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大清老忠臣向榮的末日(1 / 1)

太平軍東征,向榮也是嚴陣以待。這時的江南大營擁有兵勇約萬餘人,攻占了太平軍在七橋甕和紫金山南麓的前哨陣地。   既然江南大營隻是防守,太平軍分遣主力北伐、西征後,便主動收縮城外陣地,憑城固守。   在此情況下,向榮主張“緩攻金陵,先從水上去其船隻,使江寧、鎮江,揚州三城之賊,首尾不能兼顧,然後可以製其死命。”   向榮在武昌時,就深感建立一支水軍的必要,在沿江東下的過程中,又深受無水軍之累,此時若要攻克金陵,的確非首先肅清江麵不可。   然而建立一支能與太平軍水師相匹敵的水軍,也決非一日之功。經幾個月的奏調、添造,在蕪湖得大小炮船28隻,在下遊得艇船40餘隻,但都船小炮輕,對太平軍水師構不成威脅。   不久,北伐太平軍過安徽,破歸德(今商丘),圍開封,渡黃河,京師受到直接威脅,清廷在北伐軍勝利進軍下十分驚慌,責令向榮加緊攻城,限夏末秋初之際收復金陵,以牽製北上之太平軍。   對於朝廷的諭旨,向榮當然不敢拒絕,但他心裡明白,僅憑江南大營現有的兵力,內攻下金陵是不可能的。   他在奏報中申述說:“攻城之法,城小可以合圍,城大隻宜聲東擊西,乘其不備,至於低有地道,高有雲梯,或束槁以填壕溝,或囊沙以作階級,此其大較也。   今則九十六裡之城,合圍既力有不逮,其餘各法,自五月以來,先後屢用,雖有小獲,終未能破城大創。”   江南大營本來兵力無多,太平軍北伐,西征後,又先後調出3000餘名尾追,兵力更形單薄,於無可奈何之中,隻得勉強應付。   他挑選了3000餘名精兵,親自與之瀝血飲酒,誓師破城。顯然,這是做給皇上看的。偌大的金陵城,決不可能用此法收復。   在江南大營建立的第一年內,向榮隻是定期派兵對金陵進行零星的攻擊,但這既不可能攻克城池,也不能使皇上滿意。   結果不斷遭到鹹豐帝的嚴責和痛罵:“似此等打仗,不過謹(僅)免大敗……若不能攻克金陵,汝亦無顏見朕。”   向榮是一個行伍出身的戰將,統兵行陣,尚能麵麵俱到,運籌帷幄,則非共所長。   他受任欽差大臣之後,很少有通籌全局的奏報,到1853年秋,由於前臨大敵,上受嚴責,才開始“通籌全局”起來。   這時他深知,單靠江南大營本身的一點兵力,根本不可能攻克金陵,於是他向皇上提出了攻克金陵的如意計劃。   即等清軍攻克上海(時上海為小刀會起義軍所占領,江南大營又分兵前往攻剿)之後,調上海之兵先克鎮江,然後移得勝之師歸入大營,扼守金陵東北。   再調江西江忠源之兵,扼金陵之南,調黃河以北勝保所部扼金陵之西,以各戰船扼塞大江,四麵兜剿,元兇即可授首。但根據當時情況,這種全無實現的可能。   這時攻克上海尚遙遙無期,江忠源急忙於對付西征軍,勝保正忙於對付北伐軍,根本無法脫身,至於奏調的戰船也尚無蹤影。   故向榮這樣的“通籌全局”,在鹹豐帝看來,形同搪塞,根本無法采擇,因此,隻換得了更加嚴厲的訓斥。   後來,向榮出於無奈,又硬著頭皮向朝廷提出從江北大營抽派1000馬隊的要求,結果又遭到皇上更加嚴厲的斥責:“汝必要江北兵,可將汝首送來。”   鹹豐皇帝不顧現實可能,命令向榮克日攻下金陵,以及對向榮破口大罵,充分反映其迫不得已的心情。   鹹豐帝對向榮未能按照他的主觀願望,如期攻克金陵而大為惱怒。但又找不到合適的將領來取代,於是隻好邊打邊拉,又罵又哄。   鹹豐帝在向榮一份奏稿上的朱批,充分反映出這種心情:“汝在江南,勞師糜餉,日久無功,任賊紛紛竄逸,蔓延畿輔。雖立斬汝首,尚不足蔽汝一人之罪,稍泄數省積忿萬人之心。”   向榮從小未曾讀書,識字無多,皇帝的諭旨也看不下來,因此每有廷寄,要由他人代念。   然這樣一來,一些軍機要聞,往往傳遍遠近,甚至為太平軍所探悉。而向榮屢遭皇上申斥之事,被下屬知道後,欽差大臣的威嚴大受影響。   向榮說話,無一不頂不碰,向榮處於上下交迫的困境之中。   向榮一向主張水陸結合,廣東的紅單船又被石達開拿下,陸攻不得,水攻不能,日對堅城,一籌莫展。   華夏四年7月,石達開的50隻“紅單船”開抵鎮江焦山江麵,向榮大驚失色,這不是友軍!   紅單船大者可安炮30餘位,小的亦可安炮20位,且運掉靈便,在當時確是水上利器,對清軍一度造成很大威脅。   大鯉魚指揮的紅單船,泊寧波,給清軍的聯係和接濟帶來了嚴重威脅。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後這些紅單船要送山東軍團北上,曾一度離開長江。清軍抓住這一時機,在長江上構築起兩道鐵鏈,以阻止紅單船再度上駛。   華夏四年5月,向榮派出陸隊一支,進紮江寧鎮,清軍水陸相依,腳跟漸穩,曾多次大敗太平軍水師,破壞運輸船隊,並一度攻占蕪湖。   這一時期,江南大營清軍在金陵上遊打了一些勝仗,向榮的處境稍有改善,報給皇上的奏摺多次以600裡奏捷,因而朝廷對向榮也稍滿意而少訓斥了。   清軍江南大營對天京的威脅,日益嚴重(時天京城內糧食匱乏),終於迫使天京當局下決心從安徽、江西戰場調集重兵回救。江南大營被太平軍徹底摧毀,也就為期不遠了。   華夏四年春,太平軍天京派出部隊沿江東攻,同時約會鎮江守將吳如孝出城西攻,接應東進援軍。   向榮麵對太平軍的強大攻勢,由江南大營派兵,阻擊金陵太平軍東下,吉爾抗阿阻擊鎮江太平軍。   華夏四年,陳玉成等率太平軍自天京東進至棲霞、龍潭一線,清軍進行頑強阻截,多次激戰,互有勝負,雙方在此相持月餘。   與此同時,吉爾抗阿軍與吳如孝太平軍則相持於鎮江以西之高資。3月18日,太平軍突破清軍的防線,東西兩軍會師,陳玉成等率大軍進入鎮江。   向榮阻擊失敗,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被打破,終於受不了,病了。   華夏五年,八月九日,陳玉成得理不饒人,向榮老頭子口吐鮮血,高呼,不甘心,算是自殺吧,一頭撞在地上,死於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