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通過穿越而來的三年觀察了解,知道自己身處王朝衰敗的末期,歷史周期率已然凸顯,民間土地兼並嚴重,朝堂之上黨爭不斷。 老天爺似乎也與之作對,洪澇旱蝗,在他在位的五年之內,輪番上演,各地民變不斷,江山社稷,風雨飄搖,岌岌可危。 民間有句順口溜:“聖統聖統,剩下飯桶,春生秋亡,不能過冬。”由此可見,朝廷之無能,民生之凋敝。 一開始,他還在幻想能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直到群臣對著他唾沫橫飛,那口水猶如滔滔巨浪,險些將他淹沒,方才知曉,前身早已被架空。 如今朝中大致分為三股勢力,以左丞相胡敏德為首的跟隨他爺爺世宗皇帝平亂起家的勛貴集團把持朝政,勉強能與之抗衡的隻有內廷司禮監掌印太監趙忠孝的閹黨和太傅劉拯所代表的清流士人。 其中,趙忠孝與胡敏德一派關係曖昧,有合作,也有分歧,而劉拯一方則是懟天懟地,誰也不服,結果在胡趙兩派的打壓下處在朝廷邊緣,要死不活。 那次之後,李順除了每天早晨在上書房看演技精湛的胡敏德等人進行賢臣良相的表演,無事發發呆,有事點點頭,其餘時間都躲在後宮愉快玩耍,對於朝政再不發一言,徹底擺爛。 颶風過境,伏草唯存。 第二日早朝,左丞相胡敏德同中書門下六部尚書前來奏事。他身著大紅官袍,頭戴烏紗帽,正值壯年,胡呈八字,英姿勃發。 李順依舊坐在龍椅上,不過左右多了兩位,一個是掌印太監趙忠孝,一個是文淵閣當值的大學士方直。 李順一邊擺弄著案上的鎮紙,一邊搶先開口問:“諸位愛卿,今日有什麼事奏啊?” 胡敏德幾人一愣,平時皇帝都是像啞巴一樣,一切由趙公公主持,今天怎麼主動開口提問了?事出反常必有妖。胡敏德跟身邊的右丞相周慶交換了個眼神。 周慶心領神會,上前奏道:“皇上,北方大旱持續已久,為解民眾之倒懸。戶部請撥款四十萬兩,前往江南購糧賑災。” “嗯,可以。你們商量著辦吧。” 周慶見皇帝同意,鬆了口氣,繼續道:“皇上,聖統四年三月於靳州假借‘神木教’之名造反的夏諢一夥,已被淮東總兵孫武吉派兵剿滅,匪首夏諢及眾附逆頭目一並活捉,正押往京師,明正典型。” “神木教是個什麼東西?” 李順想起來去年好像聽過這麼回事,當時選擇蟄伏就沒有多問。 周慶半天答不上來,下麵上來的軍報對於這些事也沒有細說,倒是一旁的趙忠孝開口道:“皇上,老奴知曉一二。” “聖統二年,靳州水災過後,大通縣合蓮窪村,一夜之間長出一棵巨樹,高約二十丈,冠蓋遮天,三日開花,七日結果。其果色澤金黃,形狀似桃,個兒卻隻有李子般大。當時瘟疫肆虐,傳言人食其果,可百病全消。村民謂之‘神木’,大通縣令也以‘祥瑞’之名報上來過。 後來,有人借此傳播歪理邪說,說什麼‘神木遮天,黃天換青天’之語,蠱惑鄉民,成立所謂神木教,純屬無稽之談。” 李順點點頭:“原來如此。既然大通縣令報上來過,那果子可有?” 趙忠孝被李順奇怪的注意點,弄得一時語塞,不過想想也就不意外了。宮中早有傳言,皇帝已經如先帝一般開始服用丹藥了。看來又是一個短命鬼! “內務府的庫房裡保留有十顆。” “哦?散朝之後,送到朕的寢宮去。” “咳!咳!”胡敏德看著兩人還要繼續這不著邊際的對話,假意咳嗽兩聲打斷。 “你們繼續。”李順笑了笑,端正姿態,繼續聽政。 胡敏德冷著臉上前,周慶識趣地退了回去。 胡敏德道:“皇上,臣前日所上的折子,為何不見批復?” 李順卻裝傻充愣:“什麼折子?” 胡敏德看著皇帝一臉茫然,像是真不記得折子的事,出言提醒:“直隸總督空缺,臣請任用兵部侍郎周光正填補。” 李順恍然大悟:“哦,這件事啊。胡愛卿,就算你不說,今天朕也要與諸位好好商議此事。” “商議?皇上覺得臣所薦之人有什麼不妥?”胡敏德的語調明顯抬高了幾分,有點咄咄逼人的味道。他早已習慣了皇帝作為一個點頭蓋章的物件,對他言聽計從。 說來奇怪,大胤王朝建國之初有些類似於前世的大明,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太祖李國瑞與朱元璋一樣出身寒微,傳說還當過所謂的“修煉之士”,兩人性格和施政的方式也有些雷同,比如:藩王戍邊,設立與錦衣衛相似的情報機構“金吾衛”,嚴整吏治等等。 不同的是他沒有廢除丞相,加上太子沒有早逝,順利繼位,也沒有大殺功臣。這位太子,也就是後來廟號為太宗的皇帝,在位三十四年,勤政愛民,造就了一段盛世。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崇高的個人威望之上的。 太宗皇帝駕崩之後,原先壓抑已久的問題開始暴露。 比如,藩王問題,民間尚有“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的諺語。太宗的兄弟們認同他,忠於他,並不見得他們的兒孫也一樣認同他的兒孫。同樣是太祖血脈,你們家能當皇帝,憑什麼我們不能? 太宗在位期間,雖然對藩王的權力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但是礙於兄弟之情,礙於自己的“仁德”,並未徹底解決。 第三位皇帝高宗在位之時勉強能夠壓製。 第四位皇帝睿宗繼位後,各地藩王逐漸坐大。 第五位皇帝肅宗時,藩王不臣之心已露,開始蠢蠢欲動。 第六位皇帝僖宗,其在位的第二年就爆發了“北地三王之亂”,叛軍一度打到京畿之地。僖宗於驚懼之中突然暴斃,無嗣,國本不定,朝中大亂。 幸而,當時的右丞相胡成誌站了出來,主張迎睿宗第三子辰王繼位,也就是前身的爺爺,後來的世宗皇帝,李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