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秦(1 / 1)

秦人的天下,為何會滅亡這麼快?這個問題,從古至今,被討論過無數次最淺顯的答案是歸咎於胡亥趙高玩弄權術,瞎折騰惹的民怨四起。深入一些人像歷朝歷代的士大夫會集儒家學說,從不同角度花式出擊。   近現代呂思勉、翦伯贊、等歷史學家發現,秦朝在法律、製度、建設方麵卓有成效,但改革的步子邁的太大,“哢‘’扯著蛋了。   的確,統一度量衡,修直道、馳道連萬裡長城,北擊匈奴,開拓嶺南、徐福東渡、封禪泰山。   都是大工程,但偏偏工期被始皇帝壓縮在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到前二百一十年,這短短的十一年間,這KPI哪是V我50就能解決的?   時至今日,“改革過速論”依然是一條很好用很有效的解釋邏輯。   問題來了,始皇帝為啥要這麼折騰?   雄才大略,還是他天生工作狂一歇下來渾身難受,非得天下“黔首”跟讓他一起996來一發“避在當代功在千秋”??   秦朝的改革過速了,但為什麼秦朝的改革要這麼急切?   秦始皇或者說秦國的決策核心在完成統一六國的大業後,在構建天下時,為何要開著加速器一腳油門踩到底呢?   這種選擇背後到底有著怎樣深刻的歷史經驗呢?   這個問題不被清楚的溯源,我們可能永遠都那麼明白,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有怎樣深刻的歷史意義?   公元前四世紀,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廢除世卿世祿改二十等爵製,實行十五連坐獎勵耕戰。從此讓秦國從一個落後國家走上了富強之路,其他的都好理解,為啥改革要搞珠連呢?   憑啥一個人犯法,要讓鄰居們跟著倒黴,就為了互相監督,可憑啥聽你的呀?   就因為你在城門樓子立了根桿,哪個二貨過去搬就給錢,大家見你給了沒有白嫖就信了。   於是就信了,於是讓你搞株連了,秦人都是傻子嗎?   商鞅變法裡最具殺傷力的株連製度,不是憑空冒出來的。   秦國歷史上的株連製度最早出現在公元前七百四十六年,也就是商鞅變法前近四百年,為什麼這麼早?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這麼早就整出這套製度的了。秦人贏姓趙氏這個部族早年因為替周天子養馬,有功被封到秦地。從獲封之日起,秦人就長期直麵犬戎。公元前八百二十二年,秦人首領在與犬戎交戰時陣亡,他的兒孫接續了這份使命,一代又一代的守衛著周朝天下的邊疆,但四十多年後,他們還是扛不住了。秦人選擇了和親把妹妹嫁到了犬戎部落,讓局勢稍稍緩和,但是異變陡升。   當時的周天子有了老婆,孩子還不滿足,又找了個漂亮姑娘,生了個娃,甚至想把漂亮姑娘的孩子立為繼承人這種違背宗法的事。這個操作基本屬於是在他祖先周公旦的墳頭蹦迪。這位任性的天子很快迎來了反噬,他的王後、嫡長子、嶽父聯起手來裡應外合帶兵偷襲,直接殺入都城鎬京。物理意義上送他去見老祖宗。後世人給這位愛江山,更愛美人的天子,起了個響亮的稱號:周幽王。   周幽王他嶽父在組團進京時,擔心兵力不足,把犬戎給叫上了。這下秦人尷尬了,自己的地盤是周王是冊封的,自己的妹妹嫁給了犬戎了,這幫誰?   關鍵時刻,秦人首領選擇了保衛周王室,尤其是在犬戎發現,周天子也就那麼回事兒,以後,一回生二回熟,經常來串門時,秦人的出兵就顯得相當仗義了。   新上任的天子,也就是周平王挺給麵子冊封秦人首領為諸侯,也就是秦襄公,並許諾岐山以西的地方都歸秦國所有,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史詩級“畫餅“的行為。因為當時別說岐山以西了,就連岐山本體都歸犬戎。   從秦襄公開始,歷任國君,要麼在西征,要麼在準備西征到秦文公時,秦人終於攻克岐山,以東還給周天子。秦人要繼續向西,由此開始,跟我走莫回頭。   公元前七百四十六年,秦文公規定:叛國者誅三族。   對於這條今天看來很酷烈的規定,當時的秦人沒有大規模的反對,直到商鞅變法時,秦人已在株聯製度下生活了近四百年,商鞅隻是做了調整,十五連坐,這倆有啥區別呢?   區別大了,秦國發生了兩項即將影響整個中國歷史進程的巨變。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   秦獻公他在位期間,秦國廢除人殉之度,又在石門之戰中重創魏軍斬首六萬。   秦獻公對於秦國乃至此後,秦朝有兩項重要的貢獻,推廣郡縣製和重編戶籍。這兩項單獨看都沒啥特別的戰國時期,在大魚吃小魚的兼並戰爭中,在被征服地區設郡縣不是啥稀奇事。   至於戶籍製度,除了秦國,各國都搞。但是,秦獻公把兩項改革在幾年內一塊推行,因此,衍生出了一套組合拳“上計”。   也就是各地官員要在每年年底前將轄區現有人口數字年度賦稅收支結算和下一年度的預算呈報上去。   國家以此作為考核檢查官員的一項標準,用今天的話說叫年度審計,想要完成這項年度大考,各地就必須編製好戶籍賦稅勞役等資料。   秦獻公的改革,讓國家管理落到了各地,而非各族。   這是秦國的第一項巨變。國家治理單位從以血緣為紐帶的家族,向以地緣為組織的地區轉變。   周天下版本中分封製度,相當於設立了多級代理人,每分封一層正立,上傳下達,就要經歷一層血緣關係。小國寡民的時代。在偶有祭祀與戰爭的背景下,這套製度還能玩得轉。   但現在大人時代變了,秦國邁出了從血緣到地緣。這一所有改革中最關鍵最核心也是最激進的一步。   沒有它,商鞅的獎勵手段,軍功爵製無法繞開貴族壟斷直達全軍將士。   沒有它,商鞅的處罰手段,十五連坐,也無法繞開各個封臣直達基層社會,它幫助秦國逐步走出了傳統意義上的封建時代,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這種管理體係開始,從秦國漸漸退出,基於行政區劃國家任免官吏。這一高速傳達的機製漸漸有了雛形。   第二,如果說秦獻公給秦國戰車踩了一腳油門,那麼商鞅就是乾脆把卓焊死在油門上,讓秦國不可回頭的開啟了狂飆之路。   在秦人眼中,戰車的車轍裡沒有道德,但弓弩的射程可以奠定新的秩序。   所以人心的冷暖不可靠,外部的規矩才是硬道理。隻有在這樣的國家,在這樣的歷史經驗中,商鞅所設及推廣的所有法條律令製度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商鞅變法以後,即便是近鄰。如果看到鄰居有罪,不肯告發,就會被處腰斬。   如果主動告發,則可與斬敵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即便是夫妻丈夫若有罪妻子,如肯告發,就可免於被官府即謀為奴婢,其財產也可以不被沒收。   這種像極了囚徒困境的律法,在向秦國每一個村落,每一對夫妻之間滲透。鄰裡之間的和睦溫情化不開律法的冷冽如冰。夫妻之間的袒護誠愛,擋不住律法的嚴懲不貸,這就是秦國的第二項巨變國家的治理重點從弘揚敦華內心道德,向執行外在律法轉型。   魏國趙國的改革還停留在選拔任用高素質軍事人才培養訓練多兵種協同作戰的軍事層麵,升級個裝備。那麼秦國的變法就是一場史詩級的洗精伐髓,從血緣家族到地區化,從內心道德到外在律法。   秦人從公元九世紀開始的漫長征程,在公元前四世紀進入狂飆階段,最終在公元前三世紀的下半葉進入瘋狂收割階段。僅僅用了十年就滅了六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統一。   秦國在攻滅六國的過程中,對於諸侯封國這兩個周天下的產物都采取了物理消除的方法。   地緣行政區劃在各地推廣。可即便如此,秦始皇依然憂心忡忡,因為地緣與律法的改革需要麵對太多的阻力。   一方麵,六國的舊貴族依然在他們的血緣影響力也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種話就是例證。於是嬴政下令遷天下豪富於鹹陽十二萬戶,對嬴政和他的帝國來說,錢不重要,這些人也不重要,但各地沒有這些人很重要。   另一方麵,即便沒了六國貴族,各地百姓就肯服從帝國統治嗎?陽奉陰違消極對抗扛著旨意反旨意這些都是基操。就是各國割據了幾百年大家的語言、文字、計量單位、交通方式全都不一樣。為此,帝國開啟了高強度同化政策,把計量單位交通方式的差異全部抹掉,建立一個自上而下,如臂使指的地緣型律法國家。   所以賈誼說,秦朝“不施仁義”,當然人家壓根兒不信這套東西。   司馬光說,秦人不親其親以及人之親更有意思,司馬相公飽讀經史,怎不知襄公的妹妹嫁到何處?怎會不知商鞅屍體被分成了幾塊?怎會不知秦國的鄰裡夫妻可曾互相告發又怎會不知長平內四十萬趙卒有幾人因為秦趙兩國同出贏姓趙氏而被赦免逃出生天。   司馬君是想以宋儒之思想編纂史書。。。   可是秦國這個從血肉裡殺出來的國家可曾有機會按儒家的路數去親其親??   從這種角度看,賈誼和函馬光說的也一點。秦人的天下裡本著沒有仁義,也不允許傾情相應。   大踏步躍遷。嬴政要把在函穀關以西花了六百年跑通的歷史經驗。在從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到前二百一十年的短短十一年裡,推廣全國。如此加速,狂飆,豪邁壯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氣吞山河,他怎麼可能不失敗呢?   隨著歷史的車輪轉過兩千兩百多年的時光,後世的刑事訴訟法仍然規定,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製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法律仍不能抹除血緣倫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兩千兩百四十四年,即便經歷了大規模的城市化,家庭單位越來越小,但在華夏大地上依然有無數以姓氏命名的基層鄉鎮組織。一個叫淄博的城市,他火了,那裡仍有著曹家莊劉家莊孫家莊宋家莊梁家莊陳家莊楊家莊李家莊張家莊朱家莊,還有石家莊,黃家莊就缺個陸家莊,血緣組織依然存在於社會的紋理之中。   嬴政奮六世之餘,力用秦人的血路與經驗在這個天下刻上的地緣因素,雖然深刻的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統治機理,但隻要人類還在繁衍,那血緣就會生生不息。即便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可站在這個帝國最頂端的不還是嬴政的血脈嗎?   “朕為始皇帝後世以數計,二世三世之於萬世,傳之無窮無盡”。   如果整個國家是以地緣為統治機理,憑什麼最高統治者的迭代還是依靠血緣呢?   哪怕兒子胡亥那種玩意兒,依然是皇帝無窮無盡,但黔首的孩子隻能是黔首呢?   在嬴政死後僅一年,在他曾費盡心思防範的楚地有兩個他根本瞧不上的黔首就會帶著一群畏懼秦法的戎卒揭竿而起,他們將會用一句振聾發聵的話戳穿秦天下裡最大的bug:血緣世襲帝王治理地緣國家。   後來那幾年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短暫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