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敖德薩戰役(1 / 1)

6月1日,奧斯曼土耳其方麵派奇茲拉爾阿卜杜拉前往俄軍軍營請求和談。   亞歷山大看到奧斯曼土耳其提出的協議直接笑了,你打不贏就想簽條約,我又不是李中堂!   協議規定,雙方停戰,俄國承認戰敗,俄國支付二十萬英鎊賠償,奧斯曼土耳其私下回贈四十萬英鎊,或者割讓敖德薩,奧斯曼土耳其私下回贈十五萬英鎊。   亞歷山大敢肯定,要是英國人肯定就簽了這個條約,他們沒臉沒皮的,可是俄國人絕對不可能簽這種條約。   俄國的沙皇可以暴虐,可以無知,可以荒淫,甚至可以屠殺貴族,就是不能戰敗!   打輸一場戰爭權威就會動搖,打輸兩場位置就快要不保,打輸三場就得自刎歸天以謝天下了!   亞歷山大直接把協議丟在了地上,這個動作在這個時代是帶有極大侮辱意味的舉動。   阿卜杜拉倒是不在意,他一個太監,經常跪著撿主子丟下了的東西,他被任命來談判就是因為他不要臉。   隻見他爬過去撿起地上的停戰協議,恭敬的對著亞歷山大說:“我國邊境在2月份遭到了幾起土匪的襲擾,誤以為是貴國所為,才挑起戰端,我家蘇丹與您都是極度熱愛和平的,既然誤會已經解開,大家就應該好好坐下來談一談。”   “你們挑起戰爭不就是想轉移國內視線和矛盾嗎?目的已經達到了,接著向國內宣布是因為後勤跟不上才撤退的,殺幾個後勤部的臨時工給個交代不就行了嗎。”   “話雖如此,但是前線人吃馬嚼,消耗也不少,何必空耗錢糧呢?”   “我方的後勤通過第聶伯河運輸至赫爾鬆,然後從黑海運往前線,數量還比你們少,成本是你們陸地運輸的百分之一,你們不退兵,我擔心什麼!”   “那俄方的條件呢?”   “奧斯曼土耳其無條件投降!”   聽到這話阿卜杜拉就知道亞歷山大沒有一點點和談的意願,他是想通過這種方式給本來就脆弱的奧斯曼土耳其的財政放血!   事實上阿卜杜拉並沒有猜錯,當土軍攻克伏龍佐夫卡之時,戰略意圖就十分明朗了,俄國一年的財政收入是1560萬英鎊,在塞利姆三世改革後奧斯曼土耳其的財政收入與奧地利和普魯士相近,大概是800萬英鎊,在廢除改革後,估計每年收入隻有600萬英鎊。   現在給奧斯曼的財政放放血,下一次俄土戰爭奧斯曼拿頭打!   落後就要挨打!   這次你沒挨打,那是因為我不想打你!   當阿卜杜拉向穆斯塔法四世匯報談判情況時,謝赫帕夏趁機提議撤軍。   埃爾多安帕夏卻表示反對:“偉大的哈裡發,這一仗打到現在,俄軍一槍不發,節節敗退,如今將士們士氣非常高漲,如果現在宣布撤軍,將士們不能接受啊!”   大穆夫提易卜拉欣也表示不能現在撤軍:“如今撤軍,給士兵們的遣散費就太多了,不如打上兩仗再撤。”   穆斯塔法四世驚訝的問道:“難道撫恤金比遣散費少嗎?”   眾人低下頭顱,不敢與蘇丹對視。   這個時候,還是阿卜杜拉作為蘇丹的絕對心腹回了句話,打破了這尷尬的氛圍。   “大部分俄軍也不發撫恤金,甚至他們連遣散費都不發。”   謝赫帕夏向蘇丹解釋道:“俄國的那12萬常備軍是有工資,有撫恤金,有戰利品,有軍功獎賞的,可是那些軍墾師,名義上是常備師,實際上屬於奴兵。”   “從彼得一世開始,俄國的沙皇賜予貴族一塊地,若乾農奴,並許諾他們不需要繳稅,作為回報,這些貴族在戰時需要無條件的帶領一些經過訓練的農奴參戰,所有的戰利品,軍功歸農奴的主人。駐守敖德薩的部隊都屬於這種。”   穆斯塔法四世點了點頭,但是他轉念一想,我奧斯曼采用的不是募兵製嗎?   *,跟這種蟲豸在一起,怎麼能搞得好軍事!   隻是自己才上臺,沒有什麼班底,暫時還沒有辦法與他們抗衡。   “那你們有什麼看法。”   埃爾多安帕夏回復:“我們畢竟擁有人數優勢,不如分兵圍困敖德薩,希臘人最近不怎麼安分,不如派他們前去填湖。”   “就這麼辦!”   6月2號,當亞歷山大知道對麵派希臘裔的軍隊前來填湖,也不得不感嘆奧斯曼的擬人行為,雖然這群人放在戰場上也是屬於炮灰序列,但好歹也是訓練過的軍隊,為什麼不從後方征召一些民工呢?   “命令獵兵自由射擊。”   目前亞歷山大手上的火藥不多了,這個時代的火炮精準度很低,而且希臘人也是排成鬆散隊形填湖,用火炮轟擊性價比太低。   獵兵使用的是線膛槍,這種槍械不同於射程短的燧發槍,可以在400米處造成有效殺傷,缺點就是換彈慢且造價高昂。   經過一天,眼見希臘士兵填湖意願不高,埃爾多安帕夏把最精銳的第55,57軍團的1132人作為督戰隊,哪一個希臘人敢撤退,就直接擊斃。   亞歷山大則做出了相反的舉動,號召希臘人投降,隻要希臘人遊過來,就不要開槍。   這個時候的線膛槍和燧發槍根本不能放在水裡泡,所以他也不用擔心對麵偷襲。   6月7號,聖彼得堡方麵給的援助到了,8噸火藥,一個炮兵團,一個卡賓槍騎兵旅。   6月28號,在督戰隊的刺刀下,希臘士兵比預計快了5天完成了填湖任務,當然,也有1145名希臘士兵成功逃向俄軍大營。   出乎土軍意料的是,亞歷山大沒有選擇繼續退往後麵的八個湖泊,而是選擇在B村防線與之決戰,   促使他做出這個決定的有三個因素,內部因素就是聖彼得堡對他的不滿的聲音越來越大,雖然他們認同亞歷山大的分析,但依舊希望發起進攻揍他一頓。   目前的俄國沒有鷹牌和鴿派的劃分,隻有溫和鷹牌和強硬鷹牌。   外部原因就是土雞對希臘人的虐待,雖然希臘裔士兵隻在這次軍隊中占據了6%,但是與希臘人同宗教的人數占到了54%,非土耳其人占據了71%。   X因素就是土雞不知道俄國擁有工業化製備硝石的能力,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製備,火藥儲備增加,火炮可以展示他的威風了!   此外,第九,第十一兩個步兵師在經歷過一些戰鬥後戰力略有上升,土軍的數量下降到22萬人,其中還有四萬人維護後勤線,六萬人包圍敖德薩,能進攻的隻有12萬人。   6月29日,俄國完成了新的軍事部署,將基輔師四個步兵營和師屬炮兵團安排在了右翼,並且抽調了第十一師的一個炮營,一個步兵營,以及第二獵兵團前往B村防線的核心,中央高地。   說是高地,其實海拔隻有65米。   此外,將第九師和炮兵團部署在中央高地的後麵,將第十一步兵師擺在了左翼。   卡賓槍騎兵旅,宮廷衛隊和基輔師剩餘的四個步兵營作為預備隊。   亞歷山大又命令烏沙科夫在土軍進攻時前來支援,命令馬勒耶什第的駐軍(德涅斯特河下遊的城市)用重物破壞德涅斯特河的浮橋。   謝赫帕夏在觀察完俄軍的陣型後決定采用砧錘戰術,將十二萬軍隊留下四萬作為預備隊。   剩餘八萬分成四萬,三萬,一萬,三路,首先令中路軍強占中央高地,然後四萬的左路軍進攻俄軍薄弱的右翼,等俄軍右翼潰敗後中路和右路軍逐漸跟上,形成一個大“L”型。   7月1日,上午八點,土軍中路軍進攻中央高地,亞歷山大命令消耗過後立即撤退。   上午九點,土軍在傷亡千人的情況下攻克了整個戰場的核心。   在土軍的認知中,一定是俄軍火藥不夠,人數不足,才放棄了中央高地,於是命令左路軍發起進攻。   埃爾多安帕夏率領四萬人向友誼發起進攻,等待著他的是亞歷山大坐鎮的基輔師四個步兵營和師屬炮兵團。   “命令基輔師有序撤退,卡賓槍騎兵旅前來支援!”   亞歷山大的整個戰術核心就是南方集團軍最精銳的基輔師,也隻有基輔師可以做出有序撤退這樣的行動。   等到卡賓槍騎兵旅到來,迂回包抄了左路軍的側翼,形成了“L”型,埃爾多安沒有想到處於人數劣勢的俄軍右翼還敢反擊,被打得猝不及防,急命馬穆魯克騎兵前來增援。   為了增加對俄軍右翼的突破,謝赫帕夏又從預備隊,中路軍中各抽出一萬人,支援左路軍。   眼見土軍中路軍僅剩兩萬人,第九師師長歐根下令奪回中央高地。   歐根將部隊排成一!!一!!一!!—的形狀,一就是橫隊,!的直線就是火炮,直線後麵的“.”就是步兵縱隊。   火炮率先開火,緊接著步兵縱隊進行沖鋒,突入土軍。形成半包圍的結構,中央高地失手,土軍被迫調集剩餘的三萬預備隊。   這樣,土軍沒有了預備隊和戰略縱深,隻要在戰線上一點突破,就會造成全線潰敗。   俄軍將剩餘的預備隊也投入了中央高地,在中路戰場,土軍隻擁有六萬人,而俄軍擁有兩萬七千人,還包括宮廷衛隊和基輔師四個營的精銳。   經過四次搶奪,土軍中路傷亡慘重,再也無法進行反擊了。   下午一點,中路的情報傳到亞歷山大的耳中時,亞歷山大對著康斯坦丁說:“勝勢已定!”   康斯坦丁懵逼的看著哥哥在戰場中悠閑的給自己沏了一杯茶葉,不解的問道為什麼。   亞歷山大用令人信服的聲音解釋了原因:   一,消除了敵方預備隊的存在,使得陣型從大縱深變成了寬正麵的態勢。   二,在右翼故意暴露弱點,牢牢控製住土軍主力。   三,戰線分割導致指揮信息不能傳遞,互相支援變得困難。   四,欲擒故縱,之前命令中央高地被攻擊後撤退,等高地主力分散的時候,全力奪回。   其實康斯坦丁不知道亞歷山大純數吹牛逼,俄軍右翼用八千人拖住土軍五萬人三個多小時,這個時候無論是論證為什麼必勝還是沏茶,都是在鼓舞人心。   即使中路仍成焦灼狀態,亞歷山大依舊會不急不忙的沏一杯茶。   在人數如此劣勢的情況下,指揮官需要做一些什麼來鼓舞士氣,以亞歷山大皇儲的身份,隻要他不騎著驢車逃跑,戰局就能繼續進行下去!   “*,火炮支援怎麼還不來!”亞歷山大在心中暗罵道。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仿佛是上帝聽見了亞歷山大的心聲,中央高地向土軍的左路軍開炮,由於射擊諸元在兩周前就已經測量完畢,所獲得的戰果極大!   至於優素福帕夏的右路軍,在與第十一師交戰正酣時被黑海海軍偷襲,倉皇而逃。   至此,戰役進入俄軍反攻階段!   包圍敖德薩的六萬人以保加利亞族,塞族人居多,他們跟希臘人一樣,都信仰東正教,對於蘇丹的命令很是不滿,聽聞前線潰敗,當機立斷,以英勇頑強的姿態重建了德涅斯特河的浮橋,接著戰略轉進。   本尼格森伯爵眼見包圍敖德薩的六萬人撤退,立刻命令不要管撤退的那六萬人,全軍合圍土軍主力。   下午四點,土軍剩餘的十萬人被本尼格森伯爵的部隊阻攔,經過四十分鐘後突破封鎖。   不過這四十分鐘決定了土軍落敗的命運,亞歷山大命令將所有六磅炮集中起來,用馬拉著,逼近前線。   “不能再往前了,會遭到敵方騎兵襲擊的。”炮兵團團長亞歷山德拉勸阻到。   “我與你們同在!”   “推進!”   “推進!”   “推進!”   火炮從距離土軍1600米推進到距離土軍120米。   這時隻需要土軍的輕騎兵集合起來發動一次反沖鋒,俄軍的火炮就會全軍覆沒。   但是後方撤退的路線已經被打通,馬穆魯克又屬於雇傭兵性質,怎麼會在潰退的時候發起反沖鋒!   近距離的火炮射擊對土軍造成了致命的打擊,尤其是在土軍需要過河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