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朱家人(1 / 1)

孟賢三人被錦衣衛以最快的速度緝拿,並押入了錦衣衛的詔獄,而朱高燧雖未被緝拿至錦衣衛的詔獄,但也被監視了起來。   搞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也搞清楚了老爺子一病不起的原因,太醫們對癥下藥,很快就讓朱棣清醒了過來。   ……   “所以說,是老三嗎?”   乾清宮內,內侍宮女都被屏退,朱高熾跪在朱棣的床前,朱棣靠在床邊,麵色陰沉。   “所以,我朱棣還是走到了如今這一步嗎?”   “爹……”聽出了老爺子語氣中的失望,朱高熾抬起頭開口勸解道。   “其實事情還沒有定論,因為涉及到老三,所以兒臣沒有繼續查下去,準備等老三親自給您一個答復。”   “事情不見得是老三做的,您大可不必……”   “你不懂。”聽著大兒子的開解之言,朱棣輕嘆一聲。   “塞哈智是個合格的錦衣衛,但不是一個合格的錦衣衛指揮使。”   “錦衣衛指揮使和錦衣衛是兩種人,能做錦衣衛的不一定就能做錦衣衛的指揮使,相較於他的前輩,塞哈智差的還是太多。”   “他不敢直接處理,而是把老三這個燙手山芋扔給你,就已經說明問題了。”   ……   朱高熾聞言默然。   他不懂嗎?作為大明的太子,而且還是在早些年朱棣有些偏心漢王的情況下仍舊能夠穩坐太子之位的人,朱高熾如果什麼都不是,這太子之位還能坐得穩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   朱高熾知道,老爺子是通過對塞哈智這個人的了解,從而分析出來了事情最可能的情況。   錦衣衛是直隸於皇帝的特務機構,職責是監察百官,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洪武年間,前身是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設立的儀鸞司。   錦衣衛的第一任指揮使名為毛驤。   毛驤是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手中最好用的刀,毛驤曾參與過平定中原、討伐叛亂、剿滅倭寇等,但其最重要的業績還是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   胡惟庸一案,被牽連者無數,幾乎所有人都是毛驤親自監斬的,而事後毛驤則被朱元璋提溜出來殺了,平息了朝野之內的怨氣。   錦衣衛的第二任指揮使名為蔣瓛。   作為毛驤的繼任者,蔣瓛和他的前任一樣,最重要的業績也是明初四大案之一。   藍玉案牽扯頗大,涉及到十三位侯爵、兩位伯爵,連坐誅族多大一萬五千餘人,這些全都是蔣瓛一手督辦的。   而在藍玉案結束之後,蔣瓛也被提溜出來殺了,平息了武將的憤怒。   錦衣衛的第三任指揮使名叫紀綱。   相比於他的前兩任,紀綱此人沒有什麼特別顯赫的功績,但也是朱棣手中最好用的刀。   當年靖難成功,朱棣率兵入應天,進皇宮,誅殺建文舊臣及其親屬數萬人,全都是紀綱一手督辦的。   相較於前三任的錦衣衛指揮使,塞哈智隻能說是中規中矩,按照後世的話來說就是老老實實的上班,額外的事情啥也不乾。   說白了就是隻求自保。   朱棣正是因為深知塞哈智此人,所以才說此次弒君謀逆一事其實早有定論。   意思就是說塞哈智其實已經查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就是朱高燧買通了孟賢三人欲弒君謀逆,但塞哈智知道如果自己如實稟告,最終就會和他的三位前輩一樣,成為皇帝手中殺人的刀。   別看朱高燧是意欲弒君謀逆之人,但說到底,他還是朱棣的親兒子。   要知道,當年朱棣對朱高燧的偏愛可不少,朱高燧幼時朱棣對其很是寵愛,所以那時候的朱高燧恃寵而驕,經常做出不法之事。   後來朱棣決定要遷都順天,更是讓朱高燧據守順天府,並且責令順天府周遭以及邊關相關事務一律先交由朱高燧過目,然後再進行處理。   由此可見,朱棣對朱高燧的偏愛並不少。   所以,如果塞哈智真的學著他的三位前輩,把事情如實上報,最後事情就會落在他的身上。   殺了皇帝最寵愛的兒子,哪怕隻是曾經的,會有什麼好下場嗎?   ……   乾清宮一片寂靜,直至入夜。   入夜之後,全城宵禁,但五城兵馬司卻在宵禁的時候出了皇宮,朝著趙王府而去。   乾清宮中,朱棣靠坐在床上,朱高熾站在床邊,看著被五城兵馬司帶進來的朱高燧。   看到老爺子和大哥都在,再看看他們二人的表情,朱高燧大抵也知道是東窗事發了。   ……   “為什麼?”   令人窒息的沉默之後,朱棣輕聲開口,聲音中充斥著滿滿失望的情緒。   ……   “您不知道嗎?”   沉默許久之後,朱高燧才緩緩開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知道您是怎麼想的,我是差在哪裡了嗎?”   “監國理政比不過大哥,我認。”   “領兵作戰比不過二哥,我也認。”   “但是憑什麼?憑什麼朱瞻墡一個毛頭小子都可以,我不行?”   ……   朱棣聞言沉默,朱高熾也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他沒想到,自己的三弟意欲弒父篡位的癥結……竟然是自己的兒子。   ……   “你不服?”沉默許久之後,朱棣的失望之意更甚。   “你有什麼資格?”   “我現在給你虎符,你敢帶兵進入草原嗎?你敢為了大明的安定不惜背負罵名,見人就殺,實行鐵木真當年的車輪斬嗎?”   “這些都不論,在國庫難支,大明內有天災,外有戰亂的情勢下,你拿出一粒糧食支援了嗎?”   “你沒有,你不僅沒有,還試圖勾結商人,試圖以運輸損耗為由,侵吞北征大軍的糧草,以此牟利。”   “你說你不服,你憑什麼不服?”   “你隻見到了我重用瞻墡,你可曾見到了瞻墡為了大明都做了什麼?”   “你一個意欲弒君謀逆的人,卻要和瞻墡這個為了大明的將來,卻親手斷絕自己登基繼位可能的人相比?”   “你知不知道,經過北征一事,即便是瞻基、瞻墉不能登基繼位,這皇位也輪不到瞻墡了。”   “你知道嗎?你不知道,但不是你真的不知道,而是你知道,卻因為自己的私欲選擇自欺欺人,選擇了你認為的不知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