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河在阿爾卑斯山脈以南,呈東西走向,特雷比亞河在皮亞琴察以西,呈南北走向,前兩章把亞平寧山脈和阿爾卑斯山脈弄混了,不好意思!) 3月26日,蘇沃洛夫攻克都靈,莫羅退往熱亞那。 雖然俄奧聯軍節節勝利,不過莫羅很快就發現了俄奧聯軍的一個缺點,雖然俄奧聯軍擁有整體上的優勢,但是分散在四個地區,貝勒加德的2.7萬人正在圍困曼圖亞要塞,另有4萬人駐紮在米蘭,阿爾卑斯山脈等地,此外,蘇沃洛夫的三萬人在都靈,梅拉斯的三萬人在圍困亞歷山德裡亞要塞,而此時經過法國國內支援的莫羅手上仍具有4萬人,加上麥克唐納的3.4萬人,可以聯合起來,將俄奧聯軍逐個擊破。 莫羅和麥克唐納會和有兩條道路可供選擇,一條道路是從熱亞那的沿海道路會和,優點是蘇沃洛夫無法對此舉動進行乾擾,缺點則是從沿海道路會和速度較慢,且距離聯軍較遠,聯軍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集結軍隊。 第二條道路就是從波河以南,亞平寧山脈以北的道路行軍,優點是速度快,缺點是容易被聯軍乾擾。 經過一番思索後,麥克唐納決定走第二條道路,隻有這個冒險的舉動才能獲取戰場的主動權。 蘇沃洛夫雖然並不知曉法軍的計劃,不過他也能看出聯軍分散的情形,他下令留下五千人駐守都靈,剩餘部隊向東進發,重點是要快! 3月28日,蘇沃洛夫緊急趕至亞歷山德裡亞,並接到情報,麥克唐納確實是從波河沿線而來,並且貝勒加德認為自己兵力短缺,放棄了對曼圖亞要塞的圍困,氣得蘇沃洛夫大罵。 站在貝勒加德的視角,麥克唐納需要留下一部分軍隊鎮守南意大利,剩餘的兩萬多人的部隊北上和曼圖亞要塞的一萬守軍南北夾擊,奧軍一定是打不過的,所以他不敢繼續圍困,倉皇撤軍。 可是蘇沃洛夫認為解救曼圖亞要塞僅僅隻能取得局部地區的戰術勝利,卻是完完全全輸掉了整場戰役。 首先,聯軍處於數量上的優勢,並且封鎖了海岸線,法軍的糧食等生活物品可以就地征集,火藥和槍炮隻能通過陸路運輸,時間拖得越長,對聯軍約有利。 此外北意大利不想北部的萊茵戰場,地勢平緩,並且有波河流經,從亞歷山德裡亞到熱那亞隻有75公裡,從米蘭到曼圖亞要塞隻有180公裡,很難隱藏行軍軌跡。 如果麥克唐納敢解圍曼圖亞要塞,蘇沃洛夫會直接選擇南下擊潰熱亞那軍團,從此麥克唐納的軍團和要塞駐軍就徹底與法國本土斷了聯係完完全全就是任人宰割了! 不過這個時候說什麼也無濟於事了,蘇沃洛夫命令梅拉斯留下一萬六千人繼續圍困亞歷山德裡亞,命令米蘭的部隊迅速向亞歷山德裡亞靠攏,剩餘部隊繞過要塞,繼續東進。 此時,蘇沃洛夫展現出了堪比拿破侖的行軍速度,他率領俄國率先出發,在24小時內前進了足足60公裡,中途隻休息了4個小時。 30日中午,蘇沃洛夫在不足兩天的時間內走完了80公裡的路程,趕到了特雷比亞河西岸,撞上了麥克唐納的法軍。 蘇沃洛夫行軍速度如此之快得益於他平時的戰術理念和俄國的新軍製和技術發展。 在蘇沃洛夫編寫的著作《製勝的科學》一書中寫到,勝利的基礎有三: 1.決斷力 2.速度 3.進攻 蘇沃洛夫的戰術理念講究在快速運動中形成以多打少,此次帶來的俄軍就是蘇沃洛夫一手訓練出來的,對速度的要求極高。 第二就是軍製的不同,以往的軍製使得所有軍隊聚集在一起,行動緩慢,要是遇見突發情況更是拖拖拉拉,非常容易延誤戰機。俄軍采用多層編製,比如說這次的行軍,俄國以團為單位,從不同的路線行軍,大大提高了行軍的速度。 第三就是技術的發展,巴氏消毒法可不僅僅可以用來延長啤酒的保質期,還可以用來製作軍用罐頭,罐頭的普及減少了征糧和烹飪的時間,這三條因素也導致了俄國以超出法軍想象的速度抵達前線。 在經過一次試探性進攻後,蘇沃洛夫選擇等待梅拉斯的軍隊。 奧軍的素質就比俄國差不少了,雖然奧軍人多,但是足足四萬精銳折損在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還有三萬精銳駐紮在維也納和班內特邊防區,剩餘的精銳多數在卡爾大公指揮的萊茵軍團中,跟隨梅拉斯的都是從意大利地區招募的軍隊。 但是無論怎麼說,聯軍在特雷比亞河的人數對比是4.1萬對陣2.4萬,優勢在我! 4月1日上午,蘇沃洛夫做出如下部署,奧軍1.6萬人由梅拉斯指揮,在北邊發起進攻,另外由俄軍將領托爾斯泰率領五千人作為預備隊,剩餘的2萬人在南線率先發起進攻,然後北線再發起進攻,北線拖住敵人即可,緊接著,托爾斯泰繞襲南線敵軍,殲滅南部敵軍後渡河,將北部敵軍向北方驅趕,接著在逐步殲滅敵軍。 上午九點,南線的俄國率先發動進攻,南線的兵力對比是2萬對陣1.6萬,占據兵力優勢的俄軍很快就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但是沒有能徹底擊潰法軍,這時候隻要托爾斯泰的騎兵一到,就能徹底擊潰法軍,但是直到下午三點,托爾斯泰的預備隊都還沒有到。 原因是駐守曼圖亞要塞的貝納將軍留下六千人留守要塞,剩餘的四千人趕往了特雷比亞河前線,梅拉斯擔心手上的1.6萬奧軍抵擋不住1.2萬法軍的進攻,連忙召回了已經出發的托爾斯泰將軍。 雖然南北兩線的聯軍都對法軍取得了戰術性優勢,法軍被迫退至河東,但是沒能完成殲滅法軍的戰略目標。 蘇沃洛夫忍不住質問梅拉斯,“1.6萬人擋不住人家1.2萬人的進攻嗎?你占據了兵力優勢,法軍的四千人還是剛剛趕到就加入了戰場,無論怎麼說也沒有擋不住的說法啊!” 梅拉斯尷尬無比,解釋到:“我軍士兵大部分來自威尼斯,威尼斯本來就不以陸軍出名,更何況威尼斯才剛剛被占領兩年,民心不順,訓練時間也不夠長,所以實在抵擋不住法軍的進攻。” 蘇沃洛夫聽著梅拉斯的辯解,無奈的搖了搖頭,雖然自己是北意大利戰場的最高指揮,但是弗朗茨二世是反法聯軍最高指揮官,自己沒辦法解除梅拉斯的職務,更何況,之前的克萊還不如梅拉斯呢! 蘇沃洛夫望向特雷比亞河,思考如何渡河。 特雷比亞河河床寬河水淺,此外此時正是枯水期(意大利半島屬於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低溫多雨),非常利於進攻方渡河,但是老天也給予了防禦方一個巨大的buff,河床上鵝卵石遍布,實心炮彈也能發揮出霰彈的效果。 如果強攻一定會損失慘重,不過倒是也不一定強攻,之前的聯軍處於分散狀態,為了阻止莫羅軍團和麥克唐納軍團合流,蘇沃洛夫選擇出兵乾擾,如今目的已經達成,現在的亞歷山德裡亞要塞周圍的聯軍得到了米蘭方向的支援,足足有四萬六千人,莫羅軍團加上亞歷山德裡亞要塞隻有四萬三千人,曼圖亞要塞的情形則是兩萬七千人包圍了六千人的守軍,特雷比亞河戰場則是三萬八千人對戰兩萬五千人,在各處都處於兵力優勢。 此外,俄國國內也不斷有援軍趕來,自己是占有主動權的一方。 4月2日,麥克唐納則接到了一則不好的消息,法國的盟友西班牙拒絕出兵支援。 讓西班牙拒絕支援是英國人的手筆,雖然法國和西班牙是盟友,但是西班牙並沒有經歷過革命,保王黨和教會依舊擁有巨大的實力。 但是法國入侵了教皇國,改名為羅馬共和國,又入侵了同屬波旁家族的那不勒斯王國,改名為帕特諾珀共和國,英國人就是看準了這點,鼓動西班牙的保守派。 英國人告訴保守派,隻要你們不出兵,那不勒斯王國還是屬於波旁家族的,教宗國還是教皇陛下的。 這個時候,蘇沃洛夫占領都靈的消息也傳到了馬德裡,26天掃平整個北意大利讓西班牙人意識到法國雖然有霸主之資,但是海軍比不過英國,陸軍比不過俄國,先觀摩觀摩,西班牙就此作出決定,拒絕出兵! 這其實也體現了法國督政府的一個弊端:沒錢! 法國大革命為什麼爆發? 兩個字:“沒錢”。 緊接著大革命爆發後貴族紛紛攜帶資產出逃,督政府發現一個事:即使取消了貴族和教士的免稅特權國家還是沒錢。 怎麼辦? 出去搶錢吧! 所以能給法國督政府從意大利地區搜刮來無數財寶的拿破侖瞬間成為了法國家喻戶曉的大英雄。 1798年法國的生產初步恢復,從尼德蘭,瑞士,北意大利吸的血足夠支撐起法國的財政,但是搶劫搶慣了,法國順便又占領了教皇國和那不勒斯王國,這就導致了盟友西班牙的強烈反對。 此外,這一次法軍遇見的狀況與上一次大不相同。 上一次拿破侖遠征意大利,打著民族自決,解放壓迫的旗號瞬間贏得了意大利地區民眾的好感,但是很快意大利人民發現他們錯了,民族自決是法蘭西民族自決,解放壓迫是解放法蘭西民族不受壓迫。 北意大利的所有邦國都遭到了法軍的搶劫,強奸,甚至屠城,意大利人民本來覺得誰來統治都不會比哈布斯堡家族更差勁了,緊接著拿破侖證實他們是錯誤的。 意大利民眾從此意識到一個事實:雖然眼前這家屋子挺爛,但是沒有找到新房子的時候先別燒掉老房子。 很可惜,後來奧匈帝國的那群人沒有領悟到這一點。 因為時局對法軍逐漸不利,麥克唐納決定主動出擊,法軍既不占據人力優勢,又不占據地形優勢,不過他還有一張底牌,他比聯軍更熟悉亞平寧山脈的地形,所以麥克唐納決定賭一手。 4月2日夜,麥克唐納派貝爾格帶領兩千人繞行亞平寧山脈,意圖襲擊聯軍南線。 4月3日上午七點,法軍發起進攻,盡管貝爾格所率領的軍隊屬於法軍的精銳,並且擁有亞平寧山脈的地圖,但依舊無法抵擋大自然的偉力,經過一夜的繞行,成功抵達的隻剩不到八百人。 這八百人以縱隊對俄軍發起進攻,俄軍則是采用散兵線麵向特雷比亞河一字排開,盡管這個時代的燧發槍不如後世的線膛槍,說是散兵線,實際是相鄰兩個人間距並不大,但是較為鬆散的隊形給了法國機會。 趁著巴格拉基昂變陣迎戰貝爾格將軍的部隊時,聯軍的陣線出現了約1公裡的缺口,麥克唐納令維克托渡河突擊俄軍,俄軍繼續變陣,南線由南向北呈一一I的形狀,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法軍雖然以極小的代價渡河,但是俄軍的陣線並沒有出現混亂。 於此同時,蘇沃洛夫命令北線的托爾斯泰前來增援,並且強調,不需要理會梅拉斯的命令。 隨著貝爾格的八百勁旅損失殆盡以及托爾斯泰的增援,法軍渡河部隊被三麵夾擊。 不過法軍倒是在北線取得了優勢,盡管奧軍火炮獲得了鵝卵石buff的加成,但是新招募的部隊還是難以抵擋法軍的強勢進攻,期間梅拉斯多次向蘇沃洛夫求援,但都遭到蘇沃洛夫的拒絕。 雖然意大利人不行,但是梅拉斯還是有點東西的,他派遣一千騎兵襲擾法軍左翼,另外兩千騎兵充當督戰隊,凡是掉頭的士兵直接槍斃。 下午兩點,在南線法軍敗局已定之時,蘇沃洛夫才派一千騎兵前往支援梅拉斯,眼見俄軍騎兵支援,法軍開始撤退。 可以說這場戰鬥是極為成功的,俄軍憑借快速的陣線轉換和人力優勢,並沒有讓法軍占到太大的便宜,南線,法軍陣亡三千餘人,被俘六千餘人,俄軍傷亡三千餘人。 最慘的是奧軍,北線戰場奧軍作為防守方被法軍打出了恥辱的1:3的交換比,法軍陣亡一千餘人,奧軍陣亡四千餘人。 法軍另有五千餘人失蹤,麥克唐納帶著他剩餘八千多人退守南意。 PS:剛開學要選導師,事有點多,不能保證日更了,不好意思。 感謝追念成分的打賞,國產RMB,Tom1,JohnnyCheam,希世醬喲,書友160919225316132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