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拿下南京以後,為了穩定人心,並為定都南京製造輿論,楊秀清弄出了一本名為《建天京於金陵論》的小冊子。 在這本小冊子上,有太平天國所有高層的表態。大家的語氣一致,全都盛贊南京“虎踞龍盤”,“形險地勝”,是定都的首選,集體為楊秀清的決策“抬轎子”。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這事也就這麼定了。 從這時候開始,清軍,太平天國和華夏軍,開始了三國演義。太平軍和華夏軍也從武裝起義,變成了漢家政權。 洪秀全也是從這天開始,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天京城。 洪秀全這個人,原本就貪圖享樂,缺乏大誌。拿下南京,麵對榮華富貴,他變得徹底腐化墮落。 一把手不管事,身為二把手的楊秀清自然就得接過重擔。 楊秀清忙的不行,他要協調各方關係。蕭朝貴帶著林鳳祥、李開芳發動東征,拿下鎮江、揚州。 英法兩國擔心貿易,派代表前往天京,試探太平天國高層的態度。 清廷得知消息,也是極為震動。 蘇南一地,就占了大清漕糧的一半。太平軍在天京站穩腳跟,繼而拿下整個東南,清廷就崩潰了。 這是涉及到社稷安危的大事,不能怠慢!鹹豐發出數道命令,其中令尾隨追擊太平軍的向榮,在孝陵衛、紫金山、雨花臺和東西門外建立江南大營,阻止太平軍打蘇州。 江南大營就在天京城外,距離洪秀全的天王府還不到十公裡。向榮在洪秀全的眼皮子底下紮營,等於是與太平軍“臉對臉”的對峙。 對於這個腋下之患,楊秀清當然不會坐視不理,太平軍上下希望立刻拔除。 楊秀清派出太平軍進攻,但因為攻堅能力不足,數次攻勢均是無功而返。 到了4月16日,為了緩解江南大營的壓力,鹹豐又令欽差大臣琦善在揚州建立江北大營,以策應江南大營,達到“合力兜剿”太平天國之目的。 楊秀清很煩,讓蕭朝貴出馬,他以為對於這個江北大營,應該能打下。事與願違,江北大營防守的也不錯,太平軍也是屢攻不克。 大清終於穩住了局麵,江南、江北兩座大營就像一把鉗子,將太平軍東進的道路牢牢鎖死。 當然,清軍攻堅的能力也不行。向榮指揮所部進攻南京,也是損兵折將,收效甚微。 由於雙方誰進攻,誰吃虧。誰防守,誰占便宜。因而太平軍和江南、江北大營的清軍,開始防守起來,很有默契地選擇穩住,不貿然進攻了。 但是,太平軍當時的地盤很小,僅據有今天的南京、揚州、鎮江、馬鞍山等城市,與清朝的實力差距太大。如果就這麼對峙下去,太平天國的前途堪憂。 楊秀清意識到了這一點,他決定運動起來,太平軍的主力不能耗在天京城外,必須分散作戰,將清軍的主力調至外線。 太平軍發動的北伐很順利,那就再來個西征,打亂清軍部署,順便擴充地盤。 石達開也來信了,他邀請太平軍共同攻擊清軍。楊秀清以胡以晃、賴漢英(洪秀全的小舅子)為統帥,發動了西征。 華夏三年5月19日,胡以晃、賴漢英率戰船千餘艘,兵員兩三萬人,自天京溯江而上西征。 隨後的一個月,太平軍如同摧枯拉朽一般,連克安慶、湖口,包圍了江西省會南昌。 麵對太平軍的進攻,清軍的正規軍被打得丟盔棄甲,隻有新任湖北按察使江忠源,率領的楚勇有一戰之力。 華夏三年6月,得知南昌被圍,江忠源率部火速增援,與賴漢英在南昌爆發激戰。 此役,江忠源站在城頭督戰,太平軍的炮火把他的隨從都打死了,但他麵無懼色,仍督軍不退,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原本人心渙散的清軍也成功打退了太平軍的進攻。 強攻不成,賴漢英隨即命人開挖地道,深埋地雷,試圖將南昌城墻炸開。 但太平軍每次炸踏城墻,沖入城內後,最終都被江忠源和弟弟江忠濟親自帶兵又趕了出來。 屢戰屢敗,賴漢英命人加大工程量,開挖了一條長達六裡的地道。 江忠源得知情報後,針鋒相對,命人往地道裡灌水,再一次挫敗了太平軍的攻勢。 到了8月初,楊秀清聞悉南昌久圍不下,隨即派韋俊等人率領溯江而上,增援賴漢英。 韋俊等部來到南昌城下後,與賴漢英合力攻城,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但也未能打敗江忠源。 9月下旬,楊秀清認為賴漢英主持圍攻南昌三月有餘,冗日持久,勞而無功,耽誤了整個西征戰略部署,便將其調回天京革職,坐冷板凳。 賴漢英被撤職後,韋昌輝臨危受命,主持西征戰事。石達開又來信了,他讓太平軍打江北,華夏軍打江西。 相比於江湖醫生出身的賴漢英,韋昌輝的軍事素質就明顯高出了好幾個段位。 韋昌輝抵達前線後,為了扭轉不利形勢,首先加固了安慶的城防工事。 西征軍不急攻城略地,至少安慶這座軍事要塞,要先穩住。 在穩固防線的同時,韋昌輝又命韋俊率部進攻湖北。令胡以晃和有“飛將軍”之稱的曾天養進攻安徽臨時省會廬州(合肥)。 得知太平軍分兵,江忠源就像救火隊長一樣,到處奔波,給無能的同僚擦屁股。 華夏三年10月,江忠源率軍赴田家鎮(今屬湖北武穴)與太平軍激戰。 不久後,因太平軍攻陷黃州、漢陽,圍困武昌。江忠源又馬不停蹄趕到武昌,大敗太平軍,解除了武昌之圍。 華夏三年12月下旬,太平軍攻打廬州。江忠源得知後,將大部隊留在湖北,自己隻率二千兵馬趕赴廬州解圍。這一幕,像極了幾個月前的南昌之戰。 不過,這一次沒有再發生奇跡。太平軍在胡以晃和曾天養的率領下,一麵圍攻廬州,一麵圍點打援。 外線的清軍無法增援廬州,而廬州城內的清軍兵力又很少。江忠源危險了,太平軍這次要他的命。
第33章 太平軍血戰廬州城(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