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唇槍舌劍(1 / 1)

“金大學士,你也誤會了。”   見金幼孜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朱瞻墡笑了起來。   的確,金幼孜的角度很是刁鉆,把什麼都掩飾的很好,但是他卻太過想當然了。   “哦?”金幼孜做出一副驚訝的樣子,然後微微欠身。   “看來殿下是有高見了,下官洗耳恭聽。”   “金大學士哪裡的話,都是些拙見罷了,還望金大學士指正。”看著金幼孜一副謙遜的模樣,朱瞻墡選擇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首先是金大學士所說的財政問題。”   “的確,在這次出發之前,我父親就幾次三番的提醒我,此行一定要向皇爺爺闡明利害關係,說經過廣東這次災害,我大明國庫怕是真的要捉襟見肘了。”   “或許到不了掏空國庫的地步,但估計也得開始寅吃卯糧,啟用給未來預備的不時之需了。”   “不過,這個問題卻不是無法解決的。”   “啟稟皇爺爺。”朱瞻墡說著轉過身,對著朱棣跪了下去。   “此前孫兒有一件事沒有說明,那就是此次孫兒所護送的糧草實際上並非是從國庫調動的,而是孫兒出的。”   “你出的?”朱棣微微一愣,但旋即明白了朱瞻墡說的是什麼。   “是的。”朱瞻墡抬起頭,直視著朱棣探尋的目光。   “孫兒是朱氏子孫,如今朝廷需要,孫兒自當竭盡全力。”   “同樣的,以後朝廷若是需要,孫兒還能夠出一些力,雖然不多,但還能調動這次調動的糧食數量,讓大軍支持一個月應該是沒問題的。”   “哈哈哈,好!好!好哇!”朱棣聞言,高興的心情溢於言表。   “本來吧,對於此前你插手商業一事,爺爺還心有不滿,擔心有人說你身為宗室子弟,卻與民爭利。”   “但後來,隨著你將北方商業管理的井井有條,也從不侵占普通商賈的利益,爺爺也就沒有管你,就當你是在給自己以後的生活存家底兒了。”   “沒想到啊沒想到,有朝一日你竟然能夠幫助朝廷度過難關!”   “好!好!好!”   “不愧是朱家的子孫!”   “爺爺謬贊了。”順著老爺子的勁兒站起身來,朱瞻墡笑著說道。   “其實孫兒也沒想到能有如今的成就,本來就是看有些商賈太過分了,根本不給小商賈活路,恨不得把所有的生意都攬下,所以才出手的。”   “隻不過孫兒的家底兒還是有些薄了,不知道能幫到多大的忙。”   “金幼孜。”朱棣聞言沒有再對朱瞻墡說什麼,反倒是轉頭問起了金幼孜。   “你覺得呢?”   “殿下年輕有為。”金幼孜低著頭,讓人看不清楚他臉上的表情。   “若是能讓大軍支撐一個月的話自然是足夠的,到那時即便是沒有打敗草原,在時間上也到了我們大明班師回朝的時候了。”   ……   見金幼孜雖然鬆口,但仍舊沒有放棄退兵的意思,朱棣不由得皺緊了眉頭,顯然是很不滿意。   “那麼,第一個問題算是解決了。”見老爺子不高興,朱瞻墡便開口說道。   “現在來說第二個問題。”   “金大學士說哪怕是北征繼續下去,也不見得一定會有什麼結果。”   “這個我贊同,因為哪怕是我沒有經歷過戰爭,也知道戰爭是瞬息萬變的,沒有任何人能夠保證結果如何。”   “但是,有些事情,哪怕是沒有結果,也要去做。”   “而有些錢也是必須要花的,要麼花在軍費上,要麼……”   朱瞻墡說著,眼睛微瞇,語氣也沉了下來。   “就如同趙宋一樣,花在給金國和蒙元的貢禮上!”   ……   朱瞻墡的一席話,讓金幼孜的頭埋得更深,也讓朱棣渾身一震。   似乎……還真是這麼個道理。   如果你不在戰爭上花錢,最終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而這些錢也沒有留在你的口袋裡,全都變成了給別人的貢禮。   就如同現在的瓦剌和兀良哈三衛一樣,他們年年給大明朝貢,不就是因為大明把錢花到了軍費上,最終戰勝了他們嗎?   “另外……”   朱棣剛想誇贊朱瞻墡一番,可還沒開口,朱瞻墡就再次開口了。   “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賤骨不可醫。”   “人,總是要有點意誌的,不然的話就會一輩子被人踩在腳下。”   “而沒有付出努力的人,就不要站在別人努力所得來的成果上打壓別人,甚至還滿口大義,說什麼為了大局可以犧牲一小部分。”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犧牲是值得的,就好像去年因為韃靼南下而犧牲的興和所指揮官王祥。”   “金大學士,你總是說你所說的一些都是為了大局考慮,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那麼,如果當日死的是你金大學士的家眷,你還能夠說出這句話來嗎?”   “若是能,那金大學士又是否敢讓你的兒子來邊關,安撫那些因為韃靼南下而失去了親人的百姓呢?”   “你……”金幼孜猛地抬起頭,盯著朱瞻墡的眼睛裡隱隱浮現出幾分怒意。   然而,隨著感受到朱棣的目光落在自己的身上,金幼孜又把頭低了下去。   ……   “所以啊。”看著金幼孜又低下了頭,朱瞻墡笑著說道。   “人們總是因為受傷害的不是自己,所以就能很寬容的說出一句算了吧。”   “但是,他們卻從未考慮過別人是否願意接受這個結局。”   “金大學士,不如……我們去問問邊關的那些百姓?”   “所以,在我看來,戰爭從來都不是什麼權衡利弊,難道就因為不好打、打不過,就可以不打了嗎?”   “如果一直不打,那麼結果呢?”   ……   朱瞻墡停了下來,倒不是他想停下來,他想噴這些明儒已經很久了,隻不過因為他不能參與政事,再加上日常和這些明儒沒有啥交集,所以才忍到現在。   後世都說宋儒怎麼怎麼軟弱,說他們寧肯在崖山跳海殉國也不願意拿起刀和金人拚一把。   但是明儒又好到哪裡去了?   錢謙益一句水太涼成了千古絕唱,緊接著又來了一句頭皮癢,小辮子就堂而皇之的留起來了。   所以,朱瞻墡想噴明儒真的很久了,而他之所以停下來,是因為朱棣按住了他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