軍要打長沙,登陸東岸又會增加距離,也沒考慮東進。而且東岸地形復雜,不利於行進。 雙方於水塘灣激戰,太平軍無法前進,太平軍陸路部隊過來急援,江忠源看情況不妙,才命部隊撤離。 不過江忠源的戰鬥也是有意義的,太平軍發現水路走不通,隻能放棄沿江而下、直取長沙的計劃。 太平軍全體上岸,改走彎彎曲曲的山路,徒步進入湖南永州(零陵)。 蓑衣渡一戰,江忠源給太平軍造成了一定的殺傷,但具體多少傷亡沒有準確數據。蕭朝貴後來說起,這次戰鬥船隻損失比較大,太平軍傷亡數字不高。 太平軍早期時以封建迷信起家,擅戰的文盲客家山佬對“上帝和他的兒子們”深信不疑,因此舍生忘死戰鬥力十分強悍。 但走出廣西後,客家山佬這個精銳兵源越打越少,太平軍要重新團結湖南人、湖北人、江西人、安徽人、江蘇人、浙江人。 這時候就應該有一套新的政治手段,去融合這些人的力量推翻滿清,就要及時轉型,開始重視傳統儒家,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洪秀全和楊秀清都是鐵頭娃,他們偏不信邪,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太平軍一路宣傳拜上帝會,打砸儒家學說和孔子像。 據說,江忠源請求扼守湘江東岸,但未被采納。太平軍得以從東岸進入湖南,並攻陷道州(今湖南道縣)。 江忠源擔心太平軍裹挾百姓,認為“分防不如合剿,遠堵不如近攻”,於是與各路清軍合攻道州,並聯絡城中內應,約期攻城。 這時,太平軍已經繼續進軍,撤離道州,轉而攻陷桂陽、郴州。蕭朝貴計劃突襲長沙,在湖南立足。 江忠源與總兵和春前往援救時,太平軍已經占領城南,晝夜攻打長沙。 江忠源見太平軍占據地勢較高的天心閣,驚道:“賊軍占據此處,長沙危險了。”於是率死士奪回天心閣。 後來,江忠源見弟弟江忠濟由郴州趕到長沙,便約定夾擊太平軍,被伏兵擊傷小腿。 湖南巡撫張亮基將江忠源迎入城中,詢問守城方略。江忠源道:“官軍四麵集結,隻有河西一路空虛。應派重兵扼守回龍塘,防禦賊軍逃竄。” 張亮基那是非常老奸巨猾,深以為然。但此時長沙城內巡撫、提督、總兵有十幾人,互不統屬,張亮基難以調度。 十一月,太平軍離開長沙,攻陷嶽州(今湖南嶽陽),並於十二月奪取武昌。 江忠源痛恨自己的主張沒被采納,被張亮基留在湖南。此後,江忠源為了大清,那是出生入死,一會剿平巴陵土匪,一會鎮壓徵義堂。 大清滿人可不傻,有明白人,看他為了主子挺能乾,也就不再拘泥於滿漢對立,賞了他一根骨頭,把他擢升為道員。
第40章 太平軍死敵江忠源(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