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秦王府(1 / 1)

超時空史記 業火之劍 4450 字 2024-03-20

“父皇!”   李世民還想抗爭一下,他抬起頭看向李淵,說道:“兒臣領兵迎戰薛舉,乃不久前群臣朝會上,父皇您下達的旨意,眾大臣,尚書左仆射裴寂,納言劉文靜,左、右驍衛大將軍皆同意兒臣領兵!   如今父皇您聽信他人讒言,誤以為兒臣有隱瞞……兒臣,實在冤枉啊!”   矛頭直指太子府上幕僚陰世師。   太子李建成臉色一沉,正欲發言,陰世師卻給他使了個眼色。   李淵生氣道:“裴監事後跟我說了,他認為秦王不適合領兵,在朝上他隻是未曾開口……反倒是太子,在軍中素有威望,將帥之才不在你之下,更適合領兵迎戰薛舉!你就留在長安吧。”   裴監即是裴寂,因其擔任過晉陽宮監,故有此稱呼。   滿朝文武,也隻有裴寂能被李淵如此信任,每次上朝皆是坐在李淵身旁,李世民來見父親,也多見他內苑中與父親共飲。   而裴寂素與劉文靜不和,當日在朝上,劉文靜一力支持他單獨領兵出戰隴西,眾人也贊成,唯獨裴寂不說話。   直到這時,李世民才得知,原來裴寂之後又和李淵說了反對他領兵的話。   “兒臣想問父皇為何突然改變主意?”   李世民又問,目光緊緊看著陰世師。   “朕下旨還用問你?”   “太子,你可願領兵出戰?”   李淵沖李建成發問。   跪坐著的李建成朝他行禮,立誓道:“兒臣願領兵!為父皇大破薛舉之十萬賊兵!”   “好!是我的好大郎!”   李淵撫須大笑,瞥了一眼李世民,說道:“秦王退下吧。”   “父皇,陰世師挑撥……”   “出去!”   “父親!”   “給我出去!!”   “……”   李世民一句話也說不出,連與陰世師對峙的機會都沒有,隻得行跪禮,出了弘文殿外。   走出殿門前,他回望了一眼殿內,隱約看到陰世師正望著他,臉上露出一個笑容來。   李世民握了握拳,收回目光,踏步走出殿門外。   但他仍不甘心。   留在內苑,徘徊等候。   不多時,果然看到裴寂,劉文靜兩人幾乎同時來到。   “裴相,劉先生!”   李世民快步迎上去,隻一句話就道出了二人的不同。   裴寂為尚書左仆射,正兒八經的宰相,劉文靜為納言,地位遠不如裴寂。   “殿下!”   二人朝他回禮。   李世民說出自己被奪領兵征隴西薛舉一事,劉文靜頓時驚訝,連忙說待會要勸陛下收回旨意,裴寂卻沒有表示。   李世民隻得送二人進去。   不久後,劉文靜單獨出來,臉色十分不好看。   “陛下讓我和司馬殷開山輔助太子出兵。”   李世民臉色黯然。   劉文靜生氣大罵:“果然當日應該殺了陰世師,是這隋朝餘孽在背後作祟!攛掇太子領兵,太子能領兵嗎?他在河東招的人馬還比不過平陽公主的人,將帥之才不過庸人之資……”   “劉先生!”   李世民製止住他,嘆道:“兄長領兵不亞於我,當日兄長和我招的人馬也皆不如我三姐,有劉先生輔佐我兄長,此戰必能得勝。”   說罷,拱手告辭,騎上馬後離開了。   這一次他從內苑北門,也就是從玄武門離開,一路上心事重重。   非是玄武門。   而是事發突然,讓他不禁憂心忡忡。   回到承乾殿後。   思慮許久的李世民,最終還是再次騎馬出宮,找到了房玄齡。   “殿下!”   房玄齡也正欲要他。   因為太子府的人馬,已經來接管他的工作,代替他統率指揮,準備糧草馬匹。   突如其來的奪權,打得房玄齡以及秦王府眾人措手不及。   “無妨。”   李世民一笑,將房玄齡拉到一邊,低聲和他吩咐道:“那份重繪的地圖,你讓人畫得簡單一些,把道路山脈都畫出來,其他不必太詳細,畫好後,送到太子府上,就說……就說是軍中斥候所探知到的!”   房玄齡臉色古怪,“殿下,你這地形山脈圖到底從何而來?若是不便告訴他人,何必交給太子?”   先前軍中作戰,未曾有此等詳細的地形圖,不照樣打仗?   太子如今突然奪了秦王的兵權,秦王何必再送圖過去?   派一千個斥候去走山路,也畫不出這些圖來!   “我意已決。”   李世民沒有回答房玄齡,腦海中又浮現楚禎說的話。   但事到如今,也隻能指望他兄長與劉文靜等人,能一戰破薛舉!   ……   三日後,太子李建成被李淵封為元帥,領八萬兵馬出征,沿著涇河往上,迎戰西秦霸王薛舉。   陰世師,劉文靜,吏部侍郎殷開山,兵部尚書屈突通等為元帥帳下幕僚、長吏,另有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左翊衛大將軍柴紹、內史侍郎唐儉為大軍總管。   大軍出戰當日,長安城內百姓紛紛出城圍觀,目送大軍開拔。   李世民前來送兄長。   兄弟冰釋前嫌,策馬奔馳而來,於馬上右手用力相握。   “兄長!”   李世民看著大哥李建成,說出自己的分析:“此次前往高墌,可在城內堅守,薛舉孤軍深入,糧草補給艱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配合涇州守軍兩向夾擊圍堵,擾其糧道,不可輕易出城求戰。隻待薛舉兵乏將疲,再一舉將其擊潰!”   李建成收回與二弟相握的右手,不輕不重的說道:“軍中戰事,自有元帥帳下諸將商討,本元帥做定奪,二弟在長安聽候父皇之令便可。”   李世民還想說些什麼,但李建成已然拉著韁繩,策馬回到軍中。   李世民隻能目送他離開。   數萬大軍蜿蜒前進,如一條長龍奔向戰場。   秦王府幕僚杜如晦,看了一眼四周百姓,說道:“若是前方戰事不順,恐怕城內百姓又要逃離。”   薛舉父子在隴西名聲不佳,一旦唐軍兵敗,城內百姓不敢多留。   “亂世之中,百姓不過求一安居之地也。”   有人嘆聲說道。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此人是李靖,乃是秦王府親衛之一。   當初攻長安時,守城的一小將表現勇猛,殺唐軍數十人。   陰世師投降後,李淵召其過來,立刻認出此人是當初晉陽起兵時不知所蹤的馬邑郡丞李靖。   無需審問,李淵便知其當日失蹤乃是潛逃離開,欲要告發他謀反的事。   李淵大怒,要將李靖斬了,李靖大聲疾呼,且李世民剛好在身旁,便保下了他,讓他來秦王府擔任親衛。   “走吧,回去。”   看了幾眼百姓們後,李世民調轉馬頭,率秦王府眾人,幕僚房玄齡,杜如晦,親衛段誌玄,李靖,鄭仁泰,李孟嘗,侯君集等返回長安。   隨行的還有他大舅哥長孫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