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被兼並的“王牌企業”(1 / 1)

頑石點頭 馮村少保 1849 字 8個月前

阿音的新東家,和阿邦的老東家,也就是阿布有所忌憚的大港集團,是一家有深厚國企背景的大型企業,經營涉及了方方麵麵,從早期的土地規劃測量評估、燃氣管道建設、公路通訊電網的鋪設,得盡天時地利。在全麵經濟建設的時代潮流下,大綱集團響應政府號召,開始進軍麵向終端消費者的商業體。   和其他國企的作法不同,大港的各級領導的思想極度的一致,支持了采用收購方式來迅速擴大了自己的商業覆蓋範圍,短短幾年時間,就從東北大跨步,滲透到了到了中原地區,並頗有建樹。   鄭州是中原地區的中心城市,大港集團自然也把這裡定位成重點開發地區。為了節省人力物力,集團決定加大收購兼並的力度,經過多輪博弈,最終把目光聚焦在了當地一家頗有名氣的老牌百貨商場。   這家老牌百貨商場,就是鄭州民家喻戶曉的“亞細亞百貨大樓”,它的“東城店”和“西城店”曾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獨領風騷,當年的總經理別出心裁的組建了“國旗班”,一群年輕靚麗的女孩子,引起了中原商界的特別關注。“中原之行哪裡去,鄭州亞細亞”的口號甚至在“新聞聯播”裡被多次提及,這在當年那個商業經濟剛剛開始萌芽的時代,絕對是焦點所在。   以至於全國各地的零售企業紛紛跑來鄭州考察學習,甚至連剛剛起步發展的大港集團,也由總裁親自帶隊,很是仔細認真地觀摩了兩個星期,是這個可想而知,當年的“亞細亞”是何等的風光無限。   隨著經濟發展大潮的不斷沖擊,加上海外商業機構進駐國內市場,“亞細亞”很快就失去了競爭優勢,層層審核、級級把關的繁瑣流程,以及臃腫的人事機構,使得它的商場反應速度一再被超越,等到新的總經理大誌掌舵的時候,它已經麵臨著破產了。   正值企業兼並整合的高潮時期,幾家背景深厚的企業入股,“亞細亞”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春”,然而好景不長,股東會對於企業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各執一詞,“蜜月期”隻有短短幾年,股東們便不歡而散了。就在即將掛牌拍賣的節骨眼上,在鄭州發改委領導的陪同下,大港集團的陸總裁再次找上門來。   當時在很多領域都在推行國營企業改製,而大港集團已經率先成為第一批國營改製的“有限責任公司”。經過幾番艱難的談判,大港集團收購了“亞細亞”所有的債權和債務,在大家的嘆息和掌聲中,“亞細亞”的門頭被拆了下來,掛上了亮閃閃的“大港Mart”標誌。   大誌被新成立的“大港Z城分公司”繼續聘用,繼續行使了原來“亞細亞”總經理的管理範疇,這個任命是由Z城發改委全程參與的,大港集團總部也隻能順水推舟,畢竟企業改製還是要以穩定為最主,很多老員工手裡都是帶著股份的,他們對於大誌的信任度相當高,在“員工委員會”的選舉中力推大誌。   可想而知,大港Mart的人事結構是臃腫的,員工的管理體製也是按照過去條例進行的整改。東城店和西城店,雖然整體做了裝修,改頭換麵搖身一變有了“購物中心”的名字,但是憑心而論,實在是名不符實。   新、舊公司之間的碰撞是在所難免的。大港總部為了盡快加強對“Z城分公司”的控製力,連續向Z城外派了好幾位作風強悍、手段雷厲風行的強權派高管,然而事與願違,老舊勢力表麵上一團和氣,暗地裡卻一直都在不停地埋地雷、挖戰壕,處處作梗。   所以,這些總部外派過來鄭州的高管們,紛紛折戟,無功而返。   表麵看起來,“老亞細亞”的老哥兒們,維護住了自己的權益,大家在大港的位置也得到了穩固,團隊也沒有被瓦解,而實際上,鄭州分公司的工作狀況,卻是差強人意的,離大港總部的指標要求卻越來越遠,已經踩在了集團鐵律的紅線上。   大誌和他的“老牌團隊”的思想意見很一致,這種“非暴力不合作”,隻能是暫時的權宜之計,如果不能盡快完成人事調整,推進公司人事的融合,盡快改善現狀,解聘就隻是遲早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