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技術換殖民地(1 / 1)

“魯博米爾斯基,你需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亞歷山大向眾人宣布了自己的政策,成立集體農莊,農莊的所有權歸波蘭政府,農奴每年拿出收成的10%上繳給國家,10%作為貴族的補償金,並且自行贖買自己和土地,直到付清25英鎊給農奴原本的主人,付清土地的價格給土地的原主人,原主人不得阻攔。   承認貴族免稅特權但要收取10%的收入作為收復君士坦丁堡的項目資金。   走投無路的塔戈維察聯盟成員跪在地上懇求皇儲,並直言這些財物無法維持他們的生存。   亞歷山大答應可以將格但斯克(但澤)、索恩、格涅茲諾省、波茲南省、謝拉茲省、卡利什省、普沃茨克省、布傑斯克-庫亞雅省、伊諾弗洛科沃夫省、多布雷尼地區和克拉科夫省、拉瓦省和馬索維安省的部分地區(總共58000平方千米),地區的叛國貴族的財產分給他們。   塔戈維察聯盟成員依然跪在地上不肯起身,亞歷山大對巴克萊說簽完字才讓走人,便轉身離開。   馬林問亞歷山大:“將格但斯克(但澤)、索恩、格涅茲諾省、波茲南省、謝拉茲省、卡利什省、普沃茨克省、布傑斯克-庫亞雅省、伊諾弗洛科沃夫省、多布雷尼地區和克拉科夫省、拉瓦省和馬索維安省的部分地區都是要劃分給普魯士的,以後不怕他們鬧事嗎?”   亞歷山大說:“但凡他們有一點骨氣波蘭都不會淪落成這個樣子,鬧事,他們哪裡來的膽子!”   塔戈維察聯盟的成員商討一陣,畢竟俄國這也是贖買,還能收不少錢,投降華沙自己可就什麼都得不到了!於是顫顫巍巍的在早已準備好的條約上簽了字。   9月到11月,俄軍沒有西進一步,而是在後方施行自己的新政策。   一個個集體農莊拔地而起,新的工業園區項目也即將上馬。   但亞歷山大知道,這種蘇聯式的道路是有缺陷的。   蘇聯的社會製度要掌握信息差,信息封鎖,這樣使人老老實實在崗位上,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才能充分發揮生產力。   這種製度要求頂層是幾乎完美的統治者。而且人一旦知道許多知識和信息,後期就會流動,鉆空子,不利於蘇聯這種專業化專門化統治。   尤其是各個生產部門破產與兜底要浪費許多人力物力。   人,資源,需求,這一塊用計劃完美控製是幻想。   勞動既是崇高的元素,又是桎梏。比如三和大神就要躺屍,那蘇聯要逮他們進監獄。所以成了很大bug。   需求這塊浮動的太大,由於沒有自下而上的監督,頂層的腐敗太快。   雖然工會充當了蘇聯時期類似政協的存在,起了很大監督作用,但是啊,頂層官官相護的互相包庇式貪腐,使得除了上層出手以外,下麵知道都不知道。   現在施行農業集體化是為了方便管理與同化,施行國有工業園區是為了快速實現工業化,使得俄國在未來的歐陸戰爭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最終還是要施行半市場化的經濟政策。   12月4日,普魯士人攻克華沙。   1793年,1月29日,在普魯士人和俄國人的賄賂和威脅下,魯博米爾斯基又簽署了一個賣國條約。   俄羅斯得到了明斯克省、基輔省、布拉克沃夫省、波多爾省和維爾紐斯省的、諾臥格洛德克省、布雷斯特-裡托夫斯科省與沃爾希連省的部分地區(總共250000平方千米)。其在7月22日得到了格羅德諾瑟姆的承認。俄羅斯將其新的領土編為明斯克省、波多利亞省和沃利尼亞省。   普魯士得到了格但斯克(但澤)、索恩、格涅茲諾省、波茲南省、謝拉茲省、卡利什省、普沃茨克省、布傑斯克-庫亞雅省、伊諾弗洛科沃夫省、多布雷尼地區和克拉科夫省、拉瓦省和馬索維安省的部分地區(總共58000平方千米)。其在9月25日得到了格羅德諾瑟姆的承認。普魯士將其新領土編入南普魯士。   在遭到第二次瓜分後,波蘭失去了大約308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國土麵積減少至223000平方千米,並失去了兩百萬人口,波蘭人口僅剩下3.4百萬人,僅為在第一次瓜分前人口(一千萬)的三分之一。   1793年12月25日,聖誕節,聖彼得堡舉行了大型的宴會。   亞歷山大的弟弟康斯坦丁與英王喬治三世的幼女阿米莉亞公主訂婚,阿米莉亞公主於1783年出生,比康斯坦丁小了四歲。   在宴會上,英國大使羅素和西班牙大使阿方索聚在一起唉聲嘆氣,沒想到精心策劃的土倫戰役竟然被一個叫拿破侖的將軍翻盤取勝了。   這時,亞歷山大走了過來,安撫兩位大使,並提前為反法同盟勝利祝賀!   一通吹捧過後,亞歷山大提出自己可以向他們支援一些火藥。   英西兩國大使詢問價格大概是多少。   亞歷山大說:“我聽說最近你們兩國在商討努卡特領地的歸屬權是嗎?”   努卡特領地,範圍略大於後世的俄勒岡州地區。   俄勒岡地區位於北美洲西部,瀕臨太平洋,落基山脈縱橫,因此境內多為山地。16世紀西班牙開始對美洲殖民,但西班牙殖民重點在北美洲南部與南美洲,因此並未入侵俄勒岡地區。   17世紀英國開始殖民美洲,但英國殖民重點在北美洲東部,因此也未入侵俄勒岡地區。西班牙在鞏固了對殖民地的控製後,率先派探險隊查探俄勒岡地區,進行滲透。但由於當地山地縱橫,沒有多少資源,遠離西班牙的殖民中心,因此西班牙並未實際控製俄勒岡地區。   18世紀中葉俄羅斯向北美滲透,對阿拉斯加進行殖民。西班牙與英國為了防止俄羅斯擴大在北美的勢力,都聲稱俄勒岡地區為自己的殖民地,加速了對當地的殖民。   1789年西班牙在溫哥華島建立永久定居點:聖克魯斯-德努卡,成為西屬美洲的最北端。1793年英國探險隊進入普吉特海灣,同西班牙爭奪俄勒岡地區。   這個地區的主權懸而未定,主要是這個地區都不屬於三國的核心地區,投入的力量很少。   亞歷山大的意思是通過火藥援助,換取英西兩國承認俄國擁有俄勒岡地區的主權,購買已經修建好的港口等建築,並且幫助移民。   60噸火藥換取四千戶移民的運輸,以及需要提供半年的糧食。   放在和平時期,肯定是換不到這麼多東西的,不過現在是戰時,還是己方大敗,英西兩國的大使在商討過後決定同意這一交換,各自購買30噸,並且各自承擔一半的運輸任務和糧食援助。   (14世紀1磅火藥的價格大約是0.5磅黃金,18世紀晚期我估計價格大約有之前的1%,不一定準確,也就是一噸火藥的市場價格大約為700英鎊,整個歐洲的硝石礦進口量大約是4500噸)   俄國采用的氰化法製取氨,空氣中的氮能被碳化鈣固定而生成氰氨化鈣(),後者進一步與過熱水蒸氣反應可獲得氨。   這種方法的缺點就是耗能過大,此法固定氮的總能耗達每噸153 000000焦耳。   一千克標準煤的熱值是7000千卡,一噸煤的開采成本是0.3磅,通過這種方法生產出來的硝石製成火藥成本大概是600英鎊,加上運輸和關稅,非戰爭時期就是虧錢的買賣。   西班牙大使饒有興致的詢問俄國是否發現了硝石礦。   各個國家的硝石產量基本固定,在西班牙大使阿方索看來,俄國能拿出這麼多火藥肯定是發現了新的硝石礦。   “俄國掌握了大規模工業製硝石的技術!”   眼見俄國表明自己擁有這項技術,英西兩國的大使自然而然的詢問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跟之前一樣,我想要英國的牙買加,巴哈馬群島和新南威爾士,西班牙的秘魯總督區,並且移民四千戶。”   新南威爾士殖民地於1788年成立,到現在隻占有了悉尼及其周邊不超過1000平方公裡的土地,牙買加和巴哈馬群島也是極小的地方。   之所以將兩者相提並論,主要是因為英國的這三個殖民地有完整的碼頭港口等設施並且英國政府掌控力實際的權利。   至於秘魯總督區,已經設立了很幾百年,西班牙政府隨著近些年來是衰落,秘魯總督區跟奧斯曼土耳其的突尼斯王國差不多是一個性質,事實上處於獨立狀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歷史上,在西班牙被拿破侖入侵的時候,各個總督區都紛紛獨立,並且非常輕鬆的就成功了。   此外,作為海外殖民的初學者,這也是向英國人交學費,畢竟在第四次英荷戰爭過後,英國人可以說是毫無爭議的海上霸主,並且短時間內看不見追趕者,無論是到達俄勒岡還是新南威爾士,都需要使用英國的港口和船舶修理廠。   俄國能加入殖民浪潮就是因為英國人的準許,雖然英國與俄國並沒有盟約,但是英國需要俄國大量的糧食,亞麻,木材,化工原料,皮毛,鋼鐵,金屬礦產,俄國需要英國及其殖民地提供的咖啡,棉紡織品,糖,無煙煤(海軍需要)。   兩國的經濟密不可分,雖然沒有盟友之名,但有盟友之實。   與之相反的就是奧地利,雖然兩國有著近百年的盟約,但是由於俄國與普魯士共同瓜分波蘭(第二次瓜分波蘭)沒有通知奧地利,波西米亞地區的重工業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俄國,兩國雖然關係同樣密切,並且保持聯姻(亞歷山大娶了利奧波德二世的女兒瑪麗亞·阿瑪莉亞,亞歷山大的妹妹亞歷山德拉與利奧波德二世的兒子約瑟夫·安東·約翰),但是也漸漸出現了一絲裂痕。   按照親密程度排序,俄國的盟友為荷蘭,奧地利,丹麥,英國。   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俄國的盟友為英國,奧地利,荷蘭,丹麥。   西班牙大使表示自己沒有權利做出這樣的決定,需要向上麵匯報。   英國大使則表示原則上同意這件事情,但是在價格上仍需要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