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中記載,長平之戰時,樂毅也在趙國,但不為原主趙丹所用。首先就是樂毅雖有大才,但是他是趙燕兩國客卿,太不專一。二是樂毅年紀大了。 而自己重活一世,雖然樂毅年紀大了,但是廉頗龐媛等等都是老將,即便沒有保障,樂毅不去戰場了,但是也能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當當老師參謀參謀,還是很適合的。就看自己能不能說通樂毅,畢竟現在樂毅受燕惠王蒙蔽,往來於燕趙之間,為兩國同時效力。 來到了望諸君府,侍衛通報了府前門衛。 一會兒過去,樂毅前來迎接趙丹。 “不知大王駕臨,有失遠迎,還望大王贖罪。”樂毅跪拜說到。 “無妨,寡人即興而來,叨擾將軍了。”趙丹扶起樂毅說到。 “大王請。”樂毅對著趙丹指引到。 “將軍請”趙丹拉著樂毅的手一起走。樂毅一愣不過也沒有反駁就順著趙丹進了君府。 入了大廳,趙丹當仁不讓的坐在了主位上,待樂毅入座後。 樂毅對著侍女說到“設宴,本將要款待大王” “諾”侍女躬身而退。 “樂將軍,本王此來是解救將軍於困局,成全將軍之盛名。”趙丹等侍女出門對著樂毅說到。 “大王何出此言?”樂毅疑惑道。 “之前寡人閱讀到一本書,書中記載:春秋時期,齊襄公昏庸無德,被其堂弟等人刺殺。當時在國外避難的弟弟公子糾與公子小白都要搶先回國,爭奪王位。 在回國途中,公子糾派其同僚管仲設下埋伏,射中小白的衣帶,小白應聲倒下假裝死,卻偷偷搶先回到齊國即位,號稱齊桓公。 公子糾卻以為小白已死,放慢行軍速度,六天後才得知小白已繼承王位,又逃回到魯國。糾的輔臣召忽殉主,管仲卻沒有選擇所謂的盡忠自殺。 齊桓公命令魯國殺死公子糾,並把管仲押送回齊國,準備親自報一箭之仇。 而管仲與鮑叔牙之間卻有著深厚的友情,《列子·力命》中講到,鮑叔牙深知管仲賢能,管仲也自稱:“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 於是鮑叔向齊桓公力薦管仲,管仲轉而投奔仇敵,當時名聲掃地,可是他投敵真是朝秦暮楚,沒有氣節嗎?如今的將軍和管仲何其相似!!都是一臣事二主也。 後來管仲對鮑叔牙坦言,之所以要活下來,就是想輔佐公子小白使齊國日益強盛,從而實現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抱負,讓傑出的才能得以施展。 齊桓公也不計前嫌,任用管仲為相。勵精圖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一代霸業。 有言道:“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然而一個立誌要做大事的人,是不會為了個人的名利得失,守“小忠”而棄“大忠”的。管仲就是這樣的人吧!他前後事奉二主,皆盡心、盡責、盡忠,最終在歷史上成為了一代名相而流芳千古。” “本王覺得樂毅將軍有國士之才,況且將軍本就是我大趙之人,何以為燕惠王所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