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夏原吉(1 / 1)

翌日,內官監。   看著朱瞻墡手中的金牌信符,內官監的態度立刻大變,從為難瞬間轉為點頭哈腰,引領著朱瞻墡進了內官監。   朱瞻墡實際上不是很想來這裡,因為這內官監裡都是太監,但他又不得不來,因為夏原吉被老爺子給關在這裡了。   沒錯,當初朱棣因為北征一事將夏原吉關押,並不是關在了大牢裡,也不是關在了讓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詔獄,而是這太監辦公的內官監。   另外提一嘴,太監等於宦官,但是宦官不等於太監。   宦官就是太監的說法來源自清朝,而在明朝時期,閹人統稱為宦官,而宦官中隻有幾個人才能稱之為太監。   太監這一說法起源自明朝,但和清朝不同,唯有宮中的四司、八局、十二監,也就是統稱為二十四衙門中的掌印者才能算作是太監。   沒錯,官宦中的佼佼者才能被稱之為太監。   ……   跟著引路的宦官七拐八拐的好一會兒之後,朱瞻墡才見到了他今日的目標夏原吉。   “喲,夏尚書的日子過得不錯嘛。”看著房間中正在看書的夏原吉,朱瞻墡笑著說道。   “哪怕是被關押,但還是不忘記學習,當真是楷模啊。”   “嗯?”在內官監的這段時間裡幾乎不被打擾的夏原吉在聽到人聲後皺著眉抬起了頭,但在看到朱瞻墡後連忙站起。   “夏原吉拜見皇孫殿下,殿下福壽安康。”   “免了。”朱瞻墡擺了擺手,抬步上前走到了夏原吉的書案麵前,翻看著夏原吉麵前的書籍。   “看的挺雜啊……”   之所以用雜來形容,是因為朱瞻墡看到了很多種類型的書籍,有工匠的,有兵書,還有歷朝歷代國庫相關的書籍。   “回皇孫殿下,戶部尚書一職關係頗大,從大明百姓的戶籍到稅收再到支出,可以說是關係到了大明的方方麵麵,想要做好,那就隻能方方麵麵都了解一些。”   “這倒是。”朱瞻墡聞言頗為贊同地點了點頭。   “不過你可能沒啥時間了,跟我走吧。”   “這……”夏原吉看了看麵前的朱瞻墡,又轉頭看了看書案上的東西,略帶遲疑地說道。   “不知能否麻煩皇孫殿下讓人將這些東西送到戶部?”   夏原吉並沒有懷疑朱瞻墡的話,他是朱棣親自下令關押的人,沒有朱棣的命令誰都不敢放人。   況且,內官監的宦官能帶朱瞻墡進來,就說明這宦官最起碼是驗證過了的。   “聽到了嗎?”朱瞻墡轉頭看了看在門口等待的那個引路宦官。   “奴婢知道了……”引路宦官低著頭回道。   “走吧,夏尚書。”朱瞻墡說著從袖兜中掏出了一物,放到了夏原吉的手中。   那是戶部尚書的印章。   ……   戶部。   從內官監出來,直到抵達戶部之前,朱瞻墡和夏原吉都是一言不發。   朱瞻墡不說話是因為他和夏原吉要談的事情很重要,關係到草原和中原未來的局勢,自然不可能在大庭廣眾之下隨意交談。   夏原吉雖然不知道朱瞻墡為什麼找自己,但他卻能猜到一定不是小事兒。   當初他被關內官監是朱棣親自下的命令,他知道自己最終一定被放出來,但肯定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少則半年多則……不清楚。   他被關押的時間要看朱棣短時間之內還有沒有再次北征的想法。   但現在,他卻被放出來了,距離大軍班師回朝抵達順天府才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被放出來了,而且放他出來的還是朱瞻墡這個皇孫,那必然是有重要的事情。   “你們都退下吧。”一到戶部,夏原吉就在戶部眾人詫異的目光中拿出了戶部尚書的印章,讓眾人退下。   “殿下,請坐,不過戶部沒有什麼好茶,不知道殿下要喝些什麼?”   “不必了,咱們還是來說正事兒吧。”朱瞻墡搖了搖頭,打算開門見山。   ……   前前後後大約半個時辰,朱瞻墡將自己的想法和計劃都告訴了夏原吉,然後讓他發表一下看法。   “唔……”夏原吉捏著下巴沉吟良久,但開口所說的第一句話不是看法,而是問題。   “殿下,請恕下官冒昧,在此之前還有問題需要殿下為下官解惑。”   “但說無妨。”朱瞻墡微笑著說道。   “首先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殿下切實的驗證過了嗎?這樣羊毛所織的衣物是否如同殿下您所說的那般呢?”   “這個自然。”朱瞻墡微微點頭。   “那麼第二個問題。”夏原吉點了點頭,拋出了第二個問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殿下為什麼要將收購後的羊毛首先送到雲南,然後再送回京城?這個想必不需要下官多言,殿下應該知道這一來一回的需要消耗多少時間和人力物力。”   “這個就不勞煩夏尚書操心了。”朱瞻墡笑著搖頭。   “不過可以告訴你一點,那就是羊毛要經過處理,之所以去雲南就是為了處理,不然的話織出來的衣服和草原上的人直接穿羊皮子沒什麼區別。”   “原來如此。”夏原吉點了點頭,沒有再多問。   “下官沒有問題了,戶部會全力配合殿下的安排,屆時無論是羊毛相關還是下西洋相關的事宜,殿下讓人將條陳送到戶部即可。”   “當然了,前提是要有殿下您的蓋章。”   “哦?”朱瞻墡聞言驚奇地問道。   “對於下西洋一事,你沒有什麼想說的嗎?”   ……   其實在昨天晚上,朱瞻墡就做好了啃夏原吉這塊硬骨頭的打算。   後世的人都知道,下西洋雖然是明朝時期最偉大的航海事業,但也是受阻力度最大的,如果不是朱棣力排眾議,下西洋一事都堅持不到宣德朝。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歷史上在朱棣駕崩之後,太子朱高熾親自到內官監將夏原吉迎接了出來,同時詢問夏原吉大明之後的路該怎麼走。   當時夏原吉給出了四條建議,分別是賑濟饑民、減省賦役、向雲南和交趾各道采辦金銀,以及……停罷下西洋。   也就是說,從夏原吉這個戶部尚書的角度來看,下西洋是一件並不值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