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沒什麼後患吧?”宗佑棠左右走了幾步,又有些擔憂道,他自也聽說過無為宗三個字,隻以為姚清把宗門的道法獻出,激動之餘,更是擔心。 “放心吧,沒有任何隱患。”姚清笑道。 “那就好,那就好!”宗佑棠見他神色不似作假,這才把心放下,“既如此,老夫馬上入宮麵聖。” 可以說,姚清給大虞奉上了三十年來最大、最珍貴的一份禮物,甚至是一種續命之法,他必須第一時間與陛下商議,如何才能最大化發揮此法的作用。 至於姚清想法,大家都是聰明人,陛下肯定能想到這一點。 自此以後,朝廷與榮王一脈,終究是要漸行漸遠了,不知將來是福是禍。 宗佑棠心中滋味實在難以言明,可惜很多事他都無法決定。 姚清能做到這一點已經給了他無限驚喜,還有出征夏州對自己的護持,聽自己所言遠赴無量山,為自己參加金剛宗涅槃法會,種種之事,朝中滾袞諸公在哪裡? 所以又有什麼資格要求他做得更多? 兩人稍作商量後,宗佑棠就直接入宮而去。 “天高海闊,任意飛馳。”姚清辦完一件大事,感覺渾身上下極為愜意。 此時他還不知道,就在宗佑棠拿著道法進入皇宮後,皇帝意外之餘倒沒有輕視,直接喚來宮中供奉。 那位供奉接過道法隨意一翻,便嘆了聲“吾道成矣”,緊跟著身上龐大而雜亂的“顯聖”氣息瞬間就穩固下來。 再不似之前那樣,好像坐在門檻上,進不得,退不得,稍有差池可能直接身死道消,隻能不斷閉關平息真元神念,不敢隨意動用修為。 眼下看到這篇《萬法綜述》,終於補齊了他煉氣三境中的一些短板和破綻,修正不足,才能正兒八經踏上“顯聖”之境。 “天佑我大虞!”皇帝大喜,看向宗佑棠的目光都親善許多,就是想起姚清這個令人很頭疼的存在,一時間也不那麼麵目可憎了。 這些姚清自然無從得知,不過他即便知道也不會在意,早就知道宮中有位高手,即便是“顯聖”又如何,暫時對他沒有任何影響。 姚清回到王府,想了想後,以手中的《萬法綜述》為基礎,又進行推演起來。 他突然想起一件事,建立書院培育更多修士,可不是給自己培養對頭來著,思想建設他不擅長,所以他想從道心直接入手。 修行修行,修得可不僅僅是道法,還有道心,二者互為一體,互相成就。 何為道心,從修行的角度來講,就是為何而修,不過這個角度太大,可以是求道求真,也可以是求境界求長生,甚至可以是求力量求神通,等等不一而同。 是修士個體信念和意誌的某種呈現,是掌控天地巨力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也就無從談及修為。 正如前世那句話:物質決定意識,但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沒有這個能動性,談什麼對客觀世界的影響或掌控? 所以道心一旦被人擊破,必受天地元氣反噬,輕則走火入魔,重則化為飛灰。 這便是道心。 基於此,姚清想要更具體而微一些,最好從接觸修行開始,就直接樹立道心,然後反復捶打,徹底化為修行的原動力和願景。 如此,道心和理念相似,怎麼也不會站到他的對立麵去。 姚清甚至結合“十方鬥戰法”中的“眾生印”和湛盧劍,進一步對《萬法綜述》大規模換血,徹底把孟子的那句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化入道法,潤物細無聲,成就強大道心。 到這一步,他手中道法跟送進皇宮的那一本已經成為兩種不同道法,完全看不出有什麼聯係。 “乾脆就叫《道法》,簡潔明了。”姚清把之前的名字棄之不用,今後估計還要陸陸續續往裡麵補充內容,不如簡單一點,範圍大一點,省得名不符其實。 誰也想不到,此時簡簡單單一部基礎煉氣之法,在經過無數年發展後,會成為無數人心中無可比擬的聖典。 至於送入皇宮內的那部《萬法綜述》,早就堙滅在時間的長河中,無人知道二者之間還有這麼大的淵源。 “失誤失誤,早知道也給皇宮中的那本夾帶點私貨。”姚清拍拍頭,之前急著與皇帝交易,哪會考慮這些。 不過即便夾帶了私貨,大概率也沒什麼用,宗佑棠和皇帝都不是傻子,即便他們不懂修行,一些基本的常識還是知道的,更何況宮內還有供奉,一眼就能看出不妥之處。 不僅無用,反讓皇帝心生警惕,甚至害了大司徒,更顯得自己一副小家子氣,還不如一步到位,何必使這些小心機? 姚清搖搖頭,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把手中最新版的《道法》裝訂好放入懷中,抹去桌上那些亂七八糟的草稿,起身去了姚家莊。 陳立和朱秀才兩人忙得暈頭轉向,那些村民聽說陳府全族被誅,眼中才出現一絲絲生氣,又被陳立組織起來開始了大建設。 一連幾天,陳立說到做到,不僅在陳府大拆盡拆,更把陳府侵吞的土地一一分出去,隻留下隻夠日常開銷的一些田壟。 同時在姚清提議下,廢除所有亂七八糟的規定,發放農具牛馬,引導其餘村民耕作,每日還有免費饅頭和米湯領取。 到這一步,村民們才真正相信新來的官人跟之前不一樣,哪怕依然小心翼翼,至少沒了朝不保夕的麻木感,人心也在一點一滴凝聚。 姚清微微嘆氣,暫時隻能做到這一步,再往前就不現實了,需一步步來,而且這些並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還在修士身上。 四周無所不在的龍隱軍探子全部退去,皇帝與他算是有了某種不能說的默契。 姚清一邊指揮陳立和朱秀才描繪自己心中的藍圖,一邊湊空教授他們新推演出來的《道法》,慢慢轉換功法。 很快那些前往三州之地的大小統領又陸陸續續返回,更帶了不少人過來。 顯然,無論是榮王明確的態度,還是皇帝這些天來的冷眼旁觀,都讓他們對姚清信心大增。 人越來越多,此地也越來越熱鬧,陳府原先格局全被打破,所有內外墻全被拆除,直向學宮靠攏。 而且多虧了陳家這些年積攢下來的龐大錢財和糧食,否則還真不夠這些天揮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