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博米爾斯基的投降不僅解決了俄軍的補給問題,最為重要的還是送來了一群填線寶寶。 亞歷山大隨即下令讓巴格拉季昂親王帶領第二混成師和這一群農奴兵去進攻明斯克。 自己則先行前往布列斯特,沿途收編塔戈維察聯盟的軍隊。 6月,普魯士宣布出兵波蘭,波蘭朝野大驚,波蘭駐普魯士大使拿著波普聯合防禦條約質問普魯士外交大臣,普魯士外交大臣回答和普魯士結盟的是革命前的波蘭,不是革命後的波蘭。 當波蘭大使拿出威廉二世的親筆書信,上麵寫著威廉二世發誓支持波蘭新憲法。普魯士外交大臣羞愧難當,就連一向沒有素質的普魯士盟友英國人也譴責普魯士,聲稱這是外交史上最恥辱的條約。 不過這些都無濟於事,普魯士打著保護波蘭舊憲法和維護波蘭傳統製度,消滅波蘭雅各賓派的旗號進攻波蘭。 8月1日,明克斯和布列斯特被俄軍攻占,普魯士軍隊已經抵達華沙城下。 軟弱無能的波蘭國王波尼亞托夫斯基宣布加入塔戈維察聯盟,並命令所有波軍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然後退位。 普魯士軍隊大喜過望,認為華沙城已經是囊中之物,竟然命令步兵直接對華沙這一座堅城發起進攻。華沙城內的守軍給普魯士人上了一課,普軍潰敗,丟下了近四千人的屍體和一萬人的俘虜。 歐洲各國皆感嘆於波蘭人的狡猾和普魯士人的輕敵。 不過亞歷山大卻知道這不僅僅是輕敵的問題,在腓特烈二世去世後,普魯士軍官依然死守腓特烈的教條,拘泥於刻板的隊形,緩慢的調動。 耶拿戰役就是最好的證明! 不過擊退普魯士也隻能暫緩波蘭失敗的腳步。 出人意料的是,俄軍並沒有著急進攻華沙,反而在布列斯特停下了腳步。 在攻下布列斯特的當晚,亞歷山大在城內舉行了慶功宴,在宴會上,亞歷山大拉起魯博米爾斯基和塔戈維察聯盟的另一名主要領導人馬裡努斯·波的手走到宴會廳的中央。 “諸位,魯博米爾斯基和馬裡努斯這樣識大體,明大局的大貴族,是國家的脊梁和希望,國家應該由這樣的賢者統治,而不是那一群雅各賓派的暴徒。” 馬裡努斯麵露喜色,但是的表情顯然有一些不自然。 晚宴過後,魯博米爾斯基怒氣沖沖的走進亞歷山大的書房,質問亞歷山大是什麼意思。 在這段期間,俄國人整編他的軍隊,宣稱他戰後屠殺波蘭俘虜。 他都忍下來了,因為女皇許諾給他波蘭最高執政的頭銜,甚至可以擔任波蘭國王!(波蘭國王由貴族選舉產生)他原先以為這些是俄國人控製他的手段,讓他隻能依附於俄國。 現在來看好像出了點問題。 亞歷山大冷冷的看著他,詢問身邊的侍衛:“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是否享受到貴族應有的待遇?” 侍衛回答他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享受一切貴族該有的待遇。 聽到侍衛的回答,亞歷山大顯得非常高興,說道:“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血統高貴,待人和善,也是波蘭為數不多的知兵之人:效忠憲法,帶頭解放了自己的農奴(雖然《五三憲法》宣布解除農奴製,但是在除波蘭以外的地方沒有人執行),放棄了大貴族的權利,在波蘭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他可以說是波蘭自由派的靈魂了。這樣的貴族,需要得到合理的對待。” 魯博米爾斯基聽到這話,癱坐在地上,血統高貴,知兵,威望高,波蘭自由派的靈魂,這哪裡是誇贊啊!這是說他留不得啊! 他顫抖的回復到:“我們不能這樣殺掉這樣一位大貴族。” “不是我們,是你!” 眼見魯博米爾斯基沒有答復,亞歷山大站起身來,“看來我需要和馬裡努斯先生好好談談了!” 魯博米爾斯基舔了舔嘴唇,自己的家族數次背棄了這個國家,為的不就是維持自身的權力嗎? 現在自己沒有了退路,但是前途一片光明! 況且自己做出了這樣的事,一定可以被皇儲視作心腹,未來給予重用! 隨即,魯博米爾斯基跪在了亞歷山大麵前,親吻著他的鞋子,宣誓向自己效忠。 亞歷山大對曹操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有了更深的理解,君主用的都是人心啊! 這也是他第一次用祖母教給他多次的帝王用人之術: 用沒有後路的人! 用地位卑賤的人! 8月2日,魯博米爾斯基宣布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為法國大革命的支持者,是殘暴的雅各賓教派,並將他處死! 8月5日,一支神秘隊伍抵達了布列斯特。 這支隊伍大概有兩千餘人,由芬蘭大牧首馬林帶領,都是之前被遷徙至芬蘭的農奴。 在芬蘭,他們需要每天需要工作10個小時以上,年薪不到4英鎊,(18世紀初,英國倫敦女傭的年薪是5英鎊,波士頓的家庭醫生收取一戶顧客的年費也是5英鎊,英國皇家海軍的水手年薪不過11.5~15英鎊,還經常被拖欠和貪墨,很少能準時拿到這個薪資。英國家庭教師的年薪也不過16英鎊,農場工人的年薪則在18英鎊左右,而英國的中產階級,比如商船副船長、外科醫生和商船船長的年薪稍高一些,分別是44英鎊、52英鎊和65英鎊。) 但是他們是自由身,不會被隨意打罵甚至殺害。 他們可以享受免費的食物,他們的孩子可以得到免費教育。 工業園區的熱廢水被加以利用,流向了工人的宿舍,當波蘭的農奴得知自己可以住進免費的溫暖的房子時,痛哭流涕,大聲哭喊著要效忠羅曼諾夫王朝。 而近代的波蘭貴族自認為是薩爾馬提亞人的後代,這個民族在羅馬時代征服了斯拉夫人,波蘭貴族們以征服者的後代自居。 從歷史的角度大家都可以找出這種說法有多荒謬,但你最好不要當著波蘭貴族的麵說出來,因為波蘭貴族為了保護自己身為薩爾馬提亞人的榮譽經常和人決鬥。 波蘭貴族愛國,但絕不允許農奴和大部分農民(富農才可以充當步兵)當兵,在波蘭貴族看來波蘭的農奴和農民和自己不是一個民族,波蘭貴族認為自己是聖經傳說中雅弗(諾亞的兒子,雅弗也是哥特人追認的老祖宗,在瑞典和波蘭貴族階層中備受推崇)的後代,農民和農奴則是雅弗兄弟迦南的後代,迦南在傳說中是注定要當奴隸的。 波蘭的文青貴族也和沙俄貴族不同,沙俄的文青貴族還有解放農奴的沖動,波蘭文青貴族則直接在信件中聲稱:“我們的農民是機器。隻有我們(貴族階層)才是波蘭。” 波蘭的小貴族們很愛國,願意為波蘭流血犧牲,但他們絕不會和農奴、農民站在一起戰鬥(就算有,也是富農,這些富農往往和小貴族們有關係)。 由於波蘭貴族的大缺大德和俄國工業園區的含情脈脈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群波蘭農奴很快接受了他們是斯拉夫人,是和俄羅斯同宗一脈的兄弟,而不是什麼波蘭人,並且自發的學習俄語。 也正是如此,亞歷山大才認為在這個時候徹底同化掉波蘭是完全有可能的事。 8月19日,布列斯特,這裡聚集了舊波蘭的大部分貴族和士兵。 在校軍場,舉行了新的波蘭王位選舉。 雖然波蘭的貴族們並不清楚為什麼要先選舉再進攻華沙,為什麼要在校軍場舉行選舉,但在亞歷山大的堅持下,他們完成了新的波蘭國王的選舉,魯博米爾斯基在得到皇儲的支持,當選波蘭國王。 在魯博米爾斯基準備去加冕的時候,一群俄國士兵包圍了會場,巴克萊傲慢的說道,皇儲要發表演講,你們在這等一等。 眼見亞歷山大皇儲走向點將臺,底下農奴用迫切的眼神看著他,非常想知道皇儲會說什麼話。 經過去過芬蘭同胞們的宣傳,波蘭的農奴對這位仁君抱有極大的好感! 亞歷山大望向十萬餘人的波蘭農奴,他得給這個世界的貴族們上一課。 普魯士人就是憨批,打著防止法國大革命蔓延,阻止雅各賓派的暴動這個旗號。 看看亞歷山大的思路是什麼: ∵法國人反對國王,國王由上帝指派,法國人是天主教的大孝子(瀆聖同盟) ∴法國人反耶穌。 QED (quod erat demonstrandum) “我的斯拉夫兄弟們,我們完成了一項偉大的事業啊! 我們阻止了法國大革命的蔓延和雅各賓派的暴亂。 可能你們並不知道什麼是法國大革命,什麼是雅各賓派。 法國大革命就是法國人想推翻基督教,他們要信伊斯蘭教! 雅各賓派就是伊斯蘭教極端分子! 波尼亞托夫斯基就是想把你們賣到奧斯曼土耳其去! 但是,我們用自己的勇敢與鮮血證明了斯拉夫人一直是主最忠誠的子民。 偉大的羅曼諾夫皇室為了表彰你們的貢獻,決定將你們贖買, 隻要你們可以用俄語講述斯拉夫人的起源和羅曼諾夫皇室的功績(馬林編纂的,全是私貨) 你們以後就不再是農奴了,你們自由了!” 底下的兩千名芬蘭籍的波蘭人順勢高呼:”斯拉夫人萬歲!羅曼諾夫萬歲!” 十餘萬的波蘭農奴齊呼:”斯拉夫人萬歲!羅曼諾夫萬歲!” 波蘭貴族怒氣沖沖的想要站起來理論,卻被周圍明晃晃的刺刀勸退了。 亞歷山大微笑的跟波蘭新國王魯博米爾斯基打招呼,魯博米爾斯基滿臉怒氣的質問亞歷山大,當初女皇開是承諾保護波蘭大貴族的傳統權益的,怎麼能廢除農奴製呢? “不不不不,魯博米爾斯基國王,你誤會了,我們並沒有想廢除農奴製,我們隻是來解放斯拉夫同胞!” 魯博米爾斯基鼻子都快氣歪了:“中世紀的那些羅斯王公全是從瑞典來的維京人後裔。建立基輔羅斯,並在東北羅斯地區開枝散葉,並且在日後統治莫斯科公國、建立沙皇俄國的留裡克王朝,這都是瓦良格人!你忽悠忽悠無知的農奴就算了,忽悠我等貴族乾什麼!” 波蘭和俄羅斯所屬的斯拉夫人起源於現代波蘭境內的維斯瓦河河穀,但在公元4世紀由中亞遊牧民族入侵歐洲所引發的歐洲民族大遷徙中,斯拉夫人分成了三支向著三個不同的方向遷徙——一支向西,來到了現代的波蘭、捷克地區,被稱為西斯拉夫人;一支向南,越過喀爾巴阡山脈達到巴爾乾半島地區,被稱為南斯拉夫人;還有一隻則反其道而行之,他們向東進發,成為現代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民族的祖先,被稱為東斯拉夫人。 在三岔路口,命運將斯拉夫三兄弟推往了不同的方向。南斯拉夫人因為巴爾乾復雜的民族情況和拜占庭帝國的強大控製力,遲遲沒能建立起自己的國家。 東斯拉夫人則在862建立了基輔羅斯(莫斯科大公國的前身),雖然基輔羅斯的統治者留裡克家族本不是東斯拉夫人而是來自北歐的諾曼人,但他們很快被斯拉夫人所同化,基輔羅斯還是屬於東斯拉夫人的國家。而西斯拉夫人中的波蘭部落在統一了周邊的其他斯拉夫部落後建立了波蘭王國。 在基輔羅斯和波蘭王國建國的年代,羅馬帝國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取而代之的則是東部的東正教拜占庭帝國,和西部在羅馬帝國廢墟上建立起的天主教日耳曼神聖羅馬帝國。 由於地理位置上的原因,波蘭和基輔羅斯分別受到了這兩大帝國的影響。離神聖羅馬帝國更近的波蘭人放棄了古斯拉夫語和斯拉夫多神教信仰,而是從日耳曼人那裡接受了天主教信仰,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也用拉丁字母重新發展了古斯拉夫語(發展至今為波蘭語)。 而基輔羅斯的東斯拉夫人也和他們的兄弟一樣放棄了原始的語言和信仰,不同的則是他們接受的是來自拜占庭帝國的東正教,和由拜占庭傳教士西裡爾創造的西裡爾字母(現代俄語烏克蘭語依然沿用西裡爾字母)。 自大遷徙以來,聯係東斯拉夫人與西斯拉夫人之間的最後一根紐帶——古斯拉夫語和斯拉夫多神教就此被斬斷,原本的同胞兄弟也在歷史進程之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不同的命運。 或許是同胞兄弟間的默契,4世紀離家,10世紀末接受基督教,12世紀陷入封建割據,14世紀開始統一進程,又在16世紀開始對外擴張,波蘭人和俄羅斯人雖然不在一國,卻有著相似的發展軌跡。然而這種默契不僅不是什麼幸運的事情,反而還是不幸,還成為了兩國間結下仇怨的初始原因。 當兩國同時在16世紀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之時,卻發現唯一的擴張方向,就隻有對方的國家。對於波蘭而言,西邊是強大的哈布斯堡王朝,南邊是奧斯曼帝國,北邊是波羅的海;而俄羅斯的情況也是如此,東邊貧瘠的凍土,南邊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北邊則是冰封的白海和苦寒的芬蘭地區。 當然了,亞歷山大不會告訴波蘭農奴這些事情,他告訴那群農奴大家本來就是一家人,由於蒙古人和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和殘暴統治,所以造成了文化上的不同,我們這群人現在都屬於廣義上的泛斯拉夫人,簡稱斯拉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