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聚會,試試他(1 / 1)

雞籠山麓。   這地方位於皇城的西北幾裡。雖然名字不好聽,但在應天府,也算是文氣最重的一塊區域了。   在朱元璋定都之時,就已經改應天府學為國子學,位置正是雞籠山附近,前兩年,也就是洪武八年,他下旨在鳳陽置中都國子監,於是應天府的國子監也就提上了日程。   早就有風聲說,當今陛下要將應天府裡的國子學也改成國子監,大概是要將雞籠山這邊的地方給擴建重修一下,隻是暫時未有動工的意思。   不過,正是因為這些風聲,雞籠山山麓有不少位置已經建起了平房,甚至是二層的酒樓。   可別小看商賈們的敏銳,他們早早地就已經為日後必定人氣文氣雙重興盛的國子監做好了準備。   就在這片逐漸興旺的區域之中,有一家最為著名的酒樓,名為望月樓。   望月樓也不知道是誰開的,但肯定背景很硬,就連國子學中的夫子大儒們都時常過來捧場,酒菜雖比旁邊的貴一些,可是味道也確實是好。   今日,宴請當世大儒宋濂的地方,就在望月樓。   數輛馬車從東南方向滾滾駛來,很明顯,來者都是從皇城附近往這邊走的,馬車裝飾低調,卻都透著一股子清貴味道,就連車夫看著都比別家的乾凈些。   其中一輛最為質樸的馬車之中。   宋慎坐在裡頭,被這搖搖晃晃的馬車搞得有點想吐。   他本來是不暈車的,可如今完全看不見本就會比較沒有安全感,加上又不能像前世一樣直視前擋玻璃,濃烈的暈車感不停襲來,幾欲作嘔。   宋慎覺得,這會兒要是能照照鏡子,那自己的臉一定是綠的。   “子畏,你不舒服?”   對麵傳來一道蒼勁且中氣十足的聲音。宋慎知道,那是自己的祖父宋濂。   他搖搖頭,有些艱難地拍了拍胸口,將胃裡那股子翻江倒海的感覺給壓回去了一些,才道:   “祖父無須擔心,或許是臥床太久,坐馬車有些不習慣,過一會兒就好。”   宋濂看著自己這容貌俊朗、談吐溫和知禮的孫子,心裡隻有無限的嘆息。   要說悔,他比誰都後悔!   孫兒相貌堂堂,自幼功課上佳,若無意外,日後也該能成為跟他一樣的大儒,在翰林院和大本堂有一席之地。甚至再想得遠些,等太子殿下繼承大統,自己是太子的老師,那自己的孫兒,殿下難道不會多給些照顧?   偏偏,偏偏這孩子摔了一跤,居然就給摔成了個盲的!   宋濂真恨不得自己替他摔那一下,反正老都老了,老天爺要乾嘛沖自己來就是了,何必去整宋慎呢!   “我聽太醫說,傷著腦袋的人更容易暈,你要是不舒服,咱們就歇息一會再往前,別硬撐著,啊?”   聽到這便宜祖父的話,宋慎莫名還有點感動。   他上輩子是起點孤兒院出身,無父無母的,一切都靠自己打拚。如今雖然穿越變成了個瞎子,可是整個宋家的氛圍都極為和睦,正兒八經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也算是血賺了。   哪怕不為了自己這條命,就為了宋濂,還有便宜父親和便宜叔叔這一大家子人,他也得盡力挽救宋家傾覆於洪武十三年的命運。   宋慎擺了擺手,往身旁摸索著說:   “車上應該是放著梅子之類的果脯,孫兒吃幾顆就好了,正好等會還要吃飯呢,這不也是生津開胃的嗎?一會兒我多吃兩碗飯!”   看他摸了半天也沒摸到那個放果脯的碟子,宋濂更心酸了,差點落下淚來。他用衣袖匆匆抹了抹眼角,便趕緊將碟子推到了孫兒手邊,並讓他多吃一些。   …………   在馬車中的宋家爺孫倆對話之際。   望月樓,二樓。   一個靠窗的房間,有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正扒拉著窗戶往外張望。   這個年輕人,正是換了個尋常富商打扮的當今皇太子,朱標!   朱標一邊張望,一邊時不時地回頭看房間裡頭,說:   “爹,你說他會不會不來啊?畢竟眼睛都看不見了,他要是不想來,老師也不會責怪他的。”   同樣換了衣裳的朱元璋坐在桌前,慢悠悠喝著茶,邊喝邊道:   “宋濂什麼人啊?你也知道他是你老師,哪怕已經告老,這朝廷裡也不知有多少人正盯著他的動向呢。”   “他孫子出了這麼嚴重的事情,還是個獨苗苗,底下人意思都這麼明白了,宋濂要是不出來定定人心,那還了得?”   朝廷裡的勢力,如今大致可以分成兩邊。   倒不是尋常百姓認為的那種文臣武將絕對不對付的樣子,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正相反,在洪武朝,文臣武將們關係都還不錯。   不對付的,是以劉伯溫、宋濂等人為首的浙東文人,還有以胡惟庸、李善長等人為首的淮西勛貴。   淮西勛貴們,那都是跟著朱元璋從頭開始打天下的老夥計了,甭管是李善長他們這樣的文官,還是常遇春藍玉等等武將,算起來都是老鄉,關係絕對不差。   加上他們都是開國勛貴,身上的榮耀個頂個的多,壓根也不怵誰,甚至如今的丞相胡惟庸在朝中的威望,隱隱都有些功高蓋主的意思了。   朱元璋當然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早早地就開始扶持另一批人,也就是劉伯溫和宋濂這群浙東文人。   即便李善長那幫人也有不少文人,但出身不同,劉、宋等人天然就跟淮西勛貴尿不到一個坑裡,朱元璋也對他們寄予厚望,想讓朝廷裡的勢力均衡些,以免出現更大的問題。   可惜,文人,尤其是這群讀書讀精了的老文士們,哪有傻子呢?   劉伯溫不接茬,朱元璋就扶持楊憲。楊憲不中用,他就扶持宋濂。   如今宋濂也告老還鄉要走……   剩下的那批浙東文人,自然也就慌起來了。   但朱元璋並未將自己的打算告訴尚且年輕的朱標。這孩子心眼好,壞事他自己做了就行,否則日後朱標怕是舍不下麵皮施恩。   “我覺得老師不是那麼在意名利的人……”   朱標嘀咕了一句,緊接著眼睛就一亮,指著窗外道:   “哎,那是老師的馬車,他來了!不知道有沒有帶上宋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