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四年,復興港的工業革命進入第三年,科技發展很快,其中科技帶頭人是徐壽。 石達開設華科院,賜伯爵,目前院士有四名,徐壽是第一名獲得者。 嘉慶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二日,他出生於江蘇省無錫縣社崗裡。徐氏世居無錫,“力田讀書”,是一個比較貧苦的農民家庭。 徐壽的祖父審發,務農的同時兼作商販,家境日漸富裕。徐壽的父親文標,大概是徐家的第一個讀書人,但年僅26歲就去世了。 母親宋氏含辛茹苦,將他和兩個妹妹撫養成人。在他17歲那年,他的母親也去世了。 徐壽早年也習舉子業,“嘗一應童子試,以為無裨實用,棄去”。 八股詩文無法解決生計問題,為了養家糊口,他不得不一麵務農,一麵經商,往上海販運糧食。 難能可貴的是,徐壽並沒有就此放棄對知識的追求。生活的磨難,務農經商的實際經驗,使他痛感八股文毫無用處。 鴉片戰爭前夜,清皇朝已經走向衰亡,社會矛盾日益突出。 青年徐壽立下了“不二色,不妄語,接人以誠”和“毋談無稽之言,毋談不經之語,毋談星命風水,毋談巫覡讖緯”的座右銘。 他抱定了經世致用的宗旨,開始在經籍中研究有用之學。他研讀《詩經》和《禹貢》等經書時,將書中記載的山川、物產等列之為表。 研讀《春秋》《漢書》《水經注》等歷史、地理著作,則注意古今地理的沿革變遷。凡是有用之學,他無不喜好。 徐壽的家鄉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也是遠近聞名的手工業之鄉。那裡有許多能工巧匠。 這種風氣也影響了徐壽,他從小就愛好工藝製作,“少好攻金之事,手製器械甚多”。 他轉而致力於科學技術的研究,徐壽在科技方麵的興趣極為廣泛,舉凡數學、天文歷法、物理、音律、醫學、礦學等等,他無一不喜,無一不好。 他不僅潛心研究科技典籍,對從歐洲翻譯過來的西方科技,也認真加以研究。 他認為工藝製造,是以科學知識為基礎的,而科學的原理又借工藝製造體現出來,所以他總是“究察物理,推考格致”。 徐壽的青年時代,尚無進行科學教育的學校,也無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機構。 他說“格致之理纖且微,非借製器不克顯其用”。徐壽學習科學知識的方法是自學,堅持自學需要堅韌不拔,徐壽有這種毅力。 在自學中,他的同鄉華蘅芳(近代著名的科學家,擅長數學,比徐壽年幼15歲)是他的學友,他們常在一起,共同研討疑難問題,相互啟發。 在學習方法上,徐壽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華夏三年,徐壽、華蘅芳在復興港科技學校。 他們專門到傳教士創辦的墨海書館,結識了頗有名氣的李善蘭。李善蘭從事西方近代物理、動植物、礦物學等書籍的翻譯。 他們虛心求教、認真鉆研給李善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回家後,徐壽根據書本上的提示,進行了一係列的物理實驗。 為了攻讀光學,買不到三棱玻璃,他就把自己的水晶圖章磨成三角形,用來觀察光的七彩色譜,結合實驗攻讀物理,他較快地掌握了近代的許多物理知識。 有一次,他給華蘅芳的弟弟華世芳作物理實驗演示。先疊一個小紙人,然後用摩擦過的圓玻璃棒指揮紙人舞動。 華夏四年,徐壽讀到《博物新編》的中譯本,這本書的第一集介紹了諸如氧氣、氮氣和其他一些化學物質的近代化學知識,還介紹了一些化學實驗。 這些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他依照物理的方法,購買了一些實驗器具和藥品、根據書中記載,邊實驗邊讀書,加深了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同時還提高了化學實驗的技巧。 徐壽甚至獨自設計了一些實驗,表現出他的創造能力。堅持不懈地自學,實驗與理論相結合的學習方法,使他掌握了近代科學知識。 工業革命開始,復興港興起一陣科技的熱潮。購買洋槍洋炮、兵船戰艦,還學習西方的辦法興建工廠、開發礦山、修築鐵路、辦學堂。 但是,太平軍的大老粗多,大都不懂這些洋學問。石達開知道,除了聘請洋人技術工人,還必須培養中國人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在這種情況下,博學多才的徐壽引起了太平軍的重視,馮雲山,左宗棠都很賞識他。 華夏三年,石達開在復興港開設了研製兵器為內容的軍械所,以研精器數、博學多通的薦語,征聘了徐壽和他的兒子徐建寅,以及包括華蘅芳在內的其他一些學者。 華夏四年3月,徐壽和華蘅芳進入了石達開創辦的復興港軍械所。在中國的內河都是外國輪船,徐壽十分憤慨。 他在復興港努力研究,決心為華夏軍製造蒸汽機。開始的時候,他隻有圖紙,和一些書本資料。 後石達開同意,他又到停泊在廣州特區的一艘外國小輪船上,觀察一天,經過反復研究,精心設計,花了三個月的時間,終於在華夏四年年7月製成中國第一臺蒸汽機。 石達開立刻賜他伯爵,還宣布,這是華夏軍近代工業的開端。蒸汽機試製成功後,他又著手試製蒸汽船。 華夏四年,徐壽、華蘅芳以及徐壽的第二個兒子徐建寅,一起在復興港軍械所,開始試製蒸汽動力艦船的工作。 當時,廣東水師使用的,都是帆槳動力的戰船,不僅航速慢,而且頗受風向、風力、潮流的影響,遠比西方大量擁有的蒸汽動力艦船落後。 石達開看到了這種巨大差距,呼籲華夏軍不能光買,還要自造蒸汽艦船,才能在未來與西方洋鬼子抗衡。 他特意撥出轉款,用於復興港研發的需要,他采納製造蒸汽艦船的建議,並指派徐、華等籌辦。 徐壽不負眾望,一年時間搞出來了蒸汽船。
第29章 徐壽造船(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