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蕭朝貴戰長沙(1 / 1)

石達開兵圍桂林,開始圍城打援。清軍在屁股後麵跟著,楊秀清帶著北上湖南的太平軍,就是沒有雨傘的孩子,他們隻能和時間賽跑。   太平軍離開全州,進入永州時,清軍已截斷湘江上的橋梁,無法過河。   楊秀清和蕭朝貴商量後,隻能向南進入道州(今道縣),在湘南休整。   太平軍在道州可沒少做事,宣傳教義、搗毀廟宇,洪秀全和楊秀清在爭論,該往哪裡去?   金田起義以來,太平軍處理大事,除了天父下凡和天兄下凡外,采取民主商議製,楊秀清也不能真的做獨裁者。   以前,馮雲山出主意最多,他確實理論水平比其他人高出一截。既讀過書,又下過基層,有理論有實踐,腦子裡比其他人有貨。   現在馮雲山跑去跟石達開回廣西,剩下的四王慌得一批。洪秀全主張殺回廣西,或者殺去廣東,也好衣錦回鄉。   韋昌輝主張進入四川,宣傳拜上帝會,穩定基業。蕭朝貴懶得動腦子,他負責殺戮。   楊秀清認為,當年李自成的教訓還是要吸取,不能一直做流賊。他主張打大城市,最好可以拿下長沙,武昌,再定大事。   洪秀全被說服了,不過他主張拿下河南,在洛陽建立天國。大家終於談完了,除了具體去哪不定,向北走是統一了。   太平軍確實比清軍能打,向道州周邊進攻,占領了江華、永明、嘉樂、藍山、桂陽、郴州。   洪秀全發布了《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救一切天生天養諭》三篇檄文,號召老百姓跟著打清妖。   檄文影響很不錯,有兩萬人加入了太平軍。但漢人當中的知識分子有點不樂意,太平軍搞基督反儒家的做法,可惡!   曾國藩後來攻太平軍時,就寫出針鋒相對的《討粵匪檄》,怒罵太平天國不尊孔孟和讀書人,誓要跟太平軍乾到底。   滿清統治下的漢人高官,雖然身為滿清的高級打工仔,但還真把自己當主人了。   石達開認為,通過尊重儒教能爭取一部分在野讀書人,華夏人不打華夏人。   所以還是那句話,馮雲山不在,洪秀全和楊秀清的政治水平太低,不懂得變通。用蕭朝貴的話說,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攻占郴州後,太平軍還是有收獲的,一千多名挖煤工人加入,正式建立了土營。   這是一支相當於現在的工程兵,會挖地道、炸城墻,為以後攻取城池準備了條件。   新加入的太平軍,還有能工巧匠,利用手中的銅鐵資源,打造了三百多門大炮以及大量兵器,使整體軍力又上升了一檔。   在湘南休整的這些天裡,和春率領一萬五千人到達道州,曾對太平軍發起進攻,但戰鬥力太弱,簡直是撓癢癢,被太平軍輕鬆打退。   清軍正麵作戰能力極差,這夥人隻能尾隨太平軍,太平軍走到哪他們跟到哪,打又打不過,撤又不敢撤,隻能跟屁蟲一樣跟著。   太平軍在道州補充了兵源和武器後,楊秀清手頭有了十萬兵馬,戰鬥人員約五六萬人。楊秀清昂天長笑,壯懷激烈,決定先拿下長沙城再說。   西王蕭朝貴,還是前線指揮,負責突襲長沙。長沙城隻有八千守兵,還是治安隊水平,而且長沙城墻破敗不堪,已經破得不像話。   太平軍打長沙,時機很好。湖南巡撫駱秉章要調走了,新來的巡撫張亮基還在路上,現在城防老大沒有,太平軍打來了。   太平軍的好運氣到此為止,前湖北巡撫羅繞典,也要做大清英雄,站了出來。   羅繞典是臨時被抓來搞防務的,太平軍要來了,他在城外建三條防線,第一道設在長沙50裡外的跳馬澗,第二道設在大規橋、妙高峰到天心閣,第三道在城內設月城,開挖內壕。   這三條防線還沒完工,而且因為要拆掉城南土豪的高樓,羅繞典跟土豪們在不斷扯皮,還吵不過這些長沙本地有錢人。   為了趕時間,蕭朝貴率曾水源、林鳳祥、李開芳等帶精兵三千,還是準備偷襲長沙。   蕭朝貴沒有走耒陽、衡陽這條最快的直線,而是經東北小路,一路攻占永興、安仁、攸縣、茶陵、醴陵。   9月11日,蕭朝貴的太平軍,到達長沙。蕭朝貴可能是天兄下凡太多,運氣一直比較差,在長沙郊區的石馬鋪,撞著西安鎮綠營總兵福成和瀏陽民兵兩千人馬。   陜西兵戰壕都沒來得挖,就遭到蕭朝貴的痛擊。清軍兩千多人被全殲,太平軍繳獲火藥四千餘擔,火炮、騾馬不計其數。   蕭朝貴以為這把穩了,趁勝進攻長沙南門,派一路刀牌手攻南正門,一路槍手在城外高樓射擊掩護,另一路炮兵在碧湘街、妙高峰架起炮臺攻城。   9月12日,蕭朝貴還是很聽話的,用石達開給的千裡鏡,查看軍情。魁星樓城墻上的清軍炮兵,點燃了一尊長丈餘、重三千多斤的前膛炮,一炮打出,差點擊中蕭朝貴。   蕭朝貴發怒,不過他也暗暗慶幸,要不是石達開的千裡鏡,估計他完蛋了。他讓曾水源、林鳳源、李開芳猛攻長沙,一邊派人去郴州通知洪秀全和楊秀清。   楊秀清收到消息已經是25日的事了,他一聽打長沙有門,帶著大部隊全來了。太平軍在城外連營十裡,楊秀清要長沙城投降,不然屠城。   清軍的援軍也來了,鄧紹良帶來了900人,江忠源帶來了2000人,和春跟向榮一共帶來了3萬人,張亮基帶來了5000人,長沙城裡一下擁來5萬援軍。   這是太平天國起事後,各路名將的第一次匯集,清軍這邊有江忠源、駱秉章,向榮、和春,太平軍這邊有楊秀清、蕭朝貴、林鳳祥、李開芳。   塔齊布、陳玉成其實也參加了長沙戰役,不過他們還太弱小,懶得記他們的事。   10月5日雙方第一次在蔡公墳交手,這種正麵戰場,清軍打一次輸一次,江忠源都險些喪命。   向榮冒險啟用5000斤舊炮,從天心閣對著民房一頓亂轟,打亂了太平軍的進攻。   11日楊秀清率大軍抵達南門,發起三路猛攻,雙方互有勝負。   此時兩路人馬主力到齊,大家手頭各有大幾萬人,誰也吃不下誰。   雙方進入對峙狀態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戰事停頓了許久,長沙城內的老百姓,都快忘了在打仗,除了兇險的南門,還常常在其它門,用繩索吊出城去處理事情。   為了獲取戰略空間,蕭朝貴率軍攻入河西,拿下橘子洲,將和春、向榮等人的部隊打得大敗。這樣太平軍進可攻、退可守,立於不敗之地。   向榮在遇見太平軍前,歷來勝多敗少,遇到太平軍後,已經不知道多少次被打得懷疑人生,在長沙連續輸時,60歲的向榮曾率兵3000帶頭沖鋒,還是輸給了蕭朝貴。   太平軍長時間不攻長沙,可不是放棄,他們在憋大招,土營也準備試試身手,在悄悄地挖隧道,準備炸開長沙城墻。   10月30日到11月29日,連續一個月時間,太平軍在長沙城外挖了十幾條地道,五次炸塌城墻,其中四次沒有取得成效。   有一次成功了,南城魁星樓炸塌了,城墻崩倒四丈,兩千多名太平軍,舉著刀就沖了過來。   太平軍要攻進城裡,布政使潘鐸調三萬兩白銀犒賞前線,鄧紹良親率士兵堵住缺口,號召大家往缺口扔磚,“每扔一塊獎一千文”。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官民一起挖掘街道石條,填滿空棺材堵塞缺口,齊心協力終於又將缺口堵上。太平軍陣亡500多人,無力再攻,隻好撤退。   經過這一次攻防戰後,雙方都知道確實吃不下對方,太平軍這邊物資供應又出現了問題,蕭朝貴回憶說糧食沒問題,但油鹽供應不上。   楊秀清和蕭朝貴緊急通知,太平軍在11月30日離開攻城位置,從長沙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