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不慣著洋鬼子,隻要敢挑事,那就是打,他打的就是洋鬼子! 鴉片虎門銷煙,澳門出事了,配合華夏軍的葡萄牙人被排擠。澳門的總督犯病了,這得治! 1846年初,葡萄牙任命了亞馬留(Jo?o do Amaral),擔任第79任澳門總督。 因為鴉片貿易沒了,收入減少,澳門當局要求,在澳門停泊的中國船隻,也要向葡萄牙人登記納稅。 華夏三年十一月,華夏商人因拒絕向葡萄牙人納稅,被葡澳當局扣留。 廣東水師,林福祥不慣著他們,攜帶武器,前去反擊葡萄牙人。葡萄牙人用野戰炮,對廣州水師進行轟炸,很快占據了優勢。 林福祥吃了大虧,20多艘船隻被其擊沉,他立刻向香山的劉永福求援。 劉永福派出使者,要求澳門當局賠償損失,交出兇手。在澳門的華夏商民進行了罷市,抗議葡萄牙人的暴行。 但亞馬留腦子進水了,窮兇極惡,公開威脅,如果不在24小時內恢復營業,就要用大炮將整個市場區夷為平地。 華夏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香山的華夏使者,進入澳門調查此事,澳門已被葡萄牙軍隊控製,兩人被禁止進入澳門。 亞馬留還下令,在澳門城墻之外,修建通往珠海與澳門的陸路通道,也就是關閘的道路,期間掘毀了當地一些村民的墳墓,使華夏百姓與亞馬留的緊張關係進一步加劇。 華夏三年十二月,劉永福下達最後通牒,要求亞馬留立刻放下武器,向華夏軍投降,卻被亞馬留拒絕。 亞馬留還反過來要求,華夏軍裁撤設在澳門的海關,很自然的,遭到華夏海關的拒絕。 華夏三年十二月十三日,亞馬留派兵搗毀了華夏軍的海關,驅逐了海關官員。 亞馬留在澳門周邊,可以說引起共憤了,很快就有當地居民表示要行刺他報仇。 而亞馬留也聽到了一些風聲,卻認為沒人敢真正行刺自己,所以每日仍然照常出行。 華夏三年十二月二十日,亞馬留在副官的陪同下騎馬出遊,在下午6點30分左右,遭遇到了石達開派出的戰狼暗殺組。 當時,沈誌亮假裝要向亞馬留告狀,在他接狀紙時,埋伏在周邊的幾個人同時對他發動了襲擊,最終將其擊殺。 之後,戰狼暗殺組把跟隨的葡萄牙人,全部殺光,將亞馬留的人頭和左手砍下帶走。 而在亞馬留遇刺之後,葡萄牙人立即指責,是華夏軍在背後策劃了刺殺行動,並對關閘發動了襲擊,俘虜了3名在關閘值班的海關工作人員。 劉永福得到石達開的命令後,也立即帶土家營,馳援澳門周邊炮臺,又請求廣東水師率戰船支援。 中葡雙方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軍隊集結,很快圍繞關閘爆發了戰鬥。 戰鬥一開始,劉永福很快用炮火將關閘摧毀。但不久後葡軍對土家營駐守的拉塔石炮臺發動猛攻,並將其攻占。 美國駐澳門領事吉新吉爾,下令停泊在附近的美國戰船,法國和西班牙也先後調集戰船抵達澳門,為葡萄牙人助戰。 劉永福立刻求援石達開,黑旗營,派出李秀成率領第三師增援,同時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出現在澳門海域。 李秀成帶著第三師,勢如破竹,兩天占領澳門,把澳門當局葡萄牙人全部抓獲。 同時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包圍了澳門附近,來給葡萄牙人助威的各國艦隊紛紛投降。 按照石達開的吩咐,李秀成在澳門海岸,公開處決了參與炮擊的葡萄牙士兵。 石達開把這些歐美人全部當做戰俘,強迫他們給華夏工業革命出力。 至於繳獲的軍艦,石達開組成第四艦隊,林福祥表現有功,他出任海軍第四師師長。第四艦隊,駐守復興郡。 葡萄牙人沒有看著發呆,在第三師進攻前,也發現不妙。從其印度殖民地果阿調遣了遠征軍,乘坐戰船若奧一世號和瑪麗亞二世號抵達澳門,企圖救援澳門。 華夏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海南島東部,距離澳門不足一百海裡,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突然襲擊。 葡萄牙人在瑪麗亞二世號上,慶祝其國王生日時,遭遇了大炮洗臉,發生嚴重爆炸。 200多名葡軍士兵被炸死,葡軍受到重創,葡萄牙人被迫投降。 石達開則自豪地在江門軍校宣告:“西方侵略者隻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魏源和郭嵩濤也在江門軍校學習,石達開和他們談了三天三夜後,任命魏源為禮部部長,郭嵩濤為外交部副部長,穆帥不在的時候,負責搞外交。 華夏三年,石達開的外交部長穆帥很忙。他先是拜訪了西班牙,葡萄牙。然後按照漢王的囑咐,來到了普魯士,拜見威廉親王,也就是後來德國的開國皇帝威廉一世。 穆帥表達了石達開願意和普魯士友好的想法,同時要求購買普魯士的武器彈藥,還有工業機器。 威廉很想和東方大國加強關係,石達開給他有信,在書信裡,漢王分析了普魯士麵對的歐洲局勢,建議他和英國,華夏結盟,共同反對法國。 石達開在信裡,還邀請威廉訪問華夏,幫助華夏訓練陸軍,他開出了上百萬的高價雇傭教官老毛奇。 威廉在確定,石達開支付茶葉或者白銀作為報酬,他可以任選一樣。他開心壞了,他喜歡茶葉,容克地主也喜歡,他還缺錢,非常缺錢。 石達開要什麼,他統統答應,教官,兵艦,火槍,給,都給他們!隻要有了茶葉和白銀,他威廉也想做皇帝! 什麼普魯士沒有那麼多火槍?把軍隊裡的先給東方大國,以後有錢了,再造。 普魯士不容易,他威廉更不容易,他就是一個窮鬼! 他還同意派出老毛奇等普魯士軍官,帶上工程師和華夏買的軍艦,跟著穆帥前往華夏。 1797年3月22日,威廉一世生於普魯士首都柏林,是普魯士國王弗裡德裡希·威廉三世的第二子,母親為路易絲·奧古斯特·威廉明妮·阿瑪莉王後。 他10歲參加軍隊,1814年2月以上尉軍銜入伍參與反拿破侖戰爭,在法蘭克福附近的巴爾-蘇爾-奧倍,普魯士軍隊與法國拿破侖軍隊進行激戰。 威廉在戰鬥中表現出色,他的上司在他的服役報告稱他是一名勇敢的士兵。 1840年,威廉的父親逝世,他的哥哥弗裡德裡希·威廉四世繼任普魯士國王。 腓特烈·威廉四世因身患重病,讓威廉處理政務,封他為普魯士親王。 在法國二月革命的影響下,3月13日維也納發生革命,人民群眾把奧地利宰相梅特涅趕下臺。 3月9日威廉被任命為萊茵-威斯特伐裡亞軍事總督,特別軍事全權代表。 他在柏林近衛軍兵營,發表煽動性演說,在3月14、15和16日連續殺害群眾。 3月18日發生柏林革命,示威群眾在皇宮前麵集會,要求政府撤走城內駐軍。 威廉親王命令軍隊,射擊起義的群眾。柏林的工人、市民和大學生建起街壘,進行了持續14小時的戰鬥。 起義軍打敗了1萬4千名士兵,迫使他們的司令官,將軍隊撤出柏林。 威廉害怕憤怒的群眾,被迫化裝逃跑避難。 萊茵地區,資產階級頭麵人物康普豪森、漢塞曼和幾個資產階級化的貴族一起組成了新內閣。 1848年6月8日,康普豪森內閣將威廉親王召回柏林,還編造說他在英國完成了“外交使命”。 康普豪森認為,讓王位繼承人來籌組君主立憲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可以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甘願充當“掩護這個王朝的擋箭牌”。 威廉親王充當了他們的首腦,他在科布倫茨接見軍官團時,“我隻信賴這些軍官。” 威廉進了議會,口頭上表示擁護新政策,實際上,他希望盡快推翻新製度。 1849年3月28日,法蘭克福議會通過帝國憲法,推選普魯士國王弗裡德裡希·威廉四世為德意誌皇帝。 普魯士國王,拒絕從議會手中接受皇冠,並且拒絕接受帝國憲法草案。 1849年5月,南德地區的巴登、普法爾茨、德累斯頓等地區爆發起義,史稱“維護帝國憲法運動”。 威廉統率一支軍隊去鎮壓,軍事法庭判處28名革命者死刑,其中包括特呂茨施勒爾和小學教師霍弗爾,根本沒有參加戰鬥的人。 威廉的暴行激起群眾的義憤,給他起了個“霰彈親王”的綽號,在南德居民中流傳開來。 華夏四年一月二十四日,穆帥帶著買來的龐大艦隊到達廣州,石達開親自迎接。 石達開封外交部長穆帥為西海侯,讓他管理澳門負責歐洲國家事務。在香山設外交辦公室,老毛奇出任石達開的外交顧問,負責對普魯士的外交。 石達開安排玄門的天主教傳教士,照顧歐洲工程師休息,工業機器都設在花縣,鄭觀應負責。 石達開和老毛奇談了三天三夜,讓普魯士軍官團,在香山訓練紅旗營三個師。 石達開把買來的普魯士軍艦,組成第五艦隊,有蘇三娘任師長,駐紮香港。
第38章 華夏軍大破澳門葡軍(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