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在暫時穩定了漠北局麵後,便讓霍去病帶上兩千騎兵馳援安西都護府。 當他抵達高昌時,郭孝恪也正好攻下了焉耆城。 於是霍去病又馬不停蹄的趕往焉耆。 郭孝恪輕輕鬆鬆就解決了焉耆叛亂,此時正意得誌滿。 又得到霍去病兩千精騎的支援,就更加輕視西域各國。 他對霍去病說道:“霍將軍,我安西都護府的三千將士,可當三十萬精銳之用,橫掃西域根本不在話下。” “如今又有霍將軍的兩千精騎支援,我安西軍便是如虎添翼,所向披靡,西域諸胡自當聞風而降。” “我看就是突厥人碰到我軍,也要避讓三分。” “你現在來的正好,我正要南下攻打龜茲。你們稍作休整,兩天後隨我出發。” 霍去病道:“此次代王派末將馳援郭都護,正是為了攻打龜茲。” “代王有令,命郭都護占領龜茲後,征集當地百姓廣泛種棉花。” 郭孝恪疑惑道:“種植棉花?那是什麼東西?” 霍去病道:“就是那種又白又軟,花如柳絮的東西。” 郭孝恪一聽就明白了,霍去病所說的棉花,正是高昌國家家戶戶門口都有種植的白疊子。 他說道:“原來是白疊子。那東西既不能吃又不能用,還不如種一些瓜瓜果果來的實在。代王讓種植白疊子是何用意?” 霍去病道:“都護有所不知,白疊子所產白絮可用於填充衣服被褥,禦寒保暖卓然有效。” “有了白絮之後,我軍駐守邊塞,就再也不用承受寒霜冰雪之苦。” “就算是在天寒地凍,大雪沒膝的惡劣環境下,我軍也可以千裡奔襲暢行無阻。” 棉花在唐朝的身份就跟牡丹一樣,隻是一種觀賞性植物。 中原並沒有用棉花做衣服的技術,也沒人想過用棉花做冬衣保暖。 西域雖然有少部分以棉花為主的紡織品,但是樣式十分難看,進貢朝廷後,也被束之高閣,無人問津。 畢竟達官貴人有錦貂玉絨,根本看不上西域這種鄉巴佬的東西。 郭孝恪不大相信霍去病說的話,因問道:“霍將軍,既然白疊子的作用如此之大,那為何代王不上奏聖上,讓中原百姓大麵積種植?” 霍去病道:“中原土地有限,種糧食嫌不夠,哪還有多餘的土地種白疊子?” “而且代王說過,西域這地方天時地利最適宜種白疊子,他們又地廣人稀,種白疊子最為合算。” “一畝地產三十斤白絮,夠紡織三名士兵的冬衣。龜茲國方圓百裡之內,有可種植白疊子的土地一百萬畝,足可以裝備三百萬寧士兵。” 聽到霍去病大言不慚的說裝備三百萬士兵,郭孝恪不禁啞然失笑。 “我說霍將軍,老夫見你年紀輕輕就高居五品司馬,官拜將軍之號,想必你定然有過人之處。” “可老夫聽你剛才所說,怎麼又如此誇誇其談?” “我大唐十道三百六十州,六百個折沖府,滿員府兵也不過七十萬人。” “你竟然一張口就是三百萬,果然年少輕狂,無知者無畏啊。” 霍去病道:“都護此言差矣!這三百萬並非是末將所說,而是代王親口告訴末將的。” 郭孝恪道:“如此看來,代王也不懂治軍了。” “就是整個安西都護府,滿打滿算也不過四十萬人,漠南草原也隻有百萬之眾。代王又如何征集這三百萬士兵?” “且不說他征集不到,就是征集到了,可這三百萬人的糧草如何解決?要不了半年,全國的糧倉恐怕就要被吃乾凈了。” 霍去病道:“這些問題不是末將所考慮的,末將隻管執行代王的命令。” “攻下龜茲後,其國百姓必須全部種植白疊子,他們所需的糧食衣物,全部由北庭節度府負責運送。” 郭孝恪道:“行,既是代王令旨,老夫遵命表示。” …………………… 兩日休整過後,霍去病隨同郭孝恪征討龜茲。 龜茲國王早就聽說了焉耆王被俘虜之事,因此不等大唐軍隊抵達城下,他早就帶著一家老小棄城而逃,隻留下國相那利抵擋唐軍。 西域小國的都城都十分簡陋。 龜茲城還沒有大唐的皇宮大,城墻隻有一丈多高,城內居民也就五六千人而已。 郭孝恪不費吹灰之力便攻破了龜茲城,那利隻帶了少數親信隨從逃出城外。 因為龜茲城靠近西突厥的勢力範圍,如果讓龜茲國王逃到西突厥的話,必然後患無窮。 於是郭孝恪分兵兩千給霍去病,讓他繼續向西追擊龜茲國王,自己則率領剩餘一千兵馬,駐紮在龜茲城外。 歸順大唐的龜茲城官員希望郭孝恪能帶兵入城,以震懾城中居民, 但是郭孝恪認為,龜茲城剛剛攻下,城內居民多有不服氣的,恐怕會陰謀動亂,因此駐守城外比較保險。 官員勸他道:“那利一向深得民心,如今他逃亡在外,城中百姓都對他心存幻想。” “一旦他得到援兵卷土重來,城內又群起響應,到那時候,大唐軍隊便會腹背受敵,進退失據。” 郭孝恪一向輕視西域各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而且他們確實也不抗打,因此就頗為驕縱。 他對龜茲官員說道:“我大唐將士神勇無敵,所向披靡。” “那利叛軍在我大唐鐵騎麵前,猶如羔羊之於猛虎,他若敢來,也不過是自尋死路罷了,有何懼哉?!” 郭孝恪不僅最強如此說,而且還身體力行。 他讓官員將城中的西域美女都請入軍營,和全軍將士篝火燒烤,歡歌痛飲,來一場戰地聯歡,以此慶功。 然而果然如龜茲官員所擔心的那樣,那利逃亡之後,很快就借到了兩千突厥兵,趁夜偷襲了唐軍大營。 郭孝恪見形勢不對,立即下令全軍退往龜茲城內。 然而龜茲城內的民眾早就暗地聯合了那利,他們禁閉城門,登上城墻阻擋唐軍入城。 郭孝恪仍然以為龜茲城易攻難守,隻要稍微用力,就能攻破城門。 可他不知,城中的龜茲人卻早用黃土封實了城門。 大唐將士沖撞的並非是一扇破舊不堪的城門,而是一堵結結實實的城墻。 前路已被堵死,後路也退無可退,大唐將士隻能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郭孝恪為鼓舞士氣,身先士卒帶頭攻城。 然而龜茲人萬箭齊發,箭如雨下。大唐將士縱然有堅不可摧的鋼鐵意誌,但是終歸是血肉之軀,難以承受箭矢之殤。 郭孝恪的長子郭待詔也在此戰中身中數十箭,鮮血浸透皮甲,倒在城門之下。 可嘆一千大唐壯士,在經過整整一夜殊死力戰後,最終全部以身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