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九章 國家改革委員會(1 / 1)

當縉紳議會的成員聽到亞歷山大的話語時鬆了一口氣,隻要沙皇還願意與貴族商討,那就是沒有撕破臉皮,有底線的改革,大家一起坐下來好好談談。   雖然從彼得大帝開始俄國的君主就注重工業(手工業)以及商業的發展,這些人主要分布在赫爾辛基-維堡-聖彼得堡-莫斯科-梁贊-沃羅涅日-赫爾鬆這一條軸線上,是亞歷山大改革的主要支持者,但是其中多半還是貴族,他們自己也還是擁有部分的農奴和土地,所以支持但不徹底支持。   反對亞歷山大改革的人主要集中在波蘭和西西伯利亞平原,這群人從事農業生產為主,拒絕釋放農奴,但是由於亞歷山大並沒有宣布直接廢除農奴,而是通過利益交換和平贖買,所以他們反對但不完全反對。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反對派手中的軍事實力不足。   所以現在的俄國仍具有和平協商的可能,這也是亞歷山大所期待的,因為他相信工業的增速會遠遠超過農業,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是更占據優勢的一方。   還有一個原因是他才20歲,哪怕熬也能把這群人熬死,等到換屆的時候,可操作性就要大很多。   並且,現在的歐內部問題和外交現狀並不能支持亞歷山大肆無忌憚的改革,萬一爆發內戰新征服的波蘭,芬蘭,瓦拉幾亞,摩爾達維亞估計就要脫離俄國的掌控了,土雞和普魯士說不定也會參與進來分一杯羹。   目前雙方最大的分歧就是哪些人可以參加國家改革委員會,亞歷山大更傾向於伯爵及以上的貴族,因為他們所持有的工廠,商業份額更多,並且相信無論怎麼改革,他們都能憑借自己的血統,實力,占據一席之地。   反對派則希望有更多的小地主能夠參與進來,增強自己的實力。   還有是否要從保護國和自治公國選拔成員。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協商,兩邊決定,每個州選出爵位最高,資歷最老的一名貴族,如有並列,由亞歷山大裁決,根據每州上繳的稅收,每十萬英鎊可以推舉一名貴族,波蘭王國擁有10個名額,其餘三個公國,各推舉5位貴族,總共就是102名貴族,這些人來判斷是否能通過法案。如果國家改革委員會通過了法案,縉紳議會不得阻攔。   經過利益交換與妥協,1797年11月,國家改革委員會通過了第一份改革計劃書,   1.改貴族統兵製為軍團製,設立參謀部,士兵的招募與訓練歸參謀部負責。   2.施行公務員考核製度,以後政府所有招募的官員都需要通過公務員考核製度,不過貴族子弟可以通過推薦,免除考核。   3.承認至1797年1月1日之前貴族開墾的田地為勛田,免稅。   4.改人丁稅為土地稅。   吵了八個月才達成四條協議,首相列普寧表示累了,乾嘛老想著內部改革,對外擴張不好嗎?   看看法國,已經吞並了瑞士,熱那亞共和國,帕爾馬公國,米蘭公國,瓜分了威尼斯共和國,聖馬力諾共和國,而俄國這幾年竟然沒有獲得一寸的土地!   亞歷山大拒絕列普寧的提議,西邊的奧地利和普魯士是盟友,北邊的瑞典已經慘不忍睹了,南邊的土軍和中亞汗國等到鐵路通車後再去打比較好。   不過,也不是沒有機會。   盼星星盼月亮,1798年4月12日,法國東方軍團成立,拿破侖出任司令。   督政府給予拿破侖極高的待遇,讓他自己挑選軍隊、將領,並可以自行委派官職。   拿破侖挑選了貝爾蒂埃、繆拉、朱諾、拉納等一票在之前意大利戰役中表現突出的人員,還在軍中安置了約瑟芬前夫的兒子歐仁·博阿爾內、他的弟弟路易·波拿巴等一些親戚。   同時,因為遠征的目的地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拿破侖還帶走了一支由167位科學、技術和文化專家所組成的考察團。   拿破侖將東方軍團整編為5個師,合計25000名步兵、3000名騎兵和100門火炮。   在拿破侖臨行前,督政府給拿破侖下達了此戰的任務:1、占領埃及;2、驅逐英國在中東的勢力;3、摧毀英國在紅海沿岸的商業基地;4、避免與奧斯曼土耳其開戰。   如果拿破侖有25萬人並有一支與英國海軍旗鼓相當的艦隊,完成這個任務或許不難;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拿破侖隻有2.8萬人,法國海軍在自己家的港口啟航都要偷偷摸摸,更不用說與英國人海上決戰了。如此勞師遠征,要完成督政府的任務簡直是天方夜譚。   不過亞歷山大出手了,當7月1日拿破侖遠征埃及的消息傳到聖彼得堡,亞歷山大立即召集西班牙,奧地利,普魯士和丹麥大使,表示希望組建第8次十字軍東征,徹底擊垮奧斯曼土耳其,戰後普魯士和丹麥瓜分波蘭,西班牙占領北非,俄奧兩國平分巴爾乾半島,光復君士坦丁堡。   與此同時,亞歷山大宣布開征戰爭稅和收取宗教捐款,開展宣傳機器,宣布要消滅邪惡的ysl,誠摯邀請所有基督教國家的君主前往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商討如何出軍。   俄國撤回了駐奧斯曼土耳其大使,駐歐洲各國的使臣也在紛紛勸說教會和大貴族,希望他們參與到瓜分奧斯曼土耳其的這場盛宴中。   實際上亞歷山大並沒有想真的與奧斯曼土耳其開戰,目前俄國國內正在進行大規模基礎建設,等到鐵路修建完畢,才是入侵奧斯曼的最佳時機。   這次純屬是俄國的外交訛詐,他就是在賭英國人極力維持歐陸平衡,不會放棄奧斯曼土耳其。   果然,英國人上當了,在英國政府看來,第七次俄土戰爭俄國就沒出力,從第六次俄土戰爭停火時間到現在,已經八年了,俄國應該已經恢復了實力,再加上其餘諸國的聯手,奧斯曼滅亡是大有可能的。   如果奧斯曼土耳其徹底滅亡,就意味著俄國的勢力範圍將擴張到地中海和印度地區,這對於英國來說是絕對難以忍受的。   尤其是俄國還扶持了杜蘭尼王朝這個打手,杜蘭尼可就在印度的邊上,印度的實力英國人是了解的清清楚楚,根本沒有實力去抵擋俄國人培訓的四個精銳步兵師和兩個炮兵團。   作為歐陸攪屎棍,英國外交大臣威廉·格倫維爾親自出馬,到訪西班牙,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登基之初,信奉天子垂拱以治天下,政權實際上落到其妻帕爾馬公主瑪麗亞·路易莎和她的情夫曼努埃爾·德·戈多伊手裡。   然後西班牙首相戈多伊於1796年8月19日與法國簽訂《第二次聖伊爾德弗索條約》,法國與西班牙結為同盟,西班牙的實際上的最高權力由戈多伊掌控。   英國外交大臣格倫維爾與戈多伊展開談判,“尊敬的首相,您千萬不要被亞歷山大的花言巧語所欺騙,北非的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利比亞名義上屬於奧斯曼土耳其,但實際上處於獨立狀態,根本就不存在聯軍協同作戰這一說法,加入聯軍並不會得到什麼支持,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實際上就是西班牙單挑北非,其餘諸國瓜分巴爾乾半島。”   “此外,地中海的霸權由英國,西班牙和法國瓜分,為何要引入俄國呢?”   戈多伊冷哼一聲,內心在想,英國人的外交官就是惹人討厭。   就好像是在一個家庭裡,哥幾個都想吃母親烘焙的蛋糕,俄國人和普魯士人的想法是端著盤子去廚房門口等著,好搶先下手。本質上是通過自己的武力去搶奪。   法國人,西班牙人,荷蘭人和奧地利人就精明一點,他們會說:“媽,我給奶奶送上兩張,上回她說挺喜歡吃你做的蛋糕。”一句話堵住其他人的嘴,然後搶先把蛋糕拿走,簡單來說就是為自己的暴力行為披上一層文明的外衣。   英國人最不一樣,蛋糕剛出來,他就要動手去拿,嘴裡還說:“我上班了,明天發工資,回來給你們帶好吃的。”   他用身份的變化,改變了整個平臺,都不在同一個高度和你們說話。   問題是英國就是個王國,跟西班牙一個等級,裝呢!   此外,他所謂的回來給你們帶好吃的可能就是點了一份涼拌牛肉,然後將剩下來的調料打包給你,嘴裡還振振有詞:“我為這個家操碎了心啊!”   英國人說的東西戈多伊自然想的到,難道西班牙不知道北非幾個國家處於獨立地位嗎?難道西班牙不知道占領這些地方需要自己出兵嗎?難道西班牙不知道奧斯曼土耳其覆滅俄國的力量不會進入地中海嗎?   我要知道的是如果不參加這個同盟,西班牙能得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