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8年12月6日,亞歷山大返回了聖彼得堡,剛剛回到東宮,PGB局長馬林科夫就給亞歷山大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印度帕德瑪納巴什瓦密神廟的黃金被秘密運送到了聖彼得堡港口,神廟的財富價值近1億英鎊。 (並沒有找到確切的數字,根據報道在2011年價值112億美元,這裡采用的是新海月大神在《地中海吧主之路》一書中的數據) 亞歷山大對此次行動的負責人進行獎賞,帶隊的PGB少校馬馬杜·麥肯齊直接升任PGB希臘負責人,授予世襲子爵爵位,其餘的行動人員也被授予終身男爵爵位。 這筆錢財亞歷山大是不打算用來發動戰爭或者是投資工業的,他希望建造屬於俄羅斯的金融市場,亞歷山大命令財政部製定一個方案,給出建立國有銀行和盧布金本位化的具體細則。 12月7日,亞歷山大召開了內閣會議,商討具體的出兵方案,英國和奧地利的駐俄國大使也參加了此次會議。 海軍出兵的方案非常好解決,早在7月份,黑海海軍艦隊就已經開始動員了,聯軍的統帥也沒有任何的爭議,由地中海艦隊司令納爾遜擔任。雖然俄國海軍在吸收尼德蘭海軍後實力大增,黑海艦隊的噸位跟英國地中海艦隊的噸位也非常接近,但是水手的數量和質量以及海軍的實戰經驗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彌補的。 有爭議的點是陸軍的出兵方案,第二戰場橫跨阿爾卑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由卡爾大公擔任統帥,戰線以南由蘇沃洛夫擔任主帥,有爭議的點在於奧地利方麵希望由神羅皇帝弗朗茨二世統一調度南北兩個軍團,理由是奧地利更熟悉意大利的地形,並且奧地利派出的士兵更多,理應由奧地利方麵擔任最高軍事長官。 亞歷山大看著侃侃而談的奧地利大使不知道如何反駁,從理論上來看這無可厚非,三十萬大軍一定得有一個統一的指揮,否則會被逐個擊破。 但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君主有很多都屬於又菜又愛玩的類型,最典型的就是神羅皇帝弗朗茨二世和之後的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一世。 亞歷山大看過俄軍參謀部對於弗朗茨二世軍事能力的評價,感覺是不如蔣校長的。 按照國際慣例,出兵多的一方可以指派最高軍事長官,地位高的人也可以擔任最高軍事長官,弗朗茨二世同時滿足上述兩個條件,亞歷山大沒想出什麼理由來反駁,他總不能說弗朗茨二世純純菜鳥,不如讓卡爾大公統一指揮,這不是挑撥離間嗎? 亞歷山大把目光投向了內閣眾臣,發現他們也沒有什麼有說服力的理由,隻好同意了讓弗朗茨二世擔任總指揮。 並且告訴奧地利大使,俄國會在聖誕節後出兵,第一批部隊會在明年三月之前抵達,剩餘的部隊會在明年六月之前抵達。 在送走英國和奧地利的大使後,眾人開始商討具體拍哪一些部隊上前,這次戰爭,亞歷山大是準備認真幫自己大舅子一把的,奧地利在前麵扛著,俄國才能在後麵發育。 參謀長尼古拉·薩爾特科夫向亞歷山大匯報陸軍改編情況,自從1977年改貴族統兵製為大軍團製,俄國陸軍目前共擁有24萬常備軍,8萬地方守備部隊和40萬的預備役,波蘭,芬蘭等國一個可以提供8萬軍隊。 其中,24萬常備軍由14個步兵師,7個騎兵旅,10個炮兵團,5個獵兵團和7個工兵團組成。由於取消軍墾師的編製,增加彈藥的訓練量,陸軍的基礎開銷也從原先的140萬英鎊一年增長至210萬一年。 再加上換裝,演習,軍事技術投入,軍事設施維護,陸軍的開支一年有將近320萬英鎊,約占俄國收入的24%,海軍的開支與之前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一年的開支有160萬英鎊,兩者相加占據俄國財政收入的36%。 再經過一番討論後,亞歷山大拍板第一批部隊人數為三萬一千人,由赫爾鬆師,明斯克師,哥薩克騎兵旅,第一炮兵團,第一工兵團組成,蘇沃洛夫擔任指揮,第二批的部隊人數為四萬九千人,由第一師,第二師,波蘭師,兩個騎兵旅,一個炮兵團,一個獵兵團和一個工兵團組成,由伊萬·伊萬羅維奇·薩爾特科夫擔任指揮。 之後,殖民大臣維索茨基又向眾人講述了目前海外殖民地情況。 “目前我國殖民地分為三個類型,第一種是貿易,第二種是分封,第三種是擴張。俄屬中美洲和俄屬東南亞都屬於貿易類殖民地,每年上繳中央近10萬英鎊。” “俄屬南美洲屬於分封類型,截至目前,我們一共在俄屬南美洲分封了12個公國,35個伯爵領,他們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園和礦場。” “俄屬北美洲和俄屬大洋洲屬於擴張類型,到目前為止,俄屬北美洲人口超過一百五十萬,其中俄國人8萬,除俄國外白人3萬,土生白人三萬,其餘皆為當地土著,雖然已經站穩了腳跟,但依舊需要中央政府提供武器和工具的援助。” “俄屬大洋洲的情況最為糟糕,目前依舊隻擁有墨爾本和悉尼兩個據點,占地麵積約兩萬平方公裡,人口隻有1.2萬,每年需要中央撥付20萬英鎊來支援殖民地建設。” 亞歷山大點了點頭,對著眾人解釋為什麼要提殖民地的事情,因為俄國缺人了。 俄國人口3500萬,加上幾個附屬國家,總人口超過4000萬,僅次於滿清和印度,按照常理來說是不缺人的。 但是相比於原歷史上,俄國既要搞工業,又要搞基建,還要搞殖民,人力資源就略顯不足了。 “我的看法是俄國的東進運動可以停一停了,擴張的對象可以放在現有的殖民地上。” 在大航海時代,西歐人通過遠洋航行成功在海外開辟了大量殖民地。俄國則將精力放在了進行橫貫歐亞大陸的擴張。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1582年,俄羅斯落魄貴族斯特洛甘諾夫組織了一支由哥薩克人組成的雇傭軍,他們翻過了高聳的烏拉爾山脈,向西比爾汗國發起了進攻。 在滑膛槍和火炮麵前,西比爾汗國的冷兵器軍隊猶如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魚肉。麵對強大的沙皇俄軍,西比爾可汗被迫放棄了自己的土地,率領部眾向南方遷徙。 在征服了西比爾汗國後,沙皇俄軍一路向東,直達太平洋西岸,一路上基本沒有遭遇像樣的抵抗。在占領了西伯利亞廣袤的土地後,沙俄政府開始在西伯利亞進行當地居民同化以及建設工作。1586年,俄軍在圖拉河口附近建立第一座城堡——秋明城堡。 次年,俄軍在鄂畢河水路的交通樞紐位置,建立了托波爾斯克城堡。此後,這類具有軍事據點和行政中心雙重性質的城堡在西伯利亞各交通要道和戰略要地紛紛建立。 1604年,沙俄在額爾齊斯河岸建立托木斯克要塞,標誌著沙俄完成了對西伯利亞的侵占。 完成了對西伯利亞地區的侵占後,沙皇俄國加緊了對遠東地區的布局,17世紀末,沙皇俄國的先鋒部隊抵達了黑龍江,遇到了當時國力正盛的清帝國,兩國在黑龍江沿岸展開了多長戰役,雙方互有勝負。 雅克薩之戰後,沙俄明白不可能逼迫清政府在短期內在邊境問題上有所讓步,於是中俄兩國簽訂了關於邊境問題的《尼布楚條約》。 簡單來說,俄國的東進運動是由哥薩克社區,國內貴族和罪犯進行邊界殖民,不是由俄國中央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