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阿布基爾港戰役(1 / 1)

要是康斯坦丁和阿裡帕夏的話語傳出去,一定會驚呆許多人,俄國在同盟期間就對盟友捅刀子了。   穆罕默德·阿裡,出生於卡瓦拉(今屬希臘共和國)。埃及近代政治家,奧斯曼帝國駐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裡王朝的創立者(1805年-1848年在位)。   阿裡早年從事煙草買賣。1798年應征入伍,兩次參加抗擊拿破侖侵埃戰爭。後利用埃及權力真空的機會,獲得當地人民支持,於1805年被擁立為埃及總督,名義上臣服奧斯曼帝國,實為獨立政權。1807年擊敗英國乾涉軍。1811年消滅馬穆魯克勢力,統一埃及。   曾先後出兵鎮壓漢誌的瓦哈比派起義,征服蘇丹,參與希臘獨立戰爭。1831至1833年發動第一次土埃戰爭,相繼占領巴勒斯坦、敘利亞等地,企圖建立一個以埃及為中心的阿拉伯帝國。1839年發動第二次土埃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但在英、俄等列強乾涉下被迫撤軍,僅保留埃及總督的世襲權及對蘇丹的管轄權。1848年遜位於其子易卜拉欣。1849年病故於亞歷山大,享年80歲。   阿裡統治埃及期間,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現代化改革。他以改革土地製度為先,發展農業,重視教育,創辦了以軍工業為主的埃及第一批近代工業。同時改組陸軍,聘請外國教官訓練新軍,建立海軍。阿裡推行的一係列政策,使埃及在19世紀30年代末成為地中海東部強國,也是最早推行西化改革的阿拉伯國家。他因此被譽為“現代埃及的奠基人”。   作為穿越者的亞歷山大早早就開始布局,早在1795年,PGB就找上了阿裡,阿裡是當地的豪族,兩者一拍即合,所作的也隻不過是走私軍馬,扶持棉花種植,走私止疼藥,販賣私酒等一係列正常的商業活動,隨著拿破侖遠征埃及,作為奧斯曼帝國的“鄉賢”,阿裡帕夏入伍,經歷過數次慘敗,阿裡帕夏深深的意識到奧斯曼土耳其的腐敗與無能,PGB順勢伸出橄欖枝,挑動埃及獨立。   現在阻擋在阿裡帕夏奪取埃及權力隻剩下兩部分,第一是穆斯塔夫帕夏率領的近衛軍,第二就是當地的馬穆魯克。雖然阿裡帕夏口中說著不敢與康斯坦丁大公打賭,但實際上心裡比誰都希望穆斯塔夫帕夏全軍覆沒。   康斯坦丁判斷土軍失敗的原因有三:   1.三條陣線分布太過鬆散   2.缺少騎兵   3.盟友是英國   阿裡帕夏一愣,他並不理解陣型有什麼問題,第一道防線坐落在兩個丘陵之上,與第二道以村莊為核心的防線相互支援,並且英國海軍的內海炮艇可以提供火炮支援,並且己方還占據人力優勢   按道理講,在阿布基爾港這個地形,英軍海軍艦炮可以展示出極強的威力,但是很快,英國人就向土軍展示了什麼是轉進如風,當拿破侖命令陸軍火炮前移至岸邊轟擊英國海軍時,英國海軍選擇戰略轉移。   拿破侖加急趕到,所攜帶的火炮大多是8磅炮,對內海炮艦的威脅不大,但是史密斯準將依然選擇避戰。   史密斯準將心想:“怎麼能拿高貴的海軍軍艦跟陸軍兌子呢?太不值當了!不如讓土軍的登陸部隊去做填線寶寶。”   但是英國海軍一撤退,土軍第一道防線的兩個團的側翼火炮支援就沒有了,拿破侖當機立斷,命令繆拉率領騎兵從兩個丘陵的中間穿過,拉納和得斯滕分別率領兩千陸軍逼近丘陵。   繆拉的騎炮兵繞至土軍後方向其展開了炮擊,第二道防線的土軍希望支援友軍,但是由於距離過長,再加上沒有騎兵的掩護,支援速度緩慢。   兩個丘陵處的土軍抵擋不住,後路又被繆拉的騎兵截斷,他們隻好紛紛跳入海中,按照歐陸的規矩,跳入海中就屬於放棄抵抗,退出戰鬥了,法軍的火炮也沒有對準他們,但是土軍的炮艇卻不乾了,這群馬陸就知道逃跑,帝國的未來一定會毀滅再他們手中,於是紛紛向海中的友軍開火,意圖逼迫他們重返戰場。   顯然,海軍這麼做是徒勞的,土軍選擇向法軍投降。   第二道防線的土軍在支援途中,將側翼露給了法軍,第一道防線的土軍好歹有丘陵的地形阻擋,已經大海保護側翼,第二道防線的士兵可什麼都沒有,同樣的騎兵包抄,同樣的步兵前壓,他們陣亡的比第一道防線的土軍還快!   經過三個小時,穆斯塔夫驚訝的發現,前兩到防線就這麼沒了,並且投降的人數還超過一半,不過第三條防線是最重要的防線,兩側被大海保護的很好,此外,自己的騎兵衛隊也已經趕到,自己還有一戰之力!   起初,拿破侖看到穆斯塔夫的陣型有一些頭疼,自己隻攜帶了少量的輕型火炮,少量騎兵的正麵沖鋒完全就是以卵擊石。   拯救拿破侖的是貝爾蒂埃,貝爾蒂埃掏出了一份詳細的地圖,向拿破侖指出了一塊海角,拿破侖看到地圖上的地方狂喜,理解命令火炮部隊移至A點開始自由炮擊!   可悲的是作為埃及都合法統治者,穆斯塔夫竟然沒有注意到這塊海角,於是他命令左翼後退,這這號給了拿破侖進攻的機會,一馬當先的依舊是繆拉元帥,這名戰功赫赫的騎兵將領率領僅存的600騎兵發起進攻,與穆斯塔夫的近衛騎兵團交戰在一起。   下午四點,土軍全麵潰敗,穆斯塔夫帕夏戰死,正當史密斯準將大為悲傷之際,康斯坦丁大公卻表示要和拿破侖談一談。   5月16日,奧斯曼土耳其的外交代表趕到阿布基爾港。   康斯坦丁表麵的任務是支援聯軍登陸,實際上是挑動埃及獨立並且勸拿破侖回國。   首先要談的第一點就是俘虜的問題,穆斯塔夫的兩萬人陣亡不到四千,其餘均已投降,如果阿裡帕夏能夠收復這些降卒,再加上本部的阿爾巴尼亞軍團,總人數就達到了三萬人,已經擁有了割據一方的資本。   這個點是比較好解決的,歐陸的傳統就是輸了割地賠款,目前還沒有做出大規模殺俘的情況,經過一番談判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阿裡帕夏以3萬英鎊贖買了戰俘,並且承諾他們在接下來三年內不會參與對法國的軍事行動。   其次就是勸拿破侖回國的問題,無論是英國的史密斯準將還是拿破侖自己,還是俄國和奧斯曼土耳其,都希望拿破侖盡快回去。   英國人是希望盡早恢復紅海的貿易,奧斯曼土耳其是覺得盡早把拿破侖這個災星送走了事,拿破侖遠征埃及,造成了埃及地區和敘利亞地區的權力真空,如果不能盡快趕走拿破侖,恐怕過不了多久這些地方就會獨立。   拿破侖自己也想盡早回去在歐陸建功立業,康斯坦丁按照亞歷山大的命令要放拿破侖回去。   最重要的問題是拿破侖和手下的軍隊什麼時候回去,以什麼樣的姿態回去。   拿破侖和奧斯曼土耳其希望法軍盡早回國,開始卻遭到了英國和俄國的反對,英國雖然希望盡早恢復紅海貿易,但是自己接下來還要登陸尼德蘭,怎麼能這麼早放法軍回國呢?   俄國也是同樣的道理,你拿破侖自己回去就行了,法軍等等再回去。   經過俄國與英國的無恥叫囂,拿破侖和奧斯曼土耳其隻好同意拿破侖可以攜帶五十人回國,剩下的人得沿著北非走到突尼斯,然後從西班牙方向回國,路費由奧斯曼土耳其承擔。   別問為什麼要走回去,問就是你拿破侖命令火炮向英國軍艦開火的時候將所有船隻打壞了,動不了了,不信的話你派船隻渡過地中海試試。   至於戰爭的勝負,現在法蘭西贏了,然後等法軍回國後奧斯曼土耳其收復失地,兩邊都說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