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裡 有兩個字很有意思。 筆畫加起來呢不過7劃。 中國人常用它來代指全世界。 這就是天下。 比如:名動天下、雄霸天下、天下無雙、天下第一等等 什麼詞隻要沾了天下,好像立刻就豪邁壯闊了起來。 有種站在高處俯視由近及遠的蕓蕓眾生的感覺。 什麼是天下??不說那7筆了,7句話也未必能詮釋出來。 天下這個詞的特殊性,不在這個詞的表層,而是它背後蘊含著那種特殊的觀念了。 以至於成長在中文語言環境裡的中國人,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看與很多其他國家不太一樣的認知世界的方式。在這種認知裡,天成了至高的不可名狀的存在。 中國人現在還會說:人在做,天在看。也就是現在知識爆炸的年代裡知道了天空是啥樣子的。普天之下的所有人,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庶民百姓,都在遵循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秩序在行動。玩脫了的人,就有人說:老天爺啊,你睜睜眼把,給這二貨一點懲罰吧。 外國人可理解不了這。。。。 為什麼中國人把世界叫做天下??這崇高的天,到底在哪兒呢?武王伐紂的時候,商朝孤竹國國君--孤竹君的兩兒子叫伯夷叔齊聽到這個消息,就去攔阻:“父死不葬,爰及乾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說啥意思呢:你父親死了你不去葬反而大正,這就是你的孝心?你是臣子去殺君主,這就是你的仁義? 武王沒聽他們的,打贏了,滅了商。伯夷叔齊就決定不吃周的東西,咋辦呢??他們在山上采野菜吃,有人和他們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們在人家的土地上搞吃的??然後他們都餓死了,估計是營養不良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個話理解起來就難搞了,直觀一點:這天底下的土地都是王的。但人家的原意可不是這麼理解的。 這句話出自詩經·小雅·北山之什·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原意是:以天下之大,都是王需要為之負責的。潛臺詞是:不要把自己的責任推卸給別人! 然漢語博大精深,根據語氣和語境的不同,詞語的意義也會不斷變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亦可解釋為:“普天之下皆是王的土地,四海之民皆是王的臣民。” 這就有兩層意思了,一種是天底下所有的事物包括不限於土地、臣民,第二就是說這個普天之下有個統治者,這土地上所有的東西都是他的,所有的臣民都由他冊封,所有人都為他服務。 在商周,古人的野心沒那麼大,看到的土地就那麼多,控製力也沒跟上。 在那個年代,普通人能把自己家族的輩分搞清楚就很了不起了。在那個最原始的農耕社會,脫離了家族基本上是玩荒野求生,重生吧,少年。 所以為了活下去,得按家族規矩來。那麼多家族,是不是要一套秩序呢?有沒有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秩序呢??一位大師登場了,他就是是周公姬旦。不是母雞下蛋的雞蛋哈。他是武王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稱周公。周公解夢是他寫的??周公是被後世無數人景仰的存在,當做思想的燈塔。他做了幾件事對中國後開的幾千年影響深遠。第一:製定了宗法製度。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就是國家的大事在祭祀和軍隊,我們一定要搞好了。大家平時過日子當然你好我好大家好,攤上事才能見人性。某個人有錢,七大姑八大姨都打著奔喪的名義去分家產,這個不行啊。所以要有規矩分清遠近親疏。離得近想承襲更多的遺產,就要做更多的事,他給辦白事劃了等級,比如:父母親去世,兒子和沒出嫁的閨女要拿著哭喪棒守孝3年,如果是自己的高祖父,也就是爺爺的爺爺的其他直係後代,隻需穿細麻布製成的孝服守孝3月。這樣就由近及遠劃分了親疏。這套關係就是人倫五服,就是他搞出來的。既然設計了家族倫理親疏,國際上的事,咱也能搞搞,誰讓咱周王是天下共主呢。各個諸侯國和咱周王之間的關係也要分一下的嘛,比如周王掛了,你們這些周王親屬直接受分封的諸侯是不是要表示表示呢?要求不高,就按子送爹那個辦就行,你們諸侯掛了,讓你們分封的那些卿大夫也這樣。總之,誰冊封誰是爹,誰被冊封誰是兒。整個周,就是說宗族中分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稱天子,稱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被封為諸侯。諸侯對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國內卻是大宗。諸侯的其它兒子被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對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內卻是大宗。從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 要求不高,照辦就行,不是占你們便宜啊,大家都這樣,合情合理吧??商的後裔不服啊,還有派去監視殷商後裔的武王的幾個兄弟不服,造反,周公雷霆手段滅了三監之亂。然後周公很和氣的問大家:我話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 好嘛,家族內以祖先為製高點,倫理通過五服層層擴展下去。 家族外,王為製高點,權利通過諸侯、大夫層層擴展下去。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套班子兩快牌子。 現在從基層到大夫、到諸侯、到王室兩套製度對齊雙管齊下,隻要給這個製度套上一個所有人都認可的名分,就成了。 啥適合呢??不能是他們自己家的老祖宗,所有人都認可五服了,祭祀也是祭祀自己的祖宗啊。也不能是那些牛鬼蛇神,為啥?殷商就是祭祀這個的。我大周批判這些,當然不能搞迷信啦。。。 武王在牧野之戰誓師會盟的時候說:行天之法。。。。 這,行天之法 。。。 說明我周順應了天啊,還有比天更適合的嗎??對於農耕社會來說,自然意義上的天象,都是難以預測的,一場嚴冬、一場暴雨、或者一場乾旱足以讓古人的生活完蛋。大禹治水向世人證明了滔滔不絕的水還是可控的,頭頂上那片天,就是最崇高無上讓人敬畏的對象。作為代天執法的結果,有啥比周王更能代表天??所以咱周王不僅僅是人間的王,也是天的代理人,是天在人世間的兒子。。。 最早的文字記載在詩經(大雅江漢)中記載了天子。周公尊周王為天子。。 宗法製度和尊天子,中華文明最早的影響最深遠的體係,已經有了雛形。 沒有具體的形象,但是最具權威的天籠罩的廣闊的土地和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以農耕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們,在家族內部通過血緣關係輩分形成了一個個小宗族。一個個小宗族通過周王和諸侯卿大夫的層層加碼、構建了一套更宏闊的治理機構。它像一座金字塔。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鑲嵌在中國的歷史脈絡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這金字塔頂端的人就是周王,是天子,是天意的代理人,人間的統治者。它有一個熟悉的稱呼:家國天下。 這套幾千年前的體係,有著極低的認知門檻和極強的傳承能力。伺候歷朝歷代,隻要還是農耕為主要生產方式,隻要還想擁有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利,就離不開這體係。隻要還必須依靠一個個家族來控製千萬子民,就離不開這體係。 當各家族諸侯開始爭權奪利的時候,周公精神的崇拜者孔夫子在禮記中寫著:欲明德於天下者,必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其家者先修其身。 因為修齊治平的本質就是把無數個家凝聚成一個個諸侯,在把這些諸侯凝聚成國,恢復曾經的天下。 但是在周公的設計製度或者孔子的復古理念,都忽視了生產力的進步。在農耕技術不太好、生產力不高的情況下,各自安好隻要共同祭祀來維持。人性是有貪欲的,當技術進步了,生產力提高了的時候,當我的家族能控製更多的土地、人口的、當我的國能控製更多的家族的時候、這天下為嘛非得是你的天下而不能是我的呢??當初協助平王東遷的小貴族被封到西邊靠著荒涼的土地和一代代子民直麵犬戎,抗住了曾經沖垮鎬京的沖擊,為周王守邊疆。這天下憑啥不能是我們的呢?當這樣的質問從函穀關發出時,曾經的天子慢慢的從金字塔頂端跌落,曾經的金字塔下端的黎民庶子,中層的諸侯家族世子,也在黎明的時候向金字塔頂端沖擊。在生產力發展的滾動下,周天下,瓦解冰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