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哲理自身具有三個特點:統一、對立和互化。在思維上它是算籌(算數)和占卜(邏輯)不可分割的玄節點。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進製都充分彰顯了陰陽的生命力。陰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後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學思維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間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礎概念之一。百科是這麼寫的! 百科上麵陰陽的定義是這樣的,哎,這定義又是自然規律,又是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這就相當宏大了,仿佛啥都說了,又仿佛啥都沒說。 為啥在中國文化中會有這種概念呢?為什麼直到今天? 陰柔陽剛陰謀陽謀陰間陽間,淮陰洛陽陰差陽錯陽奉陰違、陰陽怪氣財陰補陽都能秒懂。咱中國人好像人均都了解陰陽,又都說不上陰陽具體是啥? 鬼穀子說: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明愛好財力,得以喜欲為陽死亡憂患貧賤苦乳氣損無力,失益有害,行入諸法為陰。 黃老柏書中說,天陽秋陰春陽秋陰春陽冬陰晝陽夜陰又陽全陰上陽下陰,男陽女陰貴陽賤陰。。。。。 百科裡的定義類似都是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沒有從歷史的發展的角度來解釋祖先到底經歷了啥才會這麼理解陰陽。 在中國歷史上,陰陽這組概念經歷了幾次流變以及這種流變意味著什麼? 根據武漢大學劉楚清博士的考證,陽這個字最早在甲骨文經文中是這麼寫的,其上半部分是個日字,很可能和日光照射有關,下半部分應該是模仿樹枝或向下的光線。那為啥會再給他加上個左耳旁呢?其實左耳旁很多時候是從父這個字形變過來的。他有土丘土蕃的意思,比如陡坡山林隧道阡陌等等。所以有日光照到的地方就成了陽。陰,則有好幾種寫法,它右上方的金是表聲陰的部位,下半部分是雲遮擋的光線,還有一種寫法是左邊一個隱右邊加一個雲,意思就更明顯了,比如甲骨補詞中有一條戊戌補其陰乎第一起不見雲。我國地處北半球,不少山脈是東西走向。在日光照射時,會南坡受光,北坡背光光照在河上的情況正好相反,因為河身低於地麵會北岸受光南岸北光。古人用山陽來表明方位在陰,周經文集成中,古人說到落水南北地區也會用到陰陽。 古人說,天有六氣與陰陽風雨會明,也可見,這種氣象地理的要素依然是構成陰陽的基本內涵,這也是古代陰陽概念的第一階段。 郭庸傳則記載改了。公元前六百四十四年,宋國人發現天上啪嘰再下來顆隕石。當時宋國國君就是後來著名的宋襄公,他問大臣,這天上砸石頭是個啥招頭啊,大臣回答,這是陰識之士,非吉生所生也。您放心隕石降臨是陰陽之力的產物啊,與之部班直乎內樣在春秋公羊傳中,像什麼隕石地震饑荒寒暑大都跟陰陽脫不開關係。 儒家弟子中有不少就好鉆研這部書。比如漢代有一位就發現,既然這陰陽是超越凡俗,且影響世界運作的神秘力量,又跟時間空間天象地理存在高度聯係,那咱們何不通過它做點文章,用他來給儒家思想附魔,把儒學塑造成溝通天命,理解世界運轉的官方橋梁呢? 董先生把什麼君臣父子夫妻春秋冷熱生殺都得跟陰陽綁定。 但有一說一啊把陰陽概念範圍搞大,這事也不完全怪董仲舒這儒生,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裡不少流派都乾過點。比如道德經中就說萬物負陰而抱陽。鬼穀子黃老伯書等也都給陰陽概念,做過一些補充或升華,隻不過到董仲舒這,大部分新的概念都被他有機融合到儒學這個框架裡了。 這也是古代陰陽概念的。第二階段集成更多古代對立的含義。 中國文化中的陰陽關係沒,咱們一說陰陽,很多人腦海裡第一時間反映出來的圖像應該是陰陽太極圖。中國人的陰陽不隻有對立割裂的狀態,他至少還包括了兩層意思,一共生二轉化第二階段的一些文獻裡就提到過這兩點,比如易傳戲詞下提出陰陽合德淮南子天文訊中說,陰陽合合,而萬物生莊子善性說,陰陽合見,這是在說共生關係。 經世易傳解釋前話時提出陽極陰生管子乘馬中說,日夜之意,陰陽之化也。 黃老伯書經法中講故陰陽法死,陰陰漸生,蕩者有數,極而反盛而衰。 這些都是在講轉化,隻不過從單純的概念集成發展到把對立轉化共眾生關係融合起來,並用圖像形式簡單易懂的呈現出來,花了一千多年的時間。 周敦頤在太極圖說裡,把陰陽運作的邏輯詮釋的很清楚,很縝密: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到了第三階段,陰陽的範圍上。通宇宙下達人間念頭通達在機理上不僅有對立,還有共生轉化,這也就和咱們今天所熟悉的陰陽非常接近了。 從商周到兩宋的,可以發現,中國人的陰陽,至少經歷了從最初以日光照射與否為基礎的樸素指向到各種人間二元概念的集成,再到解釋世界運作機製的體係。 為啥古人非揪著陰陽不放呢? 有位哲學家給出過一個很好的思路,人們會按照自己物質生產的發展,建立相應的社會關係。正是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會關係創造了相應的原理觀念和範疇。 用大白話說,就是一片土地上的經濟生產是咋樣的?當地人們就會創造一套適用於這種生產方式的思想觀念。 這位哲學家名叫爾馬克思,他在書裡還進一步說明這些原理觀念範疇也不是永恒不變的,而是歷史的暫時的產物,它會隨著人類生產活動的變化而變化。 在陰陽的第一個階段,先民主要生活在一些城邦及周邊地區,再部分人原家族集成的聯盟以及周天下版本,整合各個地緣板塊的大一統格局,還沒形成,生產力還不發達,井田製就夠框定,多數地區農業形態和財產分配了。因此,陰陽和山水沒太大區別,隻是在幫助人們辨別方位和地區,這種相對扁平的小國寡民格局,被春秋戰國時期的生產力發展所打破。這帶來兩個結果。其一,在農業社會想擴大生產,不能單打獨鬥得分工合作,農耕漁略生育戰爭,不同場景下的組織方式都不相同。了更好的分工合作,人們需要一種能詮釋它的理論。其二,本來大家的生活差不多,現在生產力上去了,有的人能安樂富貴,尊榮顯明,有的人則憂患貧賤苦辱行路,社會的層差逐漸露出猙獰的表情怎麼辦? 為了更好的維護,統治統治者也需要一種理論。 這時候再看陰陽這種本就有點抽象的概念,那簡直是最好的改造對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具備對立的因素能用來跟大家解釋,為啥在大一統的格局下,會有君臣尊卑貧富生殺這種巨大差異。此乃陰陽之事,非吉兇所生也。這是世界的根本根基,是不可抗力嘛。 陰陽還有共生的特征,能表明君臣父子夫妻都隻是不同的分工,大家各自乾好各自的事情,就能陰陽和和而萬物生,那將是多麼美妙的場景啊。 有人實在不聽話,質疑,這憑啥是不可抗力,憑啥有的人生來就處於陰的位置,這公平嗎?陰陽還有第三重內涵轉化,但試圖表明所有的社會分工都必須建立在保證一定平衡的基礎上,打破平衡就會出問題,或陽氣過剩或陰氣肆虐,但請放心過於陰或過於陽的狀態,都是不可能長久的。 陰陽早晚會走向動態平衡。當下更流行的說法,這叫價值回歸呀。 得到了進一步升華,轉化周期,不再局限於一個時代,還可以跨越生死,形成陰間與陽間的循環,死於世的陰德會轉化為下一識的陽壽一這公平嗎? 在政治宗教的宣揚下,在黎明百姓的信仰中,陰陽都成為了大時時輪轉的風雨雨裡,一個小家庭抱緊彼此支撐下去的動力。這既是先民在困頓泥濘中負重前行的安慰劑,也是先民在生息繁衍中的助推器。 這種陰陽思想,那是苦難年代裡的精神寄托。 那是生產力不夠發達的年代裡,基於當時的社會關係發展出的相應觀念範疇和原理。 它既然是歷史的暫時的產物,也將隨著生產力的提升。生產關係的變革,接受人們的陽氣。