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第4次英邁戰爭(1 / 1)

送走拿破侖和法軍之後,康斯坦丁帶領第二批部隊抵達了意大利地區。   “蘇沃洛夫元帥,我來是給與滿足解放農奴條件的士兵贖買,並且獎賞接下來的戰略目的。”   蘇沃洛夫點了點頭,通過軍功解放農奴的政策一變再變,逐步完善。   不僅僅是上陣殺敵可以累計戰功,服役時長,後備役訓練,運輸物資,俘獲敵人也可以作為戰功,在敖德薩戰役過後,許多積累五個人頭的士兵選擇退役加入國企,然後通過後備役訓練的時長來積累人頭,贖買家人。   本次意大利戰役許多人其實並沒有積累到十個人頭,但是蘇沃洛夫悄悄謊報了戰功,目的是增加自由身的人數,這些人接下來會和康斯坦丁去希臘,康斯坦丁會加冕為希臘國王,並且同樣還是俄國沙皇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畢竟人生地不熟,亞歷山大給康斯坦丁配備了一支百戰之師,反正是英國人出錢贖買,他一點都不心疼。   蘇沃洛夫看到名單,嘴角莫名抽搐了一下,這份名單上足足有四萬人,兩萬人是第一批援軍,還有兩萬人是第二批六萬人中的,如此苛刻的條件,英國人能同意嗎?   康斯坦丁看出了蘇沃洛夫的疑惑,回答道,英國人在印度遇到點困難,他們目前正有求於我們,肯定會答應的。   第二個就是接下來的軍事行動,蘇沃洛夫率領新增的四萬人北上萊茵戰場,隻需要防禦不需要進攻,卡爾大公會率領四萬人北上接應登陸,如此著急是因為弗朗茨二世的催促和國內的反應。   最近俄國發現鈔票,成立證券交易所,發現國債,開發新收復的兩個公國,都離不開尼德蘭流亡貴族的鼎力支持,亞歷山大不能寒了他們的心,便同意弗朗茨的計劃。   還有不為人知的一點是,亞歷山大不想跟英國陸軍做盟友,俄國雖然人口眾多,但是這四萬人屬於精銳中的精銳,要是全軍覆滅還真是讓俄國陸軍傷筋動骨的,他可不敢把這群人交給英國人統領。   於此同時,英國外交大臣格倫維爾又再次求見亞歷山大,因為印度出現了大問題。(深紅色為英國東印度公司,綠色為海德巴拉,紫色為邁索爾)   與常人意料不同的是,1799年之前英國的官員反對大規模擴張殖民地,原因有二:   1.英國更願意去貿易,掠奪而不是建設,擴張,因為建設,擴張成本高,萬一建設過後再出現一次美國獨立戰爭,那英國就要哭慘了。   2.國內工業化需要耗材,資本家如今大規模使用童工和女工,不願意把寶貴的人力資源投入到殖民地中。   可是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隨著鴉片和茶葉的大規模種植,東印度公司的員工猛然發現,貿易隻能賺個差價,自己種植鴉片和茶葉後銷售,賺的更多!   所以這些人一改以往撈一筆就走的思想,決定認真開發印度,但是他們遇見一個問題:   沒人!   來東印度公司的人都是冒險家和破落貴族,想讓他們下地乾活還是太為難他們了,當地的土著經過英國的細心嗬護後所剩不多,所以他們決定開始侵略擴張,建立附庸,他們通過賄賂送走了法國雇傭兵,然後附庸了海德巴拉。   問題是他們用來賄賂法國雇傭兵的前是用來購買滿清茶葉的孟加拉稅。   從1795年東印度公司開始嘗試自己種植茶葉,由於經驗不足,種出來的茶葉數量不足,成本還高,印度總督莫寧頓伯爵理查德選擇大力扶持印度茶葉行業,減少從滿清的進口,結果就是英國茶葉價格大幅度上升。   現在理查德又挪用稅收大英中央可受不了了,印度丟了就丟了,大英貴族老爺喝不起茶葉你負責嗎?   必須回歸以往的重商模式!   但是理查德選擇了將內閣的命令當成廢紙,在他的弟弟阿瑟的支持下理查德與東印度公司的員工協商,決定繼續擴張,拉著中央下水!   值得一提的是,莫寧頓伯爵和他的弟弟有一個輝煌的姓氏,韋爾斯利。   是的,莫寧頓公爵的弟弟阿瑟就是未來打敗拿破侖的威靈頓公爵,不過現在他隻是一個小小的印度軍團的上校。   1798年6月,阿瑟率軍準備南下邁索爾,因為邁索爾的蘇丹蒂普是個很有本事的統治者,他肅清吏治,加強中央集權,培養新軍,增加財政收入,興辦工廠,培養船隊,甚至還想往非洲去擴張殖民地!   理查德向倫敦方麵稟告,如果不加以乾涉,不出三十年,邁索爾可以完全統一印度,驅逐所有歐洲勢力!   當然了,理查德也知曉英國中央絕對不會相信印度有這樣的猛人,以為肯定是自己想挑起戰爭而編出的借口,所有他將邁索爾描繪成法國的傀儡,並且擁有很多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的老兵。   並且強先出手,先斬後奏,他截下了東印度公司每年需要上繳中央的財政,在歐洲募集雇傭兵,宣稱是邁索爾王國和馬拉塔帝國先行出生進攻,自己被迫反擊。   然而出乎理查德意料的是,杜蘭尼王朝和錫克聯盟的遊牧騎兵沿恒河掠劫孟加拉地區,不是英軍打不過,而是一部分英軍正在南下,況且從歐洲募集的雇傭兵還沒有到達,理查德被迫給了一筆錢財,雖然敵軍退去,但是邁索爾王國也知曉了英軍大舉進攻的計劃。   按理說英國失去了偷襲的先手,但是等到德意誌地區的雇傭兵到達,英國仍擁有巨大的優勢,但是俄國在杜蘭尼王朝的教官出手了,他指出,騎兵與對方簽訂的條約是三年內不允許與英軍開戰,不允許掠劫東印度公司的地區,但是沒有說不能給邁索爾王國賣裝備啊!   此外,趁著印度地區內亂,杜蘭尼王朝可以與錫克聯盟聯手,南下搶奪卡拉特汗國和塔爾普爾王朝(今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和信德省)   經過一頓改革,蒂普蘇丹的國庫逐漸豐盈,購買了杜蘭尼王朝逐漸淘汰的一部分裝備,並且聘請了俄國的軍事教官。在1799年2月1日的戰鬥中,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給與了英軍迎頭痛擊,此戰,邁索爾王國的三萬勇士成功擊退了英軍的四千人,以9000人傷亡為代價消滅敵軍745人,俘獲179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   雖然英軍打出了1:10的交換比,但是阿瑟卻感覺到事情不對,不能在這樣下去了,需要向中央請求支援。   第一個是照這樣消耗下去,成本太高,即使能打下邁索爾王國,又怎麼去治理。   第二個就是邁索爾王國的軍隊竟然能承受9000人的傷亡,30%的傷亡比可不是一般軍隊能承受的起的!這就說明蒂普蘇丹對國內的掌控能力很高。   阿瑟不知道的是之所以邁索爾王國能承受這麼高的傷亡比,一方麵是蒂普蘇丹的威望,另一方麵就是俄國軍事教官的督戰隊。   他們將最精銳的邁索爾王國的宮廷衛隊擺在最後麵當督戰隊,隻要前麵有人敢撤退就直接槍斃,在英軍攻勢最強的時刻,他們親自斬殺了十餘名逃兵,其中還有一人是蘇丹的侄子,陣線才穩定下來。   作為老倫敦正米字旗的理查德,他正確的運用了報紙,在泰晤士報上,他宣稱以三百人的損傷殲敵三萬,完全征服了這塊流淌著奶與蜜的地方,這片區域足有60萬平方公裡,耕地麵積占到75%,一旦成功開發,英國就不再需要從外界進口糧食,隻是由於人員短缺,未能完全開發,希望中央予以支持。   皮特首相微笑著詢問陸軍大臣帕夫洛斯·米爾斯的看法,米爾斯回復到:“我親愛的首相,事情並不如你想想的那麼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