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湘軍大將胡林翼(1 / 1)

湘軍江忠源死後,不光曾國藩大顯身手,湘軍大佬胡林翼也站了出來。   嘉慶十七年六月初六日(1812年7月14日),胡林翼生於湖南高官寶道長沙郡,益陽縣(今益陽市)長崗村胡家灣。   他出身官宦之家,其父胡達源曾以一甲第三名進士及第,官至詹事府少詹事,為四品京堂。   正因為此,胡林翼從小受重視,得到了較好的教育。胡林翼六歲時,由祖父教導認字,讀《論語》。   八歲時,胡林翼祖父在益陽修誌館編修誌書,他隨侍在側。   恰逢將赴任川東兵備道的陶澍順路回老家益陽探親,陶澍一見胡林翼,就驚為偉器,說:“我已得一快婿。”   遂訂下娃娃親,將自己五歲的女兒陶琇姿許配給他。十九歲時,胡林翼與陶琇姿完婚。   婚後師事同裡人蔡用錫,二十一歲時,他偕夫人送嶽母賀夫人去南京陶澍兩江總督任所。   陶澍是促成嘉道年間,經世之學重新活躍的代表人物,辦事乾達,政聲極佳。   留居節署一年,胡林翼親見陶澍興利除弊措施,深受熏染,“精神殊為一變”,自認為受益匪淺。   江南一行,使胡林翼收獲很大。從此,他“於書無所不讀,然不為章句之學”,嗜讀《左傳》《史記》《漢書》《資治通鑒》以及中外輿圖地誌,對於“山川厄塞、兵政機要,探討尤力”。   除了耳濡目染經世之術外,在此期間,胡林翼還得到了躬行實踐的機會。   道光十一年(1831年)五月,沅湘大水,益陽受災嚴重,饑民流離失所。   時在家受學的胡林翼,擔心饑民無食一變而為亂民,慨然曰“秀才便當以天下為己任”,挺身而出,麵見縣令,“請按災區編戶口,勸富民出錢粟以賑”。   他還提出具體的救災方案,即令遭災各處保甲,根據貧富情況造戶口冊,分上、中、下三等,上戶不管,中戶可減價買米,下戶免費給米,限期一個月。   為監督保甲,防止其舞弊,胡林翼建議“選本地士紳協同辦理,一以鎮地方,一以免保甲之欺罔”。   鑒於勸捐遭富民抵製,十數日無動靜,他憤不可遏,不得不“一出倡之”,首先請嶽父家,捐出兩千兩銀子以作表率。   然後對其他富民苦口婆心勸導,“以至誠感之,以大義責之,以危言動之,以賞勸誘之”,終於使大家踴躍捐款,立致數萬金。   “已而,散米表食,全活甚眾”。當時,胡林翼年僅二十歲。   在給爺爺的信中,他詳細敘述此事經過,說:“此事出於孫之意,見無一人贊之,但沮之者不下十數。而孫自以為泰山崩於前而不動,麋鹿奔於左而不顧,亦可謂毅然不移矣。”   道光十六年(1836年),胡林翼考中進士,被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後授翰林編修,不久後充任國史館協修。   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江南鄉試副考官,因失察正考官文慶攜舉人熊少牧,入闈閱卷巰之誤,被降一級調用。   文慶是滿洲權貴,胡林翼與其結交頗密,深得文慶賞識,日後更得其扶掖。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胡林翼丁父憂離京回籍。在此之前,嶽父陶澍去世,胡林翼常往陶家經理家務。   胡林翼與左宗棠,又曾同受業於湘中名儒賀熙齡門下,至此,兩人更得以“風雨連床,徹夜談古今大政”。   當時胡林翼雖抱奮發之誌,但身在村野,隻能賦閑。他有時自以書卷翰墨自娛。   有時與知心朋友流連山水,有時隨奚奴散步鄉村,與村野老者談論稼穡之事。   林則徐、王植、陸建瀛、但明倫等大員名士,都策勵並扶助他出山,胡林翼得到一眾好友鼓舞,遂會宴親朋,慷慨言明誌趣。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經陜西巡撫林則徐專折奏辦,胡林翼由陜西捐案內報捐內閣中書,並以知府銜分發貴州補用。   按例,捐官者可以自擇善地任職,而當時的貴州偏僻貧困,故友人對胡林翼,選擇貴州之舉大為不解,胡林翼認為“此邦貧瘠”,但可保清白之風。   赴任前,他還“遍謁先塋,誓不取官中一錢自肥以貽前人羞”,以示自己與那些投機取巧者的區別。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夏,胡林翼抵黔就職,直至鹹豐三年(1853年)冬,先後署安順、鎮遠、思南知府,補黎平知府,一度專管兵事。   期間,著力整治“盜匪”,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製訂保甲、團練章程,“綏靖治安”,頗有成效。   又親率兵勇堵擊,進入貴州的湖南李沅發起義軍,鎮壓當地苗民和榔軍起事。   署安順知府時,又倡議疏浚合流、開鑿泉水,修築堤壩,免去民眾跋涉十餘裡取飲水的勞苦。以功獲賜花翎。   太平天國起義軍迅速進展,胡林翼憂憤於清朝常備軍“已成廢器”,倡言“用士用民”,“並親募勇士訓練,仿戚繼光成法而又變通用之。   他疾言呼籲注重軍事,說“一日不講武則死”,“所願有兵柄者日夜懸一‘死’字於臥榻旁”。   在黔期間,胡林翼即關注湖北事務,與湖北的督撫保持聯係,為其出謀劃策,引薦人才。   胡林翼任職貴州期間,受到數位疆臣保舉,“政聲大著,上達宸聽”,但亦受本省某些官員猜忌和掣肘。   鑒於太平天國起義的發展情勢,胡林翼遂決意離黔返楚,以期在平定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大顯身手。   經禦史王發桂疏薦和湖廣總督吳文熔奏調,他於華夏三年(1853年)冬,奉旨援鄂(當時西征太平軍進入湖北),歲杪首途,是為其鎮壓太平天國生涯的開端。   升任貴東道員的胡林翼,率黔勇六百人於華夏四年(1854年)正月抵鄂,因奉調他的吳文熔已兵敗身死,軍無所屬。   時曾國藩方率湘軍“建旗東征”,便檄調胡林翼赴湘,並上疏論薦,謂“胡林翼才勝臣十倍”。   胡林翼投桃報李,和曾國藩處的不錯,收編了江忠源的楚軍,也成為湘軍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